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诗歌诵读 践行核心素养
——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为例

2022-03-17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528225夏璐瑶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格律诗高中语文诗歌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528225)夏璐瑶

一、诗歌诵读的目标与艺术追求

(一)新课标中的诗歌诵读要求

新课标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指南,它对诗歌诵读有直接要求。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朗诵”“诵读”这两个词语仅出现了6 次(其中“诵读”出现2 次,“朗诵”出现4 次)。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朗读”“诵读”这两个词语共出现了24 次(其中“诵读”出现9次,“朗读”出现15次)。通过对比发现,高中阶段的课标对诵读的关注似乎更少了,但实际上高中阶段要教学的诗歌篇目却并没有减少。因此,须给予诗歌诵读更多关注。新课标对诗歌诵读教学有一定的要求:“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等。

(二)诗歌诵读的艺术追求

诵读是一种创作活动,它不是简单地把诗歌变成声音,而是通过声音表达诗歌中的每一个文字所承载的情绪和情感。文字虽然是记录人类有声语言的工具,但它具有局限性:它不能直接表现出人们说话时丰富多变的语气,也未必能将一句话真实的含义表达出来。诵读不是简单地念字,而是一种复杂的还原甚至是创作过程。诵读者在理解了诗歌的真实创作意图之后,可调动自身的情感,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对诗歌进行深度阐释。

有效诵读的关键在于“要对作者、作品的内涵有深入体会,理解透了,让自己有一种冲动去宣泄、表现,情感要像水一样流淌出来,流淌到听众心中,一起感动,一起反思”。从某种程度上说,诵读不仅实现了对诗歌的升华,让诗歌变得更加饱满立体,还实现了对诗歌诵读者的升华。通过诵读,人们的文学修养日益深厚,心灵变得易感,诵读技巧日益精进,心态也更加积极乐观。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诗歌的分类

(一)诗歌的分类依据

诗歌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涵盖范围较广,不可一概而论,教师要对不同类型的诗歌及其诵读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诵读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的诗歌,可对诗歌进行梳理分类,分类依据为内容、形式等。如可将诗歌按内容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等,按形式分为格律诗、古体诗、词、现代自由体诗、散文诗等。

(二)按形式分类的诗歌

诗歌按内容分有时同属几类,不易定位,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不同形式诗歌的诵读方式。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的诗歌按形式分类梳理,具体见表1。

表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诗歌分类梳理表

续表

将诗歌按形式分好类后,可以发现必修上册教材课文中诗歌占比很高,由此可见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众多诗歌教学方法中,诵读无疑是最需要关注且最为有效的一种。在实际的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引导学生析字解句,探究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时代背景等,但这样做可能并不能让学生欣赏到诗歌的美。让学生有效欣赏诗歌的美不是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做到的,教师的讲授仅是让学生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终究还是得靠学生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自己去感悟、领会。比如,《登高》中的一个“悲”字点出了诗人杜甫的心情,学生能对这“悲”感受到几分呢?“百年多病独登台”里的心酸与落寞,学生是否能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讲解中,在了解诗人生平经历、诗歌创作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完全感受到呢?答案并不明确。怎样才能把诵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呢?分好类之后,教师可以对不同形式诗歌的诵读技巧进行探究。

三、不同形式诗歌诵读技巧举隅

(一)格律诗《登高》的诵读

格律诗具有以下特点:每行字数相同,讲究对仗,平仄相间,双句押韵。因此在诵读格律诗的时候是有规律可循的。总的来说,诵读格律诗,可利用以下技巧:“确定基调、划分音步、压住韵脚、突出平仄、异势呼应、讲究节奏、诵出韵味。”

下面以格律诗《登高》的诵读为例进行说明。《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壮阔,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它应该怎样诵读呢?诵读首联时音高要较高,音色要低沉,语速要慢一些,以营造凄冷萧瑟的氛围。诵读颔联时应带有沧桑的感觉。读到“萧萧”二字时注意稍作停顿;读“不尽长江”四字之后扬停;读“滚滚”二字时注意停顿,停顿可稍作延长,给人以壮阔雄浑之感。诵读颈联时“万里悲秋”四字低起,“常作客”三字音高提高,“病”字字音延长,“独”字注意延长停顿,突出诗人的多重悲情与孤独。诵读尾联上半句时整体音高提高,句尾音调扬起,诵读下半句时音量减小,突出诗人的无可奈何。

