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赏你的好

2022-03-17顾新红

莫愁 2022年9期

文 顾新红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每天发现孩子那么多的优点,这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

成长离不开陪伴,大多家长会以父母、老师、朋友的角色陪伴孩子。我是小学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一直努力成为孩子忠实的崇拜者、欣赏者,并用这样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儿子幼儿园时,他的每一次公开课、公开演出我都到场;他讲的每一个故事我都认真聆听;他做的每一个手工作品、画的每一幅画、完成的每一份作业,我都毫不吝啬地表扬、鼓励,还常常抱他、亲他,让他感受到我为他骄傲。

儿子上幼儿园之前就认识了很多字,所以小班第二学期就有机会主持升旗仪式。记得他第一次主持,我远远地站在操场最后,看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从容。当他顺利主持结束后,朝我投来自信的目光时,我真为他骄傲。下午接到儿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宝贝,你今天主持好棒啊!你慢条斯理的,妈妈比你还紧张,妈妈要学习你的沉稳、自信。”儿子抱着我轻轻地说:“你只要把稿子记熟了,就不紧张啦。”那神情,仿佛在给我传授秘诀。

儿子四年级时,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有时会发一些文章,但总不告诉我博客名。后来终于从他的同学那里知道了博客名,我也注册了博客,然后以“游客”身份走进去。儿子的文章不少,还链接了音乐。粗粗地读了他的一些文字,感觉语言风格、表达方式、情感流露,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符,跟我的风格更是截然不同。儿子的文字很现代,有的时尚,有的跳跃,有的还半文半白。他竟然自称是“如梦哥”,感慨着人生,记录着学习生活……我真搞不清那小小的脑瓜子怎么会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

从此,我一直关注他的文字、动态,偶尔点点赞、发表评论,有时也会提出一些质疑。他乐于跟我这个“网友”聊聊心事,讨教问题,我也乐得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他面对青春期的迷惘、困惑,面对学习的焦虑、压力。

六年级的时候,儿子以“江海小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一个教育考察团,得以赴韩国考察。考察团40多人,只有3个孩子,而他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远行。儿子勇敢而独立,成了导游的“旗手”,也成了考察团的小可爱。返回学校,他主动要求给全校两百多名“江海小记者”作一场考察分享报告。他自己做了课件,带上一叠旅游画册,在阶梯教室和同学们分享。40分钟的分享,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时而为他鼓掌,时而向他提问,时而给他拍照。儿子分享结束下台时,向我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孩子上了中学,我继续当他的欣赏者。他在学校的每一次公开活动,我都为他鼓劲,给他支持;他主编的团部校刊《青春驿站》,每一期我都认真阅读、点评;他做的研究性学习或者班会课件,我都听他一一展示、叙述,提出合理建议。陪伴、关心,还有追随和欣赏,让孩子不孤独无助,不缺少观众,也更增添了一份努力前行的力量。

高中的时候,孩子跟我们交流的时间少了,但我依然贴心追随,听他偶尔发发牢骚,做他的“出气筒”;为他每一个独特见解、观念点赞,再教给他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和他一起面对每一次考试的压力,给他鼓励。

儿子有个性,作文立意、观点常常新颖独特,对社会问题的表述犀利、尖锐,有时还引用大量典故,但儿子毕竟是高中生,论述相对单薄,思想有局限性,难免会有“故作深沉”之嫌。所以他常常为自己“惊风雨、泣鬼神”的文章得不到高分而沮丧。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法说给我听,我就耐心地听他讲,对不尽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对全文的立意、构思或者语言等表示肯定,我总是郑重地跟他说:“你的文章妈妈欣赏,因为你的文章思想深刻,是需要细细琢磨、品味的。你再多读些书,让思想更丰富一些,相信你的文章会越写越好。”

后来儿子考上南京大学,自主选择了社会学专业。我依然赞赏他的社会责任、长远眼光和挑战勇气。大学里,他参加学院辩论赛,作读书分享,运营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我每天关注微信动态,点赞、评论、打赏,继续对儿子给予崇拜和欣赏。

去年,他参加了全国司法考试,研究生选择读法律专业,我们一样全力支持“心中的偶像”。事实上,儿子现在的阅读量、前瞻思维、学识观点、国际视野等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生活、学习积淀,令我们叹服和欣赏。如今,我们已经是儿子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粉丝”了!

我总觉得,父母未必要扮演威严家长形象,未必要做孩子的领路人、守护神,可以默默地陪伴,悄悄地关注,开心地赏识,适时地提醒,给他信心和动力,这不失为一种新型的家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