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牙髓炎中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
2022-03-17赵芳
赵芳
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在逆行性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用于逆行性牙髓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疗效,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逆行性牙髓炎;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牙槽骨吸收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前言:逆行性牙髓炎的发生主要与牙周感染有关。发病后,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牙周疼痛症状,进食受到明显影响[1]。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将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现将80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个组别。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0.3±15.7)岁;磨牙病变患者10例,前牙病变患者12例,前磨牙病变患者1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6岁,女性患者14岁;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8±13.6)岁;磨牙病变患者12例,前牙病变患者13例,前磨牙病变患者15例。两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位置这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
1.2.2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具体治疗流程如下:①根管治疗。行局部麻醉,对逆行性牙髓炎患者进行开髓、拔髓,完成根管的准备及长度测量工作。运用17%浓度的EDTA及2.5%浓度的NaClO进行交替冲洗,持续10min后吹干,为患者封氢氧化钙糊剂,1w后行充填根管治疗。若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根管具有弯曲或细小特征,可给予患者塑化治疗。②牙周治疗。严格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行根面平整治疗及根分叉搔刮治疗。这段期间,向患者口腔内滴入适量5%浓度的灭滴灵溶液进行冲洗,灭滴灵溶液的使用频率为5ml/d。并于患者根分歧或牙周袋内置甲硝唑棒,按照2d/次的频率进行更换。牙周治疗结束后,要求患者运用灭滴灵漱口液漱口。囑患者按照3个月/次的频率到医院复查,此时需根据患者的牙齿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项包含无效、显效、有效3种。
观察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评分项包含治疗2w后、4w后。
1.4评价方法
1.4.1疗效判定依据
无效: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牙周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有效:患者的牙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X光下牙槽骨吸收有所缓解;显效:患者的疼痛、牙齿松动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光下牙槽骨吸收得到良好控制。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2疼痛评价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对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重度疼痛:7-10分,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正常生活及进食受到极大影响;中度疼痛:4-6分,患者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受,进食受一定影响。轻度疼痛:1-3分,患者产生轻微疼痛,进食基本不受影响。无疼痛:0分。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21.0软件对80例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若P<0.05,可认为两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疗效
观察组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5.00%,二者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2.2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疼痛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2w后、治疗4w后的疼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患者,二者间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各种牙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作为临床常见的牙髓疾病之一,逆行性牙髓炎的发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干扰。
上述研究表明,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其疼痛评分。与常规治疗相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结论:医院可为逆行性牙髓炎患者提供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玉贤,浦逢燕.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观察[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04):304-305.
[2]李恩洪,陈淑萍,黄丽娜.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老年人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4):2096-2097.
35255019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