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水洼变形记”引发的思考
2022-03-17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田文娟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田文娟
下过雨之后,幼儿园地面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水洼,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可天晴之后,水洼里的水很快就被蒸发掉了,于是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尝试在地面上制造各种水洼。一天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幼儿园的水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也想做一个这样的!”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辰辰。老师对辰辰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决定跟随辰辰和他的小部队到沙坑小水洼旁“观战”。辰辰将两个水洼之间的沙子挖走,做成了一条长约1米的“河道”。辰辰给大水洼里加满水,但水并没有汇集到挖的“河道”里,而是从大水洼的四周漫出并消失了。辰辰左看右看,指着水洼中塑料桶的侧面,说:“老师,我想把这里打开一个大洞。”
老师拿来刻刀,问道:“什么形状的洞?”
辰辰说:“方形、很大的、能流很多水的。”
老师挖好方形的洞后,辰辰提了一桶水倒入改造后的水洼,水快速地从侧面方形的洞中流出,流到大约三十厘米的地方后就不见了。
这时小羽又加了一桶水,可是水还是没有流出多远,就消失了。
辰辰说:“这样不行,沙子会把水都吸光,得在下面加一个东西才行。”辰辰边说边四处寻找,可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此时的他显得非常焦急、无措。
老师提醒道:“咱们幼儿园哪里的材料最多呀?”
听完老师的话,辰辰笑眯眯地拉起小羽就走,从资源库里拿来了塑料管、PVC管、纸壳、塑料袋等材料。
辰辰首先尝试的是塑料管,将塑料管一端放进侧面的方形小洞里,可是太短了。辰辰又拿了PVC管,将塑料管的另一端套进了PVC管中,可管子还是不够长,就又拿了一段PVC管进行拼接,终于1米长的通道做好了。小羽向大水洼加起了水,但是水依然没有从管道中流出来,辰辰马上检查“事故原因”,看来看去却一无所获。
看到辰辰一筹莫展,老师对一旁的小羽说:“小羽,再加一桶水。”
边加水边观察,辰辰终于有了发现:“这个洞太大了,管子很小,水都从旁边流走了。”说着他抓起一把沙子堵在了洞口,可是手一拿开,沙子就散落下来。
突然辰辰将手边的方头小铁铲插在了管子旁边的洞口,小羽又倒了一桶水,这时从洞口流出来的水已经很少了,可是水还是没有从管道的另一端流出来。“问题又出在哪里了呢?”
辰辰在小羽不解的眼神中,拿掉了两段PVC管,决定逐一排查。
“水!水!水!”辰辰喊道。
小羽立刻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马上又提了一桶水倒了进去,水通过塑料管道,流向了另一端。
确保第一段管道没有问题之后,辰辰就接入了第二段管道,小羽加水后,水也从第二段管道的末端流出。放入第三段管道之后,新来的泽泽负责加水,第一桶水加进去,管道末端没有水流出,第二桶水加进去,末端还是没有看到水的影子,而第二、三段管道之间却流出了水,原来是两段管道之间缝隙太大了,水通不过去。辰辰拿起第三根管道仔细与第二根对接,泽泽继续加水,终于水通过管道流到了“河道”另一端的小水洼里。一次一次地加水,小水洼终于满了。这可把一直按着管子的辰辰累坏了,可是辰辰一拿开手管道之间的裂缝就会出现,这可怎么办?
小羽说:“我们把它埋起来试试。”
说着,小羽和辰辰一起把沙子盖在了裂缝上方。泽泽再次加水,水从大水洼中流出,缓缓地通过管道流入了小水洼。
“小水系”大功告成!
之后,辰辰和泽泽又合作用纸壳等材料做了许多不同的小水系。
教师的思考
沙水是大自然赐给幼儿的礼物,是幼儿身边最直接、最常见、最易于感知的天然材料。拥有丰富流动性的沙与水能够带给幼儿非凡的感官体验,受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喜爱。
在探索过程中,幼儿使用耙子、铲子等材料进行挖沟、挖洞、挖渠等挖沙活动;使用管子、塑料桶等材料在沙子上进行拼插搭建。幼儿参与其中就涉及到如何使用工具,对手部肌肉、手部力量、手的灵活性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幼儿是带着无限的好奇和极大的兴趣参与其中的,他们通过尝试、观察、比较、发现、分析等不断解决问题,在反复的操作、比较中总结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探究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水洼变水渠这一阶段,教师并未有太多干预,而是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虽然孩子们没有一次性成功,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是不断思考、不断调整方法的。作为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只要幼儿仍然在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就不用强行介入。如果幼儿习惯将教师当作资源,会导致他们一遇到问题就寻求支持。辰辰在附近没有找到合适的辅助材料时沮丧的心情让教师看出了他对“活动是否要继续”产生了疑问,教师适时的提示让辰辰欣喜不已,继续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活动中。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主动配合、分工、协商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这就是合作。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刚刚开始萌发,合作对他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行为,所以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活动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专注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学会了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懂得了讨论与分享,而这些品质和方法的习得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