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盼年

2022-03-17王中平

火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腊八粥母亲

王中平

儿时,最盼望过年,而首先盼的是冬至,冬至过后,就可以杀年猪了。

每年冬至过后,家家户户的猪都已养得膘肥体壮,谁家先杀年猪,谁家就最开始有了年味。我们村只有一个杀猪匠,姓朱,我们都称他为朱师傅,他并非专业的杀猪匠,只是过年杀年猪的人多了,专业的难请,就只好请他来了。即使像朱师傅这样非专业的杀猪匠,要想在冬至过后首先请到他,也非易事,得提前一个月就要说好。父亲要想在确定的日子里请杀猪匠按时到来,有时需要晚上打着手电筒登门去请。即使是与朱师傅说好了时间,父母还是有所担心,当朱师傅背着杀猪的工具出现在院外时,父亲才放心了。不管哪家杀年猪,不用请,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的,大家高兴地聚在一起,吃着杀猪饭,摆谈着家常,使沉寂一冬的乡村热闹起来,在欢声笑语中,年已姗姗向我们走来。

杀完年猪后,首先是熬猪油,其次是腌腊肉、灌香肠、熏腊肉。这些事一般是母亲来完成,我只是做一下帮手。母亲把猪油切碎,放进一口大铁锅里,我负责往灶里加柴火。等猪油熬出来后,母亲把猪油舀进一个瓦罐里,然后就给每人煮一碗香喷喷的油渣面。油渣香脆不腻,放在面条里,比平时吃的清汤寡水面好吃多了,馋得我直流口水。不一会儿,一大碗面就下了肚,感觉嘴角仍留有余香。腌腊肉是一个细致活,母亲把肉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放入大缸中腌制。等到十五天左右,用棕叶绳或竹蔑串起来,挂在通风的地方滴干水。几天后,再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让其慢慢熏干,腊肉便制作完成。

熏腊肉燃烧的烟火,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只有在家乡才能闻到,闻到这种味道,年就不会太远了。

过了冬至,就开始盼腊八,腊八到了,离年就更近了一步。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意味着过了腊八节就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也有人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了腊八,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每年的腊八节,母亲的腊八粥是当天的主角。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由各种谷类和豆类,还有干果混合而成。母亲的腊八粥一般由糯米、高粱、红豆、绿豆、豇豆、花生、莲子、杏仁组成。都是田里产的、土里出的、树上结的,经历了四季交替,经历了雨水的滋润、阳光的普照,经历了播种、施肥、耕耘,是土地给我们的馈赠。

腊八节这一天,母亲早早就起床,把浸泡了一夜的豆类和干果放入锅中,用柴火煮上半个小时后再加入糯米、高粱,小火慢熬。母亲安排我给灶添加柴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谷类、豆类、干果的清香从灶房里飘出,随着屋顶的袅袅炊烟,四处弥漫,弥漫着过年的第一道年味。

《隋书·礼仪志》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腊”又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母亲把煮好的腊八粥盛一小碗给父亲。父亲把祭品和腊八粥恭敬地摆在香火上,请祖先回家过节,品尝一年辛苦劳动得来的果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完祖,母亲给每人盛上一碗腊八粥,再加上一小勺糖。腊八粥软糯、香甜,我很快就把一碗粥喝完,而父亲和母亲轻轻地慢啜,仿佛在品尝一年的辛苦和幸福。

父亲和母亲一边慢啜腊八粥,一边商讨着如何过年,计划着谁该添新衣,要不要每人都做一双新鞋,年货要买些啥……

一碗腊八粥喝下去,年更近了。

过了腊八,就开始盼小年。小年到,忙年也开始了。

俗话说,“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春节前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暗沟。

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打埃尘》中记载:“腊将残,择宪书(指历本)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所以,各个地方扫尘的日子有所不同。我们家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腊月二十三,一大早,父母就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先把被褥、帐幔拆下来,浸泡在一个大盆里,搬出锅碗瓢盆,放在坝子上,其余的用塑料布遮住。父亲在竹林里砍回一根长竹杆,用竹子的枝叶扎成一把扫帚,捆绑在竹梢上,清扫屋顶、房梁、墙壁上的灰尘、烟尘和蜘蛛网。以前的老房子是土墙房,地板也是土,清扫的烟尘落在地上,地板变成了黑色,父亲用锄头把这一层黑土铲掉,地板露出黄色的泥土,父亲再用木锤把地板平平整。母亲在旮旯角落清理出不用的物品,把所有家具归放整齐,用毛巾把门窗擦洗得干干净净,换上新的窗帘,整个房子便明亮舒适起来。

屋后是崖壁,常年砂石滚落,一年下来檐沟就填满了。清理檐沟的砂石,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虽然辛苦,但父亲每年都要清理,疏通后的檐沟流水顺畅,没有了往日的污秽,如去掉了旧年所有的晦气和霉运。

以前的帐幔是麻纱的,而被子是蓝色印花布。母亲每年把被子清洗后都会放在米汤里浆一下。除夕夜躺在新稻草铺的床上,盖着米汤浆过的被子,周围散发着稻的芬芳,既温暖又舒适。

