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味小棒”为例初探师幼互动策略

2022-03-17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新升幼儿园徐玉兰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熙熙朗朗师幼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新升幼儿园 徐玉兰

我们班益智区里的“趣味小棒”深受孩子们喜爱。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会脑洞大开,拼搭出各种作品,我们也会利用讲评环节请孩子们介绍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一次分享中,坐在下面的文文“熬”不住了,脱口而出:“老师,下次我要搭一个和大家都不一样的作品。”之前孩子们的作品都是以平面搭建为主,文文说的“不一样”会不会有向空间发展的可能呢?从平面到立体不就是孩子们的一种深度学习吗?我马上回应道:“好呀,下次你去搭一搭哦!”就这样,我们开启了幼儿搭建从平面到“不一样”的故事……

※ 故事一:出现垒高

场景:文文和熙熙在搭建趣味小棒。

时间:11月18日

对象:文文(5岁8个月)、熙熙(5岁7个月)

文文在尝试垒高,她搭的小棒次序比较乱,排不齐、对不准,后来还倒了。她没有放弃,重新尝试着搭建。这次,文文把火柴棒的一头朝着同一方向来搭,这一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自我调整和空间搭建的能力。我主动和她交流:“文文,刚才你搭得不是很稳,现在搭得这么好,是怎么做到的呢?”文文说刚开始她是用一只手搭的,后来搭得高了手会抖容易碰到小棒,所以就用两只手夹着小棒轻轻放上去。我竖起大拇指并对她说:“你真聪明!”文文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她自我学习的过程,看到了她能力和认知得到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像文文这样的搭建水平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的,所以我就让文文在集体面前进行了经验分享。

在文文搭建的过程中,坐在对面的熙熙刚开始一边搭一边看,到后来就只看不搭了。看得出熙熙很想尝试,但她一直不敢下手。于是我就主动走到她身边,蹲下来告诉她:“熙熙,你也可以试着搭一搭哦!”在我的鼓励下,熙熙开始尝试了,她是采用一层一种颜色的方式搭建的。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些孩子有时对自己活动的目的及方法不了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推一推”他们。于是我主动和熙熙对话:“熙熙你搭的作品好特别啊!你的作品和文文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呢?”熙熙说:“老师,我是按颜色来搭的,她是按小棒的方向来搭的。”在对话中,熙熙对自己和同伴搭建的作品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故事分析

1.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和想法

对文文在搭建中自己探索出拿小棒的方法,我及时肯定了她的想法和行为,并鼓励她把好办法在集体面前进行分享,一方面可以增加文文的成功感和获得感,增强其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予其他幼儿启发,助推他们的搭建活动。

2.教师“到场”,采用镜像对话

在熙熙一直看着文文搭建时,我及时与她对话,让她感到自己是受到老师关注的,同时用鼓励的方式给予她信心,助推她向同伴模仿学习。文文通过尝试搭建,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自信心,获得了满足感。

※ 故事二:发生斜倒

场景:文文和熙熙的搭建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兴趣,朗朗和小钧在模仿时遇到了困难。

时间:12月3日

对象:文文(5岁9个月)、朗朗(5岁10个月)、小钧(5岁11个月)

朗朗在尝试搭建“井”字的形状,每次搭得高一点时就倒了。他试了多次,但一直搭不好,就着急了:“哎呀,怎么又倒了,我不想搭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主动上前给予安慰。朗朗说小棒太细,放上去的时候手会抖,一抖就会把搭好的小棒碰倒。为了稳定他的情绪并鼓励他再次尝试,我引导他更换其他的材料试一试。朗朗听后找来了冷饮棒开始搭建,在搭到十多层的时候,作品又倒了。朗朗再次着急起来:“哎呀,怎么还是不行啊?”从朗朗的搭建过程中,我发现他拿小棒的姿势有问题,于是我就请在一旁搭建的文文去帮他。经过文文的讲解和示范,朗朗知道了要用两个手指夹住小棒来搭。最后他用这种方法搭建了35层。

一旁搭建的小钧在进行垒高,他发现自己的作品有点倾斜,就主动喊我:“老师,你来看,我搭的怎么会是斜的呢?”我看了看他搭的形状后,建议他去请教文文。小钧听了就去找文文,文文一边搭一边告诉小钧:“你看,每一根小棒都要搭在一起,没有搭住就不平了。”知道方法后,小钧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调整,他的作品越搭越高……小钧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他自主学习的过程。

