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农”底线,端牢中国饭碗
2022-03-17宗平
宗平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自2021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中有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农为邦本,稳住农业基本盘粮食安全是关键。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在新发展阶段,必须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做好“三农”工作是国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专家表示,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占较大比重,一方面是供给偏紧,另一方面是为了平衡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现在要防止美国用粮食当武器来打压中国,就必须把粮食安全抓在自己手里。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将“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抓粮食生产的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落得实而又实。2022年,我们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挖掘增产潜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专家认为,抓好粮食生产对于2022年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盘和应对风险挑战具有重要作用。保障好粮食安全,就要落实责任,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强化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共同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同时,要加快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在品种方面,要推动小麦、水稻等稳量提质,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提升自给率。
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品总体实现了稳产保供,但也存在一些时候一些地区菜价、肉价波动较大的问题。对此,会议强调,要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保证粮食安全,做到产量稳增长,严格耕地保护是基础。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会议也强调,要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专家认为,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挖掘增产潜力。其中,藏粮于地就是抓住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这个关键点。从2021年8月26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看,目前我国耕地数量为19.18亿亩,相较于10年前减少了1.13亿亩,在耕地数量难以扩增的形势下,必须严格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将耕地地力提升作为提高农业产能的重点,关键就在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耕地质量提等升级。
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来有不少地方对耕地的保护还是不够。专家表示,种粮食利润相对较低,不少地方把粮田改作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而且存在着粮田从南方往北方转移、从富裕地方往贫困地方转移的情况。2022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全国各个地方进行面积和产量的双指标考核,强化各地粮食面积和产量的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的原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全面完成,广大农村旧貌换新颜: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8%以上,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5%;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庄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与此同时,文明乡风吹遍美丽乡村。党建引领、村民说事、一村一法律顾问、积分制、清单制、数字乡村治理等各种创新性做法层出不穷;农村高价彩礼、农村户外广告假乱俗等问题得到更大力度整治,老百姓的精气神实打实地得到提升。
一幅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徐徐展开。专家指出,整治三年行动成果非常可观,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重面子、轻里子”,存在过度投入、过度建设的问题,并未从农村现代化建设角度开展工作,这也是为何此次会议提出要“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具体而言,在今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方面,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编制实用型的村庄规划。对于生态功能区村庄、空心村、小规模村庄,投资和建设要适度考虑平衡,适时开展空间上的调整合并,着眼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从农民需求出发,杜绝“一白遮百丑”的面子工程。
针对会议提出的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专家提醒,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结果高度关联,需要统筹考虑、一体部署。农业环境治理不好,农田生态系统就会脆弱,农业生态屏障作用也会大打折扣。同样,农业生产环节如果存在污染,也会向生活空间传导。多年来,我国强调农业产量是必要的,但为增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专家建议要加大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力度,精准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农业的绿色发展,还可以缓解资源浪费、降低投入成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
从2012年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2020年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专家指出,下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会议对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任务进行了部署。专家表示,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也是必然要求。建設美丽宜居乡村,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才能留得住人才。要做好规划,在注重保护好乡村风貌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补齐供水、交通、用能、如厕等短板。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责编/文邦
355150058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