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2022-03-17

安顺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顺市综合体田园

蒋 潞 李 芮

(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我国重要战略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农村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要实现乡村振兴,其关键是产业兴旺。田园综合体作为整合乡村资源、提高农民参与度、侧重打造一村一品的新型田园综合产业,能够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1]。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一)内涵

田园综合体从外延上看是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延伸,但从业态上看,其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丰富。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地理环境和空间为发展基础、以现代特色产业融合为支撑、以有条件的合作社或农民为主体、以实现“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业并举”为目的的新型农村农业综合体。相较于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而言,在发展基础上,田园综合体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立足农村自然生态、保持乡村生态景观,以土地为发展依托,回归“田园”“田圃”。在产业支撑上,田园综合体注重打造“文旅+体验综合体”,不局限于塑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而是追求“三产融合”,在乡村旅游中融入农事体验、拓展乡村文化、延伸产业链条。田园综合的建设更加注重农民参与程度的高低、更加注重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更加强调农民主体的满意度。在建设目标上,其内涵尤为丰富。首先,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拓展农业产业链、产业价值的的新业态,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乡村旅游、聚焦乡村文化打造相关农副产品,深度挖掘农村产业潜能,实现产业链延长[2];其次,田园综合体依托产业优势、农民参与及生态优势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产系统及居住生活系统的“三生同步”;依托乡村发展为基础,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立足生态优势实现“三生同步”;第三,农业、旅游、社区“三位一体”作为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农业是社区规划的基础、为旅游提供创意条件,社区建设能促进农业转型,旅游又能为农业的再发展带来收益[2]。

(二)发展现状

我国田园综合体第一批试点在18个省份展开建设,从建设数量上看,国家级的有20余个;从地区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如四川都江堰市、山西临汾市、广西南宁市、海南海口市等;从地域分布上看,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规划上,东南沿海城市最多,西南城市较次之,而中部和西部最少;从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上看,多数均在十亿元以内,其中粮食主产区省份中央基于财政支持5000万元、非粮食主产区中央基于财政支持40万元;从建设基础来看,田园综合体项目一般占地面积在10km2~30km2之间,多建于土地资源丰富、乡村景色宜人、农耕条件较好的地区。我国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无锡“田园东方”,于2012年田园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乡村发展新模式的探索。自“田园东方”项目拉开我国田园综合体项目筹建的序幕后,从发展建设模式上来看,目前我国无统一分类,国内学者主要从功能类型、产业主导、资源优势、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进行划分[2]。本文主要从产业、文化、资源、市场四个方面,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划分为以下几大类:

1.农业主导型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立足点是田园,追求的是回归田野,农业主导型是当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即在农业基础资源较好的区域,深度挖掘农业产业经济价值,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推动三产融合为目标,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农产品深加工”为辅助的新型乡村农业发展综合体。要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文化延绵发展的主旨所在、是实现乡村内在振兴的灵魂所在[3]。乡村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地域文化和乡村民俗,以推动特色民宿、农事体验、民俗文化馆、乡村创意工坊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为目标,打造农旅综合体。

2.资源引领型

发挥优势主导资源竞争力,以极具竞争力的资源为引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自然地况地貌等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广西资源“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该项目以红提产业为核心,运用全自动滴灌、大棚栽培、黄板除虫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实行保护性开发,与当地资源和人文资源不谋而合。

3.市场导向型

人们对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乡村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乡野、亲近自然的需求。该模式正是在此种情形下应运而生,该模式以满足一定区域的消费者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建设导向,满足消费者诸如农事体验、旅游观光、娱乐度假等。此种综合体项目选址大都位于交通便利的近郊地区,或位于城镇往返中间地带,路程花费时间大约在3小时左右,满足周末或日常的家庭式短途旅游。我国首个田园综合体“田园东方”就为此种模式,位于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上海市交通闭环线路上,交通便利,当天即可往返[3]。