故事分析

1.引导同伴给予帮助

对于朗朗遇到的问题,我采取的策略是引导他更换材料和请同伴给予他帮助。朗朗通过尝试用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合适的方法来搭建,体验到了成功,建立起了自信。

2.向同伴习得经验

对于小钧遇到的问题,我采取的策略是引导他寻求同伴的帮助,在与同伴的互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CLASS评估体系“情感支持”中有提到同伴帮助这一支持的关系,通过平行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积累。

※ 故事三:搭建宝塔

场景:文文又来搭建小棒了,这次她在尝试搭多个角的形状。

时间:12月29日

对象:文文(5岁9个月)

我看到文文搭的角有大有小、不规整也没对齐,调整了好几次都不行。于是我主动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说想要搭建一座很多角的宝塔,可是角搭不好。我发现文文是在尝试搭建八角形,从之前横竖的简单垒高,到现在交错搭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孩子的空间概念。

于是我给她打印了一张图,文文看着图尝试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发现了图里有两个正方形。她先搭一个正方形,然后把第二层的正方形交错一下位置就成了八角形。

故事分析

1.主动询问,引导幼儿说出想法

在文文对宝塔的各个角搭建不好时,我主动询问,引导她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表述出来。在了解文文想法的同时,我发现了她搭建的宝塔形状,随后根据文文的情况提供了图纸,助推她后面的搭建。

2.打印图片,提供信息支持

在CLASS评估体系“教育支持”中有提到教师要提供额外的信息拓展幼儿的理解和行为。我给文文打印图片,给她提供了信息支持,从抽象到直观,让她有了借鉴。文文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认知,发现其特征,找到搭建方法,最后搭成了八角形宝塔,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故事四:尝试合作

场景:搭建小棒的幼儿越来越多,诚诚、小唐、小梦和文文四人刚开始都在各自搭建作品,而且形状各不相同。

时间:1月15日

对象:诚诚(5岁9个月)、小唐(5岁6个月)、小梦(6岁2个月)、文文(5岁10个月)

大概过了7、8分钟,诚诚主动告诉我,他搭了一座房子,前面还在搭一个池塘。我就顺口接了一句:“这个想法好啊,还能去池塘边走走看看呢!”这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怎么去啊?又没有路。”“是呀,没路怎么过去啊?”这时诚诚说:“你们放心好了,池塘搭好我就铺条路通向我的房子。”这时文文接了一句:“哎,等会儿我们在边上都铺上路吧?”小唐说:“好的,我要铺条彩虹路。”小梦说:“我要铺长条形的路。”文文跟着说:“我要铺的和你们的都不一样。”

不一会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在作品边上铺起了路。就这样之前一个个独立的作品因铺了路而变成了一个整体,孩子们还给作品取名为“大公园”。

故事分析

CLASS评估体系“教育支持”中提到教师要将知识点和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在这个故事中,我采用的策略是通过语言引导,引发幼儿联系实际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要有路才能走通”,引发了孩子们“铺路”的情节。在搭建“大公园”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构建,提高了合作意识和搭建能力。

※ 案例分析

1.提供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学与玩的游戏模式

低结构材料的多变性可以刺激幼儿好奇的天性,激发他们操作探索的兴趣。当幼儿拿着低结构材料想象摆弄、探索操作时,他们会主动而富有创意地投入其中。本案例中的“趣味小棒”,包括后面增加的冷饮棒、毛球等辅助材料都给了幼儿更多创造想象的空间,从平面拼搭到立体搭建、从独立建构到尝试合作,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提高了幼儿思维的活跃度。

2.激发幼儿参与材料的探索,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

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对材料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在与材料一次次的互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激发,从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探索能力;在后续活动中,有的孩子在搭建时创造了自己的新纪录,有的孩子结合阅读过的绘本搭建了属于她自己的100层的房子。

3.以良好师幼互动助推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在本案例中,我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师幼互动策略,使幼儿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尝试、探索的欲望得到进一步激发,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自信心和获得的成功感得到进一步增强。良好、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和推动了幼儿的深度学习,促使幼儿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要以一种到场的状态和每个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趣味小棒”活动中,从孩子们分享作品到激发文文的搭建欲望、由文文的搭建到引发更多幼儿的参与,在一次次尝试搭建的过程和师幼互动中,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丰富。

猜你喜欢

熙熙朗朗师幼
平乐十八酿
“诅咒”风波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师幼互动那些事
春天来了
爸爸和儿子的“男子汉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