《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2-03-17张春梅刘泽良
张春梅,刘泽良
(1.空军工程大学 防空反导学院,陕西 西安;2.九江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江西 九江)
一 引言
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指出: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1],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教师、相关工作人员探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思政和专业课的协同育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到工业、农业、商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中,给我们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是我校大专层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涉:选购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电源,机箱等硬件、主板BIOS 设置、安装操作系统、计算机优化设置、计算机网络设置等内容,知识面广,易于将思政和专业课结合在一起。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在思政引领下的教学模式。
二 思政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
许多学生认为专业课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未来的就业能力。思政有专门开设的思政课程,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会占据有限的课堂时间,这种理解、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很难把思政和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学,并不是在该课程中讲授思政理论,而是通过引入与《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相关的社会事件、热点、人物,使学生们感同身受。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事件中涉及的人物是他们自己,他们该如何对待,如何处理?进而以满腔热情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思政是专业课的元素,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可以使专业课不那么抽象,变得生动、有趣、有味道。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主从关系,延伸思政,要把握度,否则出现延伸太远,回不到课堂教学中,留给专业课的时间大幅度减少。
三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 专业课教师思政能力弱
大多数思政课的教师经过大学4 年,研究生3 年,有的教师也可能有博士经历,根基牢固,再经过多年理论授课,讲课如鱼得水。而《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老师大学毕业后一般是通过新闻、报纸、书籍等途径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很少进行思政的系统培训,久而久之,思政的体系结构就变得有些模糊了。《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教师,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践教师专业知识功底深厚,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他们更关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授尽可能多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尽可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进而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很难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
(二) 教学方法单一
伴随着新概念、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层出不穷,很多专业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即使有时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也不是有机融合,而是简单的相加关系,没有达到三观的渗入。
(三) 课程内容的多样性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发展史;选购计算机硬件(CPU 、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网卡、机箱、电源和显示器等);设置BIOS;安装操作系统;硬盘分区;系统备份[2];计算机安全、常见故障诊断等,内容多样,为课程思政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从多方面挖掘思政,使思政元素多元化发展。
四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方法
(一) 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建设课程团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中,要想完美的实现专业课和思政的契合,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考虑到很多教师每学期都承担多门课程,时间分布差异较大,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思政培训班,由思政教师系统的讲授思政理论,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任务情况进行选择。定期邀请知名大学的思政教师做专题报告,比如思政和医学的融合,思政和理学、工学的融合,思政和法学类专业等的融合,探讨思政融入方法。鼓励教师参加高教国培组织的系列思政课程,比如:在课程思政中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思政教学设计实操技巧和指导等。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教学团队也是关键。理论教师、实践课教师进行定期研讨,分享在思政和专业课融合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不但在专业课方面有所提升,思政能力也会长足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专业教师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意识、提升专业课与思政的“合理”、“有效”结合,
思政就能真正地渗入到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中。
(二) 修改、完善课程教学计划
思政是《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素质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具有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思政加入到课程教学计划中,并列入到考核的范畴中,使学生从多方面注重思政的学习,注重思政与课程的结合。
(三)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时代中,教学方法比较多,比如:微课、慕课、优课等各种学习平台,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者单一的PPT 教学,除了缺少时代气息外,最重要的的是可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章节内容比较适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就可以通过MOOC 预习(记下难点、疑问),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有的内容难度大,适合课堂讲授,可以结合视频,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有的内容适合自学,可以采用线上自学模式,比如微课和慕课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思政的发展,仅仅从教师的爱岗敬业细节上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无形的思政教育。
(四) 建立《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思政案例库
