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

2022-03-17蒋邢飞范俊强

文化产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建设

蒋邢飞 范俊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当前,文化育人已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工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书院制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被视为通识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书院制已成为我国高校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国外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对大学生互动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书院制对学生文化交流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发现书院制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外有关“文化育人”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探讨书院制模式下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对文化育人理论及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问题展开分析。

高校文化育人的概述

核心概念

1.文化

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文化的核心是人,马克思认为只有人才能创造文化、享受文化,育人是文化的本质和使命。

2.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中,“文”是指文化,“化”是教化和启发,“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是文化的作用对象。因此,教化、培育是文化的天然属性,“育人”是文化固有的功能。高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文化育人是高校的基本使命。

理论逻辑

1.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和全人教育视角

研究文化育人问题,需要全面了解文化育人的构成要素和内在机理,准确把握文化载体建设的规律,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育人的内在契合性。文化育人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时代反映。

2.隐性育人法和“场”式育人法

文化场具有凝聚、激励、感染、约束、熏陶和辐射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不是以物体接触的方式,而是以辐射或渗透等隐性育人的方式来实现的。“场”式育人作为文化育人的一种基本方法,强调利用“文化场”整体育人,通过文化场的辐射力量对场内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和气势鼓舞。

3.四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是诸多要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其中,育人的主体、客体、环境、媒介要素是影响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的最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实施文化育人,需要着眼于文化育人的四个基本要素,重点从提升教育者价值引导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建设文化育人主阵地入手,构建“四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现实困境

1.文化育人意识较弱

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专业为载体,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文化素质教育的现象,存在部分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升学、就业等,而不重视培养学生传承人文精神的现象,受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部分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偏差,文化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2.文化育人资源较少

部分高校对高校文化的定位模糊、内涵不清,没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课程,文化育人资源较为单一。同时,部分高校没有很好地把握文化育人的特殊性,没有与时俱进地开发出本校的特色文化资源。此外,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育人资源,没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文化育人机制不够

高校文化育人光有顶层设计还不够,还需要合理的职责划分和严格的责任落实;部分高校对文化育人的资源倾斜不够,制度和机制体系建设缺失;课程建设、环境建设、实践建设等载体不够丰富,缺乏约束机制和长效机制。

4.文化育人队伍不足

文化育人活动的开展需要一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队伍,包括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后勤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在課程、实践、环境等各个环节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但当前的工作仍缺乏一定的人文素养和育人情怀,硬性的规定过多,潜移默化的教育较少。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实践的基本做法

——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浙江科技学院在全体大一新生入住的安吉校区内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书院制”建设过程与实施经验,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书院制模式文化育人体系。

书院设置与基本配备

秉承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融合传统文化精髓、地域文化特色,以宿舍楼栋为单位,设置六大书院;以书院为单位分别成立团支部、党支部,使书院文化建设实现国际文化、科技文化、传统文化、实践文化、德育文化、创业文化“一院一品”,强调“百花争艳、以文化人、服务全局”,每年举办艺术文化节和书院文化节;书院、二级学院合理分工,合作共建,书院内实行双院双导合力育人;各类学生社团依据书院文化特色分别纳入书院进行管理;各书院统一设院长办公室、导师办公室及阅览室、自修室、党团活动室、成长辅导室等办公及活动、交流用房,并依据文化方向鼓励学生自主创建特色文化空间;各书院分别建设书院“自治管理委员会”“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安全管理自律梯队”等“三自”管理队伍,书院所有建设事务以及所有公共设施交由学生统一管理。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学校应专门成立书院建设领导工作小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书院的建设工作理论及实际问题,审定书院工作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书院日常事务由学生处及学生事务中心统一指导,具体统筹书院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等工作。书院党支部书记由书院思政导师(辅导员)担任,党工委全体成员联系书院和寝室,将组织关系分别编入各书院党支部,书院党支部负责党校培训、党员发展、党组织生活等学生党建工作。书院聘任二级学院院长、教授及地方文化名人担任院长,统一协调书院工作。

