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寝室长队伍培养的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
2022-03-17马明旭徐永生张伟华
马明旭 徐永生 张伟华 王 健 马 丹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频发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负面情绪如果长期积累得不到缓解,容易导致抑郁、恐惧、自杀倾向等不良情绪,进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何预防和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学生寝室长是高校学生骨干队伍中最基层的干部,也是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很多突发情况也是在寝室中发生的,利用好寝室这块阵地,充分激发学生寝室长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降低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1 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从大学生心理普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存在不良情绪的情况呈上升趋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初入大学之后,离开了父母的陪伴,在陌生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接触不同地域的同学,人际沟通问题也随之而来,加之学业规划、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现有的班级心理委员,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和校园文化活动中难以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导致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愈发严重,可能演变成心理危机事件,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加之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职心理咨询师配比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多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
2 培养寝室长作为心理疏导员的重要性和优势
2.1 培养寝室长作为心理疏导员的重要性
“00后”大学生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思维灵活,能言善辩,但抗压能力较差,心灵脆弱,受到伤害容易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虽然大学生大多数已经成年,但其身心发展并不能达到这个年龄的标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辅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遇到坎坷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压力,才能在充满未知与荆棘的未来大道上走得更稳更长远。而在一个学校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中度过的,最先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就是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如果这时寝室长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就可以缓解心理受伤同学的情绪,把他逐渐拉回正轨,及时阻止事情往更严重的趋势发展,故而寝室长心理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寝室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综上所述,学校应重视寝室长队伍的精心培养。加强对寝室长分类别、分层次的教育培训,注重在能力上的培养、加强在培训上的投入,预防和降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2.2 培养寝室长作为心理疏导员的优势
大学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多以宿舍为集体,当宿舍成员产生心理问题,寝室长作为学生干部处在最接近问题的关键点,深处在宿舍成员生活、学习中央,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宿舍成员的异常反应,寝室长不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寝室成员的心理情况,且年龄与寝室成员相仿,所处背景以及生活方式也相近,相互也更容易敞开心扉交流沟通。此外,寝室长在宿舍中起到心理健康指导的辐射面广,如果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直接交由辅导员处理,一个年级的规模通常在300人以上,如果出现问题的学生多了,辅导员也难以完全兼顾,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就会减少。而一个宿舍规模大都在6人及以下,一个寝室长只需要关注和疏导几个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寝室长能够随时关注宿舍成员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成员的异常情况,管理的范围小了也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对行为举止异常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分给他们的辅导时间也更多,疏导效果也会更好。
3 实施路径
3.1 构建以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心理辅导网
构建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学院专职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心理疏导员组成的四级心理辅导网。据笔者学校心理中心的调查显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极少数为精神类障碍,较少数存在较重心理问题,大多数为一般心理问题,即不良状态。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学业、人际交往、情感困惑、升学就业等方面。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寝室长主体优势,一级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相近的思想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言语互动,集体活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做一定的心理疏导。二级心理辅导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情景心理剧、心理沙龙等活动,让大学生不仅感受同学之间的友善,更能体验轻松愉悦的氛围。占较大比例的一般心理问题在以上阶可以较早发现,更容易及时疏导,占比较小的严重心理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三级心理辅导面向有心理困惑的来访者提供直接帮助,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四级心理辅导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针对筛查出的预警者制定治疗计划。
3.2 优化制度,规范管理
《制定寝室长心理疏导工作守则》专注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制定《寝室长心理疏导考核办法》专注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并作为优秀寝室长评选的重要依据,同时辅以《文明寝室公约》使寝室同学在入学之初就形成比较好的寝室氛围。如此,形成一整套管理规范的心理疏导机制,使寝室长能够长期有效的工作下去。
3.3 优中择优选拔寝室长
寝室长是一个寝室中的核心人物,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寝室长队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把寝室打造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场所,预防和降低心理危机事假的发生,而在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作用。寝室中的同学朝夕相处,几乎上课同步、吃饭同步、睡眠同步、选拔合适的寝室长是非常关键的。做好寝室长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且道德品质高尚,同时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一定的亲和力。其次,寝室长应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和周围同学相处融洽,喜欢和寝室同学集体活动。因此,寝室长应优先从退伍复学学生、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思想进步,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群体中选拔。
3.4 前期培训,保证寝室长队伍的素质
寝室长作为基层学生干部,自身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通过SCL-90量表、问卷调查等了解寝室长群体的心境。根据测评的结果,有针对性、有系统性的定期开展基础理论学习,通过校内专家主题讲座、座谈会介绍寝室长心理疏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的意义,增强对角色的清晰认识、加深同学之间共同成长的理解,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有研究显示,对于某些人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而言,由那些接受过训练,掌握了某些倾听技巧和沟通技巧的同伴提供的帮助是效果显著的。可以通过团辅的形式培育寝室长队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新认识自我,掌握自我调节情绪,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技巧,掌握积极倾听,人际沟通的技巧。
3.5 多样化开展辅导工作
当代大学生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但精神层面仍有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寝室长需一直保持对宿舍成员的心理辅导观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分享调节情绪小技巧,转发心理健康相关文章。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有个性的事物,入学以后热衷于体验各种新奇的社团活动以及体验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因而,寝室长可以鼓励寝室同学多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讲座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方面的视频拍摄以及心理健康征文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小游戏、交流会等形式主动了解寝室同学的心理动态,运用倾听、互动、共情、感化的心理辅导方法,帮助受助者走出心理困境。
4 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大学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本文旨在构建培养寝室长这一群体在朋辈间的心理疏导模式,激发寝室长自身潜能,及时发现身边同学的不良心理情况,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和降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