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5”阶段性整合式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2022-03-17长治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046000曹文君饶华祥郭崇政

中国卫生统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阶段

长治医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046000) 曹文君 石 嫣 饶华祥 郭崇政

临床医学的发展是以临床科研的发展为前提,而临床科研设计的科学性是以统计学知识为基础。就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而言,医学统计能力是其开展临床科研的重要工具之一[1],统计知识的掌握是其选题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根本保障。医学统计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但这门课程相对枯燥,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学生掌握难度较大。而鉴于专业研究生的特殊性,集中上课的时间仅3个月,理论授课课时一再压缩,有限的课时里,学生对统计知识点掌握不透彻,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教与用缺乏衔接导致学不能致用的现象[2]。此外,在一项对研究生的研究发现,97.08%的学生希望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更强调研究设计和科研思维的培养[3]。因此,有必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进行整合,贯穿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的始终,以期提升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研思维意识,促进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医学统计学实施阶段式教学的必要性

阶段式教学模式[4]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其关键是在于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使其掌握更多知识并能加以合理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近年来,阶段式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带教、护理学教学等方面,且实践证明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6]。

临床医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除了掌握必备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之外,也始终以科研论文课题的推进为着力点,课题的推进需要医学统计知识的支撑,而统计分析也不能脱离实际的科研背景[7]。实践证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统计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8],有且仅有3.8%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身医学统计能力较好[9]。在科学研究中,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应用存在缺乏完善的科研设计方案、对数据的清理不重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选用不当、统计理论与实际应用不衔接等问题[10]。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依旧不佳,随着科研课题的推进依旧不能解决其存在的临床实际问题。而目前医学统计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11-12]、翻转课堂[13]等,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医学统计的能力,本研究将阶段式和课程融合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的医学统计学课程。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严谨的临床科研项目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医学统计学的应用。科研设计、数据收集清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各个环节都体现着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10]。本研究以医学统计学为核心,以学生临床科研进程为主线,以其临床科研存在的统计问题为导向,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性(33个月临床轮转培训)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性,提出了“1+5”阶段性整合式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

本项目按照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将授课内容和时间进行融合后再合理分配,其中,“1”为集中理论学习,“5”为5个阶段,围绕学生研究课题的推进,横跨整个研究生期间,分5阶段进行科研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的讲座,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整合和学生获得的学习效果最优化,最终提升专业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体模式框架见图1。

“1”集中理论学习,共36学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前,授课教师在学习通的每个知识单元下,分别建设预习资料、测试题、自学参考资料、讨论话题等资源模块,上课前推送给学生,并告知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中,学前测试摸底,针对知识点发布测试题,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前测的情况,以重点以及核心知识点为主,并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课后,针对课堂内容进行课后检测,促使学生查缺补漏并提供拓展资料,导出下一章节的内容。“集中学习”主要以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

“5”阶段,分为科研设计阶段、数据收集阶段、数据整理阶段、数据分析阶段、论文撰写阶段,根据学生研究课题的需求和分类,每个阶段进行2~3次专题讲座培训,形式多元化,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授等。

本项目以“不同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比较”临床研究为案例,开展“5”阶段的实证检验。科研设计阶段以专家讲授为主,内容包括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的估算、随机化原则、分组设计以及对照组选择等;选题讲授从“临床医学研究”、“慢性病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逐级深化,逐步递进。数据收集阶段以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讨论为主,内容包括问卷设计、问卷调查与回收、质量控制等;以“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为主题进行问卷设计,讲座前由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初步形成条目池,讲座中由专家、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修订问卷条目,最终形成包含个人基本资料和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调查表两部分的问卷。问卷调查与回收阶段,将学生自由组合为若干个调查小组,统一组织培训和问卷调查,对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即时反馈和指导,最后共发放问卷535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2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数据整理阶段以案例分析为主,内容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分析等;讲座中,以上一阶段收集的数据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SPSS录入数据,包括处理数据、计算变量、筛选个案、处理缺失值等。数据分析阶段以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为主,根据“1”理论学习掌握的知识点,讨论分析“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此案例的数据类型、设计类型;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糖尿病治疗方案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n=284)、胰岛素治疗组(n=84)和口服药物胰岛素联合治疗组(n=146)。串讲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的理论知识及上机操作如何实现,如何解读输出结果等。论文撰写阶段结合上一阶段数据分析的结果,以论文的构成要素、框架格式为基础进行讲解;并结合相关文献举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用的写作方法;同时,讲座中也融汇了“1”阶段学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决课题中涉及到的统计相关问题。最终,在“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指引下,学生们掌握了常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顺利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得出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程度低于其他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在不同治疗方案人群中存在差异的研究结论。

图1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新模式概念图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新模式的评价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课题的研究进程作为主线,授课时间为轴,将授课内容贯穿其中。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集中授课教学模式,围绕学生课题的推进,能将统计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并重[8],注重学生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统计分析能力的提高及科学研究素养的提升。

以教学改革为牵引,创新评价体系,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进行多阶段、分阶段上机考核制度[14]。考核内容上多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统计思维、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能力,以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该教学方法也建立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日常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内容以反馈教学效果。

笔者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初步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一模式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题的进程,学生能够将实际科研问题与统计知识相融合,体现实际应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阶段,不仅在实践中巩固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其知识点掌握不足之处,调整教学计划,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1+5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为主题,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座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这一模式下学习兴趣较高,积极性较强,统计知识掌握系统条理,较好地辅助其临床科研问题的推进,这进一步验证了此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小 结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将统计学理论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医学统计学贯穿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的始终,从研究设计到资料的统计分析乃至科学结论的得出,都为医学研究的科学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并使科研工作更加严谨、科学和高效,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阶段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为进一步解决当前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但接下来有待以临床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1+5”阶段性整合式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查缺补漏,改善不足,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开展提供更精准的导向和方案。

猜你喜欢

医学研究生阶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