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2022-03-17蒋美玲
蒋美玲
摘要:目的:讨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选取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开展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试验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22例,占比70.9%;试验组患者满意29例,占比93.5%。患者经过护理后,其抑郁和焦虑等情绪的评分明显下降,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具备重要意义,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最终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2)03--01
恶性肿瘤患者不仅在身体上遭受严重伤害,在心理上也将承受较大压力,这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使患者配合治疗,提升其生存质量,优化预后,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的6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组31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5例,占比48.3%,男性患者16例,占比51.6%;肿瘤类型及患者数量如下:乳腺癌8例、肺癌12例、肠胃癌7例、其他4例;患者年龄段在24-65岁,平均年龄为(44.5±5.6)岁。试验组中,女性患者13例,占比41.9%,男性患者18例,占比58%;肿瘤类型及患者数量如下:乳腺癌10例、肺癌7例、肠胃癌9例、其他5例;患者年龄段在26-67岁,平均年龄为(46.1±4.3)岁。一般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可以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结合肿瘤科护理流程进行操作,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1.2.2试验组:其他治疗条件与对照组相同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做法如下:(1)健康教育:首先,结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开展针对性教育。患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即可向其说明治疗进展、药物机制、预后效果等内容,使其明确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时能够注意治疗事项;患者不具备较高文化水平,介绍疾病与治疗方法需使语言更通俗。其次,患者的疾病处于中期或早期,应使其认识到采用手术等治疗手段的重要性,邀请已治愈的患者讲述自己治疗时的感受及心理历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对于肿瘤晚期的患者,应接受放化疗,需说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其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最后,为患者提供护理知识手册,饮食方面,结合要求制定方案,保证患者摄入均衡营养,并强化情绪、活动、睡眠等方面的护理管理,在情感上给予支持。(2)心理护理。在手术前,与患者加强沟通,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及心理情况,准确做出评估。患者存在负面情绪时,应选用移情干预、音乐治疗等方法积极疏导。术后应及时告诉患者手术成功,安慰、鼓励患者,增加其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康复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自身应具备较强抗压能力、心理素质,和患者间维持良好关系,引导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3观察项目及指标
(1)评估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定内容有健康教育、工作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医患沟通情况。满意程度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2)观察患者产生的心理变化,可在护理前后通过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定患者焦虑及抑郁的程度,SAS量表与SDS量表的评分结果均为0-100分,50分是临界值,分数越高,焦虑状态与抑郁情况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分析软件SPSS22.0版本,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比较由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比较由t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满意17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达到90.3%;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满意1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为70.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心理比较
通过数据可知,患者接受护理后,其抑郁和焦虑评分降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更明显的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结果。
3 讨论
恶性肿瘤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为控制病灶发展,需结合患者病情,采取化疗、放疗及手术等方案,优化患者症状及生活,综合治疗中,不注重患者个性化差异,会加大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其负面情绪[1]。因此,对患者开展综合治疗时,需实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于疾病具体情况、自身身体状况、治疗方案和手段有所了解;通过案例讲解、康复患者经验分享等方式,使患者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为落实手术等治疗手段做好准备;向患者提供医疗及护理知识手册,使其在阅读后掌握护理方法,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心理护理主要是以与患者沟通等方式,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并作出准确评估,采用合理方法对其心理加以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并减轻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患者配合教育、护理工作开展,提升治疗效果[2]。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达90.3%,与对照组70.9%的满意率相比要高很多,在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需开展综合治疗,并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这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变患者心理状况,获得良好满意效果,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蒙娉婷.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7):145-146.
[2]刘红艳,邵羽,王荧,朱瑾.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7):130+132.
215850118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