目前,几乎很少有“思政+专业”方面的教材,有的专业课老师课程比较多,在短时间里挖掘出的思政元素有可能停在表面的分析,没有进入深层次的理解,所以对学生代入感不强,有时候不能达到共鸣。因此,需要计算机老师不断的摸索,并从几期学生的课程思政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建立思政案例库。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对象从案例库中选择合适的思政进行教学,并不断的补充、完善案例库。
五 课程思政实践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对象是计算机专科的学生。教学总课时为 40 学时,其中包括课堂理论教学20 学时和课程实践教学20学时。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硬件发展快,软件更新快,思政的切入点比较多。
(一) 课程思政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时,可以引神州十一号动画演示全过程,提问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关注点是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进而了解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以及应用领域,进而树立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决心、有信心为了强国梦而刻苦学习。
讲授第11 代英特尔酷睿vPro CPU 具有勒索软件检测功能时,切入到勒索病毒在2021 年呈现的新趋势,比如:不但可以窃取数据,而且还可以对对方的数据加密处理,要求对方支付赎金等,对个人、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可以继续过渡到挖矿病毒、机器狗病毒、熊猫烧香、蠕虫病毒等。近些年来,利用“计算机+ 网络”犯罪的事件层出不穷,比如:传播计算机病毒、盗取他人账户资金、网络诈骗、赌博等,给人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未来接班人。
(二) 课程思政与历史名人、科学家相结合 ,发挥榜样作用
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史时,充分挖掘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科学家效应。例如法国著名科学家帕斯卡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19 岁的时候,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亲情,还有为了目标努力完成的冲劲,而自己也正值这个年龄阶段,如果是自己,自己会如何做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
1700 年左右,Leibniz(德国数学家、思想家)从中国“易图”中受到了启发,从而提出了二进制数。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可以跨越国界,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做井底之蛙,也可以继续切入到明清时代的“闭关锁国”,让学生讨论闭关锁国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介绍美国统计学家赫尔曼· 霍勒瑞斯,冯.诺依曼等,讲授他们对计算机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项伟大的发明不是一个人、几个人、一些人努力的结果,甚至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会碰见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遇见研究方面的瓶颈、生活上的困难等等,切入到如何面对困难、走出困境,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奋斗精神。
(三) 课程思政与国情相结合
在介绍购买CPU 产品时,引导学生从包装、包装上的标贴、代理商标签、序列号、压痕等判断CPU 的真假;也可以辅以散热风扇贴纸、散热铝片、散热器硅胶等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专业软件CPU-Z 检测,防止买到翻新的二手CPU 或者型号不一致的CPU。从购买硒鼓时,引导学生从内、外包装、防伪标签、启封标签、积分标签等方面进行判断,如果过可能的话可以试印效果,不要贪图便宜,鼓励学生从正规渠道购买硒鼓,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购买网线时,从网线的柔韧性、标识(CAT6、CAT7、CAT8 等)、芯线颜色、绕距芯线等方面判断网线真伪。在购买操作系统时,主张从实体店或者从官方网站购买官方正品操作系统,保证自己合法利益的同时,同时可以打击不良商家。总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电子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 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结合
制作双绞线需要经过剥线、排序、压线、测线等操作,学生可能由于粗心或者不熟练而导致错误的操作,不管哪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制作出来的双绞线(网线)都可能是失败的成品,造成材料的浪费;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观察学生是否同时制作了直通线和交叉线,对直通线和交叉线都正确完成的学生,布置新的任务:测试直通线和交叉线是否可以同样使用,由此引入学生在工作、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课本、要有质疑的态度、要有精益求精的心态,进而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密切关注CPU、主板、硬盘、网卡、显卡等涉及的新技术、新产品。
组装计算机时,要做好充分的组装准备:检测硬件、工具是否齐全;在组装的过程中,要防止静电损坏元器件;轻拿轻放机箱、硬盘等硬件设备;不能“暴力”拆解、组装对待计算机,由此引出,在实践环节中爱护实验设备,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分析、排除、解决计算机故障的过程中,使学生从实践操作中明白一个道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活学活用,要想熟练地、快速地排障,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不断摸索。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相互促进。
(五) 课程思政与爱国主义情怀结合
介绍芯片时,引入小米芯片的研制。芯片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原件,也是核心元件,华为芯片事件后,很多手机厂商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自主研发芯片,先后加入自主研制芯片的阵营,比如:小米从2017年自研澎湃芯片,小米在2021 年2 月28 日举办了我心澎拜发布会,发布了自主独立芯澎湃S1,芯片虽小但是它承载着小米的技术梦想,承载着国产手机厂商的自强之心,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国心、强国梦。
学生只有了解历史、才能珍惜现在、才能看得远、才能以史明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梦。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政治课老师的义务,也是每一个专业课老师应该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课程思政能够使爱国主义精神长流水、不断流。
在长期的教学中,《计算及维护与维修》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地体系,在注入思政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机械式的相加,会适得其反。
六 结语
将思政融入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中,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尽量能够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人物,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共鸣。
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和思政的融合过程中,切记不能生拉硬套,否则就会物极必反,起到相反的作用,使课程变得不伦不类。要学会找到切入点,使两者无缝对接,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和思政的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在历史事件中、在生活实例中、在社会热点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政方面的熏陶、教育,进而加快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