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2-03-17杨姣
杨姣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实际作用。方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取栓术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设为常规组(取栓术后辅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取栓术后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各3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FMA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取栓术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现代临床广泛普及。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取栓术;针对性护理;并发症;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急性脑梗死不仅发病风险极高,而且致残风险、病死率也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健康。早期溶栓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1]。但是取栓术后并发症较多,十分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2]。因此,有必要对取栓术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以加快其肢体功能恢复进程。本研究特此纳入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取栓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在本院进行取栓术治疗,以数字随机表法作为分组对照依据,将60例观察对象随机纳入常规组、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包括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龄24-68岁,均龄(46.4±13.8)岁;常规组包括19例男性和11例女性,年龄25-69岁,均龄(46.6±13.7)岁。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均>0.05。
1.2方法
常规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辅以常规护理,比如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治疗;动态观察、监测患者体征,掌握病情变化;为患者创设无菌的治疗环境等等。
研究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1)伤口护理。鞘管拔除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口,保证切口敷料干净、干燥,同时用盐袋或者是沙袋压迫穿刺口。术后6h未见渗血的情况下可以去掉盐袋或者是沙袋,嘱咐患者不得用力活动,排便时切忌过度用力,也不能剧烈咳嗽,以免升高腹压而导致穿刺点渗血。拔除鞘管之后间隔半小时进行一次动态观察,主要了解患者术口有无感染、出血,如果未存在感染、出血情况,可以改为1h/次。术后24h动态观察局部穿刺点有无异常,比如皮肤泛红、肿胀、皮下血肿、瘀斑等等,主动询问患者肢体有无麻木感,详细记录患者肢体皮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医师反馈。术后按时更换术口敷料,建议2d换一次敷料,一直到术口愈合为止。(2)术后限制活动。使用柔软的毛巾约束术肢,在床栏杆上妥善固定约束带,鞘管拔除之前禁止加压,由专人负责照看患者,禁止术肢弯曲、内旋。温柔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比如骶尾、腰部、背部等等;将上肢撑高,帮助患者减压,预防压力性损伤,若有需要,可以放置水垫,按时更换。(3)并发症护理。鞘管拔除后24h未发生异常现象,可以解除绷带,认真观察术口变化,若皮肤受损、血肿,立即对症处理。拆除绷带后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一些小幅度的活动,禁止剧烈、大幅度活动,以免术口出血。(4)抗凝护理。术后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向患者、患者家属耐心科普抗凝作用,赢得患者支持、配合;对患者加强宣教,强调饮食禁忌,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止摄入容易产气的食物,避免腹胀腹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取栓术后有无并发症;使用Fugl-Meyer量表进行肢体功能评估,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康復效果越好。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检验研究组与常规组获得的定量资料、定性资料,其中以均值(x)±标准差(s)形式描述的FMA肢体功能评分属于定量资料,组间t检验;以%(率)形式表述的并发症属于定性资料,组间X2检验。最终以P值描述数据差异,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取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FMA肢体功能评分见表2
3.讨论
取栓术虽然能够较好的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但是术后需要辅以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以减轻患者治疗负担,使其肢体功能早日获得康复。常规护理内容相对单一,针对性不足,未能根据患者需要而落实相应的护理操作,以致于患者术后并发症控制不佳,肢体功能恢复质量较差。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主要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护理操作,有效满足了患者需求,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肢体功能康复[2]。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13.33%显著少于常规组33.33%,且FMA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充分肯定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术后伤口护理、患肢活动限制,有助于患者术口尽快恢复;并发症护理、抗凝处理可以避免患者皮肤破损、皮下血肿、伤口出血;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提高肢体活动功能。
总而言之,对于取栓术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针对性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现代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林育微,罗世炜,黄少曼,等.围术期循证支持对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4):122-125.
[4]樊梦,姜艳,荆莉,等.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Penumbra取栓术后NIHSS及mRS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03):273-275.
215650052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