二、安顺市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

(一)产业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只有积极丰富产业业态、延长产业链,才能为农民实现增收,才能落实农民富的目标导向。贵州省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占地约9267平方公里,拥有富集的旅游资源,景区占幅面积约为12%,有两个5A级、两个4A级、两个3A级风景区。安顺市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脉,是世界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山地旅游优势突出。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其核心产业依然是农业,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延长二三产业,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发展第二产业;然后在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文旅第三产业,以乡村旅游为核心,打造观光、休闲、文化、餐饮等多功能区域。注重产业业态融合与发展上“综合体”建设模式。因此,建设田园综合体可以整合安顺市旅游资源、合理分布人力资源、科学利用大数据资源,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和关键,宜居的生态环境对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乡村百姓生存居住、发展文旅综合体至关重要。要想整合乡村自然资源田园综合体建设,更要注重乡村自然资源建设,因此发展体验式文旅项目。要想整合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一站式安顺市牢守生态底线,要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安顺市于201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首先,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强调农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要实现农民的有效、规范参与,就需要村规民约的存在来打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其次,乡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注重乡土、乡愁、乡味的保护,而在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中,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内核,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感受乡村精神文化活动的魅力;最后,乡风文明水平的提升与农民的参与是一个互相作用、良性循环的过程,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效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提升后,农民又会反向增强自我责任意识。

(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归根到底要由人来落实、落地和落细。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综合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积极引导,还需要农民广泛参与、村集体整合资源、合作社科学管理、相关企业融资建设。从建设主体上看,村民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有助于田园综合体实现“自治、法制、德治”三者相统一,增强综合体管理效率;从人才培育上看,田园综合体要求以人为核心、强调规划先行,“内培+外引”模式,能够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而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农民实现生活富裕。田园综合体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自然资源,强调绿色农业产业,将生产生态融入循环经济;田园综合体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着力点,其自身就是三产融合的代表性产物,第一产业是其基础,要在农业的基础上,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作为契机,丰富林下养鸡、中药材加工、刺梨加工等产业业态;第二产业是其保障,在农业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利用贵州省发展大数据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区域性产业品牌,区别于农产品深加工业;第三产业是其关键,实现三产产业深度融合,能够延伸价值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打造现代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三、从个案看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现状

安顺市“轿子山百亩花田”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于2018年9月面向市民正式开园,项目建设周期为4年。项目建设启动时间为2017年9月,项目占地24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30亿元。于2018年9月18日正式开园,是贵州省内首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体七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截止至2021年5月,园区内可见的建设规划主体部分主要如表1:

表1 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园内项目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未实现科学规划,资源严重闲置浪费

“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由贵州高山行景集团公司承建,虽然于2020年9月正式开园,但并未收取门票,入院仅需缴纳30元的管理费,节假日如五一期间一天接待游客量仅二三百人。目前园区内项目建设进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园区内开放景点仅有七彩梯田,驾车游览整个园区所花费时间为二三十分钟,园区内基础设施陈旧,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缺乏日常修缮保养。项目规划建设与当地发展实际情况衔接度不高,未实现“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的一体化发展,“世界花都”位于西秀区轿子山镇,镇域内人口约为6万人,距离安顺市区大约10公里,但在规划上未发挥区域优势,对周边区域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对安顺市近郊乡村旅游吸引能力弱、重游率低。

2.未立足基础农业,丧失田园土地本质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本质与基础是回归农村田园生活,保障农村生产生态。贵州省生态发展与经济建设发展形势趋于同质化,未凸显地域特色、未弘扬地域文化、未立足地域发展实际。“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区域内未体现农业、农田生产生活特征,土地闲置、农田荒废现象严重,出现了农田“改姓”的情况。通过游览、观光整个园区,未发现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痕迹,土地利用率较低,少许面积土地种植有经济作物桃子、李子等果树,由于缺乏专人打理,果树长得旺却结果少,导致无法开展采摘体验类农事活动。