书院硬件建设与经费保障

书院设阅览室、成长辅导室、自修室、党团活动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依据不同文化特色分别建有“新语咖啡吧”(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蓝色空间”(科技实践基地)、“博雅茶艺阁”(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基地)、“知行堂”(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培养基地)、“阳光书吧”(德育与诚信教育基地)、“怡访谈室”(生涯规划及创业教育基地)等特色文化区,每个书院大厅配备钢琴一台。完善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与监督。书院积极与当地政府开展文化共建活动,争取适当的经费和物质支持,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书院在逐步改善物质文化条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环境的塑造,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掌上书院”信息化建设

成功开发“掌上书院”App,将教育、服务、管理功能融为一体,线上线下促进书院学习资源共享、第二课堂内容延伸、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掌上书院”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为学生文化活动报名、上课签到、离返校统计、请销假等提供了线上方式,并推送学生需要的文化信息,系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发展,为学校开展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养的全人教育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文化育人体系和制度建设

完善文化育人的“四个方法”:隐性育人法、“场”式育人法、生活养成法、“第二课堂”育人法。构建“四要素”协同育人体系:提升教育者价值引导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建设文化育人主阵地。优化“四个建设”基本功能: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发挥校园文化的协调与陶冶功能;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和约束功能。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实践的成效

实现了文化建设进书院“一院一品、共建共享”的格局

将满足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需求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书院文化“一院一品”,多元化、专家化,各类书院特色文化区琳琅满目,形成百花争艳、成果共享的文化育人新局面。探索与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及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以书院制为主要内容的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获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理顺了书院制与国内高校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建制之间的关系

始终坚持以“加”促“强”的工作改革思路,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和发展规律,在书院与学院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创新并成功打造了分工合理、权责清晰、双院融合的书院制新模式,有效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布局的建设。

创建了开放包容的新型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拓展思政工作时间和空间,书院、学院合理分工,双院双导,合作育人。领导干部联系书院、联系寝室,组织关系直接编入书院党支部;学院在书院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开设专业俱乐部,与书院共建论坛、沙龙等,实现了“党团建设”进书院、“文化建设”进书院、“专业引领”进书院、“社团建设”进书院,创建了开放包容的新型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促进了从教学区向生活区延伸的文化育人阵地建设

学工、后勤“各跨界半步”,成立书院教工“亲情管家队伍”,实现全员育人。打造从教学区向生活区延伸并形成互补的教育育人阵地,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各环节,深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高度融合。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文化育人的启发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体系

高校的文化育人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时代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育人理念、育人平台、育人途径方面积极拥抱新变化,构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体系。明确新时代的政治定位、高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属性和功能、体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实现课程、环境和实践三种主要育人方式的有机结合,发挥文化对大学生教育引导、情感陶冶、价值引领的作用,是构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关键。

创建文化育人的信息化平台,线上线下延展文化育人功能

信息化时代为创新高校文化育人机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书院制模式下,开发及搭建“掌上书院”App、“易班”等网络服务育人平台,可提升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线上线下协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政策理论、青年榜样事迹等内容的宣讲和普及,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书院新媒体建设,如新媒体公众号运营、记者站维护及微博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年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以文化为内容、政治为引领、教育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当受教育者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时,只是具备了育人的基本条件,要想完成育人的功能,还需要实现育人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比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知道要讲诚信、守纪律,考试作弊是不对的,但这种认知能否支配他们的日常行为却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实现教育对象的知行合一,实现育人成效由内化向外化的转变。新时代的高校进行文化育人,要以文化为内容、政治为引领、教育为载体,各方力量要协同发力,内在个体观念和外化行为表现要实现双重运行,这个过程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逻辑力量。

参考文献

[1]常宝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逻辑及其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王传伟,李庭燎,刘海燕.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81-83.

[3]杨元建.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特色及优势[J].教育學术月刊,2020(04):29-34+41.

[4]Chen Y,Lai-Bin Y I. College Cultur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 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2015.

[5]Zimmerman D J. Peer Effects in Academic Outcomes: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3.

[6]刘海燕.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8(01):56-60.

[7]马丽萍.高校书院制实施现状与思考[J].学理论,2017(06):165-166.

[8]蒋邢飞,朱润锴,岑岗,等.“掌上书院”智慧校园大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的设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20,32(02):139-144.

[9]李正,项梦丹.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5):110-116.

[10]蒋家琼,丁晨,王思微.我国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现状与展望[J].江苏高教,2021(12):88-94.

【课题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8GXSZ022YB)。

3891501908217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寒露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