(二)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诵读

古体诗长短不拘,句式不定,可以较自由地抒情、叙事,韵律也不那么严格。在这种情况下,诵读受的约束似乎就没有那么多了,但仍需加强对细节的处理,可利用以下技巧:“了解背景、确定基调、规中求变、体现诗风。”

下面以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诵读为例进行说明。诗人李白两入长安,本想辅佐天子以实现报国宏愿,然而现实却令他感到失望和忧惧,于是他离开长安,寄情世外。《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明写梦游天姥,实则抒发诗人李白政治理想破灭后的忧愤之情。因此诵读时要注意内容纵横驰骋、亦真亦幻的变化。李白不同于杜甫,他是浪漫主义诗人,在理解他的诗时不必处处求实,要探寻诗句的言外之意。这首诗歌的最后一句表明了诗人李白的心迹,诵读时要予以突出。

(三)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诵读

长短错落的句式、多样的表达手法、或豪放或婉约的风格等都是词深受诵读者喜爱的原因。诵读词时,有以下技巧可以参考:“了解词牌、熟悉内容、划分句群、确定风格、凸显特色。”

下面以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诵读为例进行说明。这首词表面看似怀古,实则借古讽今。作者偶然登上北固亭,俯视长江水,缅怀往事,心潮澎湃,因而写下了这首词。全词气势雄浑、慷慨悲壮,表明了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心迹,同时也流露出其壮志难酬的无限伤感。诵读之前要理解其中典故的内涵,诵读时要通过气势和节奏的变化来完成情感从慷慨到悲怆的转换。

(四)现代自由体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诵读

自由体诗是与格律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不受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写作、表达更为自由。诵读自由体诗时要注意情感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可利用以下技巧:“熟悉作品、划分层次、安排停连、确定基调、感同身受。”

以现代自由体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诵读为例进行说明。这首诗意境壮阔,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这首诗时要注意明晰其情感基调,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好重音和停连,以读出作者郭沫若昂扬向上的激情及对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渴望。

四、诗歌诵读指向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诵读是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字义。诗歌的遣词造句十分讲究,有很强的画面感。诵读无疑对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有莫大的帮助。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例:首先,学生通过诵读和识记,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像这样的优秀诗句,以后想要运用的时候便可以信手拈来,甚至在了解了写法之后,还可以尝试进行仿写;其次,“无边”和“不尽”,“萧萧下”和“滚滚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表达了作者的悲凉无奈,光听教师的讲授,学生可能体会不出这种情感,而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建构并还原语境,以更好地体会情感。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是思维的投射。教师单单给出理论,生硬地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要在诵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让学习过程更具灵活性和探索性。这样,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发展。如学生都知道《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整首词的神来之笔,但是具体好在哪里,便需要在反复诵读中去感受、体会,一边想象作者的处境,一边有感情地诵读。诵读不只是一个嘴上的动作,它需要结合思考,思考该怎样去读才能更好地诠释相关作品。这无疑能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诵读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鉴赏。读得多了,学生在面对一首陌生的诗歌时,不需教师过多讲解,便能凭借奇妙的直觉,大致说出个好坏来。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要让他们进行素读。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一定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是诵读价值的最佳体现。其实,每一首诗歌都展现了相应的人文主题或情感,学生可以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主旨,从而明确相应的价值观念,并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升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并热爱中华文化。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关于“诵”的记载,可见诵读是有一定历史的。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古诗词的传承,她十分重视和强调吟诵。吟诵和诵读虽有区别,但又一脉相承。诵读无疑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身上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要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留下的优秀文化。诗歌诵读,可以丰富青少年的文化底蕴,更好地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分诗,七分读。诵读诗歌时的音长、节奏、韵律等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便有差别。诵读将学生的眼、耳、口、心都集中在诗歌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受诗歌传递的情感。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醒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将诗歌所承载的情感想象、精神世界与自己的生活、生命联结起来。通过诵读,学生或有感于诗歌中精致巧妙的意象,或有感于诗歌所表达的真挚动人的情感,或由诗歌所述产生思考……诗歌的育人作用不必多说,诵读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诗歌诵读担负着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语文教师要关注诗歌诵读,以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格律诗高中语文诗歌
诗歌不除外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诗歌岛·八面来风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