3.未确保主体地位,缺乏农民广泛参与

在乡村建设当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民利益的保护、生产生活发展的参与性保障一直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参与性仍然体现以土地、房屋、劳动力等初级生产要素为主,“世界花都”园区内虽然设有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导游处、花都零售商店等基础服务设施,但并未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就地再就业,对周围农民经济效益辐射能力较差。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加大且农耕地占比重,这将导致土地复耕率低、可行性差,加之土地流转后农民耕地意愿降低,田园综合体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将面临高昂的纠错经济成本。因此,只有构建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才能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4.未实现产业联动,三产融合发展较差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世界花都田园综合体项目”在规划建设中,拟发展“文创产业、花卉产业、中药材产业”等,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项目建设整体推进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在花卉园区中目前种植的花卉品种仅有6种,中药材园区中仅种植了蒲公英、丹参、鱼腥草等较常见且药用价值较低的中药材;而农业产业、休闲产业、产品精深加工业、手工业、住宿餐营业等亚业态发展缓慢。尤其是农事体验方面,未将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转化成为商品出售,让城市居民能够身临其境体验农业、农事,满足愉悦身心的需求,形成新业态。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独立发展不成熟,产业融合耦合程度不高的发展现状。

四、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

(一)以“田”为中心,突出特色

田园综合体作为“农业+文旅+社区”的乡村新型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发展基础依然是以乡村田园为基础,借助传统农耕产业,融入农事体验、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多业态、多功能、多元化的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贵州省作为山区典范省份,高原与山地居多且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7%,因此贵州省因地制宜提出要建立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突出森林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型林下经济业,加快推进十二个重点特色农业,打造创意农业,增加农田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田经济高质高效增长。同时,要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孕育。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贵州省占426个,贵州省少数民族集聚,文化碰撞、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如苗家吊脚楼、梯田农耕文化、地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重田园风貌保存,将文化保护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二)以“人”为主导,保障参与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农民参与受益、政府规划引领、开发企业出资建设、村集体贡献土地要素、保障权利的现代化乡村综合改革建设平台。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保障农民权益、让农民实现增收。因此,要加快平台建设,就必须明确参与主体职能划分,构造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保障农民参与主体的权利,充分发挥其主要执行人的角色职能,积极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的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在生产、生活当中创造财富,提高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保障村集体的统筹权利,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巩固农民主人翁地位、激发生产积极性;保障合作社的管理权利,整合农民、村集体、开发企业等优势资源,实现田园综合体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 以“规”为先行,科学规划

在规划制定上,田园综合体建设既要融入城乡区域总体规划,又要培育区域经济体的内在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建设定位上,要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特色资源,以“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新路”为引领,科学布局农业生产区、生活区、休闲旅游区、文化观光区,实现乡村的功能复合[4]。在资源分配与管理运营上。首先,牢守耕地红线、最大限度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深度挖掘“一村一品”品牌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其次,要建立健全乡村组织管理原则、乡村运营管理原则,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深度融合,在保障农民参与的过程中,纳入投资企业,由政府引导创建一个综合服务管理体系,确保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有效运营[5]。

(四) 以“融”为导向,振兴产业

贵州省依托产业革命积极创新产业而发展新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展开了林下养鸡、茶叶种植、辣椒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安顺市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依托安顺市优势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度提高。为持续推进安顺市产业转型升级,先要因地制宜,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安顺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地貌,传统农业种植收益甚微,但安顺市气候温度适宜,利于种植蔬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农特产品,应加快推进龙宫鲜花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树立“特”“优”农业品牌。其次,要加快融合,实现农业三产无缝对接。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强调现实农业产业基础,更加突出的是人民群众对田园生活的体验感。要立足产业基础,加快土地流转,依托镇宁募役水库渔场、九龙山果园等发展休闲垂钓业、田园采摘业、民宿旅游业等,完善龙头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关岭牛场、镇宁蜂糖李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观光游览有效综合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最后,要积极推进大数据试点建设,实现田园综合体建设线上可视化建设。贵州省立足“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展开贵州实践,贵州依托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抢占了大数据的发展先机,要坚持以大数据引领创新驱动,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带动线下农产品经济发展,将农业体验活动实现数字可视化,以创新驱动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安顺市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安顺市关工委到市民族中学看望赴京获金奖的民族合唱团同学们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安顺市第二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普定县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安顺市 安顺市老年大学与市红十字会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