扫尘,“尘”与“陈”谐音,有“除旧布新”的含义,有“辞旧迎新”的愿望和期盼。父母爱清洁、讲卫生,忙碌扫尘,以浓浓的气氛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与小年也就是几天的时间,在大人的忙碌中,在我兴奋的眼神里,一下年就到了眼前。

腊月二十九,上街去打酒。这一天如逢上赶场的日子街上会特别热闹,全家都会上街置办年货。平时冷清的街头变得热闹非凡,人群里摩肩接踵。人们买的大多是年货,吃的有红糖、颗颗糖、花生,各种蔬菜、肉食,还有酒。卖衣服的摊位上挂得花花绿绿,特别吸引小孩的眼球。父亲首先买了几张红纸,来到幺公的摊位前,让幺公为我们写了几副春联和一张香火纸。我一直跟在父母后面,父母似乎突然一下变得有些舍得,一下买了很多年货,当然也有我期盼多时的新衣服、鞭炮、汽球等。

大年三十,中午贴画报、贴春联、贴门神。我挑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画报或明星画报贴在自己的房间里,逼仄黑暗的房间仿佛一下变得宽敞明亮了起来。贴春联、贴门神一般是大人的事,大人害怕我贴不好,只是让我递一下浆糊等。年已经到了眼前,晚上六点,一年最期待的年夜饭在母亲的忙碌中端上了桌。父亲先为逝去的老人准备好碗筷,烧上纸钱,口里念着“让老人回家过年”“保佑全家平安”“来年风调雨顺”之类的吉祥话。仪式完成,全家围坐在桌子前,父亲拿出他珍藏多时的酒,给每人都斟上一杯,让我们都喝点。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话也多了起来,脸上充满喜悦。吃完年夜饭,我们迫不及待地围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的来临,父母还没闲下来,开始炒过年的零食,我们叫“炒豆豆”。一般炒的是糯玉米、胡豆、红薯干,如果家庭好点的炒点花生。花生在那个时候是比较好的零食,如果我家有,一般会等到有亲戚来,母亲才会舍得拿出来吃的。

我们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听着父母炒豆豆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和外面的鞭炮声,鞭炮声最为密集的时候,新年就到了。

新年的钟声一敲响,父亲便开始忙着接年,我忙着在院坝里放烟花,五彩斑斓的烟花腾空而起,迎接新年的到来。

从正月初二开始,我随父母一起,走亲戚,拜新年,这是一年最为快乐的日子,天天穿新衣,天天有好吃的,有时候亲戚还没有走完,就到了元宵节。

元宵节,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在故乡,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还有玩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隋书·柳彧传》中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而故乡也是如此的热闹。

天刚擦黑,街上早早地就已聚集了很多人。男女老幼,他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走上街头,参加民俗活动,观看民俗表演。

长长的街道两旁,形态各异的花灯繁复多样,有虎灯、兔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挂在树枝上,吸引着观灯的群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多彩的灯火,蔚为壮观,还有灯轮、灯柱,火树银花,灯光如昼。

红红的木架上挂满了写有谜语的灯笼,猜中一条谜语可奖励一角钱,小孩们不管自己猜对没有就撕下盖住谜底的红纸条,结果是大多数都没猜到,惹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其实,猜不猜中并不重要,从这过程中所感受到节日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灯谜刚猜完,几声锣鼓声响,远远看见旱船缓缓划来。旱船做得非常好看,上面画上玉米、小米、水稻,写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字样。旱船里坐着一位标致的姑娘,轻轻地划动着船浆,游走在人群里,一个画着花脸、手摇扇子的人在前面引路,做着各种各样滑稽的动作,使得观众开怀大笑。

玩龙灯当属重头戏,往往最后才出场。两条巨龙龙角粗壮,眼睛如炬,龙须飘飘。十几个壮汉,头戴草帽,穿着一件单衣,舞动着龙杆,让两条巨龙时而如水中遨游,时而像在云中腾飞,时而高耸,时而低下,婉蜒腾挪。打铁花的师傅向空中抛撒铁水,飞溅的铁水在龙灯周围开出美丽的铁花,使两条巨龙更加熠熠生辉,霞光满天,流光溢彩。在一片欢呼声中,两条巨龙不停地给观众拜年。

元宵节,也是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日子。在那灯火阑珊处,小伙儿多么期待姑娘匆匆的一瞥,那如月娇羞的面容从此就烙印在心里。如《大明宫词》里太平公主无意中掀开了薛绍的面具,如《步步惊心》中自由洒脱的十三阿哥邂逅了绿芜,如诗中“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男少女们多么希望“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玩到兴致处,再来一碗家乡的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芝麻、花生、豆沙、果仁等为馅,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用汤煮,有团圆美满之意。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声卖元宵的吆喝声从灯火中幽幽传来,年就过完了。

猜你喜欢

腊八粥母亲
母亲的债
腊八粥
腊八节里腊八粥
一起喝腊八粥
腊八节
过年啦
给母亲的信
多了或少了的岁月
腊八粥等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