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策略研究
2022-03-17刘川尹炜琪刘婉仪付弘哲姜雨葶陈丽冰杨泱泱黄敏怡
刘川 尹炜琪 刘婉仪 付弘哲 姜雨葶 陈丽冰 杨泱泱 黄敏怡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群。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策略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10
1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技术创新产业,具有研发投入集中、应用广泛等行业特点。2019 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157006亿元,较去年增长415%,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8032亿元,较去年增长 3948%,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之一。
1.1产值规模稳定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电子信息行业生产包括硬件生产和软件生产,根据电子信息生产特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把电子信息产业划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
近五年来规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逐年升高,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利润总额总体呈上升趋势;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稳定而增速逐年放缓,软件服务业利润总额总体增长,并保持中高速增长,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在保持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同时,产业结构有优化转型的趋势。
1.2企业发展持续壮大,龙头实力基础雄厚
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了一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了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布局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持续壮大。
由表1、表2可得, 规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单位数逐年增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单位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规上电子设备制造业与软件服务业企业单位个数与占企业总数比都保持稳定增長,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此外,根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100强企业中26家企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实力雄厚。
1.3科研投入增加,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衡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从科研投入产出方面的数据出发,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发展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5-2019年科技研究机构数、R&D 项目数、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科研投入越来越高、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总体发展水平在经过几十年的萌芽发展后,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对于新兴的粤港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来说,仍存在着很多考验。
2.1高端人才缺口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暂处中低度化状态
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基数小,人才缺口问题显著。在EDA软件中无论国内外,EDA软件市场份额主要都是由三大行业龙头所垄断,仅占国内市场份额一成的国产EDA的生存与成长空间受到极度挤压。制约其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相关高端技术设计人才的短缺,国外一家巨头的EDA研发人员数量就能让国内所有研发人员数量的总和望尘莫及。
创新能力不足。从近年统计数据看,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研究创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仍然存在着“缺芯少核”的中心问题,关键核心技术受限于国外;制造产业的核心专利少而不精,知识产权的布局结构还有待整合且东部的“代加工”产品置于全球产业中仅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的创新实验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研究部门,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而停留在加工装配阶段,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对中小企业而言,技术研发意味着投入高、周期长、不确定性高,易导致企业研发积极性较低和自主创新做出的产品质量不高,一旦发生了固定成本要素上涨,如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不可控情况,他们的薄利空间遭到压缩和威胁,那么他们将不得以转移建设地或宣告破产。
产业低度化发展是指产业集群从低水平升级到高水平进程缓慢,导致现有产业集群仍以与国人日化用品相关的传统产业或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等产业的加工制造等价值链低端环节为主。我国人口基数虽大,但因缺乏高端行业的技术人才,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2.2支持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系统不够完备
2.2.1知识产权机制不够健全
社会专利保护观念较为冷漠,对于假冒伪劣但价格便宜的产品抱有较大的宽容性,专利保护现状仍滞后于企业需求,易导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多发,企业应对纠纷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结果缺乏公信力,在发生侵权时,知识产权的无形伤害难于计量,使得赔偿数额与专利权的市场价值不相匹配,且侵权惩罚力度较轻,损害赔偿制度不够完善;为避免专利人举证不足等多方面因素,设立高门槛立案、高要求取证、高标准鉴定,导致立案少、维权成本高。
2.2.2中介服务资源较为欠缺
中介服务资源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创新与各方资源因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主要的整合性作用。
(1)技术转让服务。在大湾区内各城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技术供给端较为强盛,但真正用于突破重要问题、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比例较少、质量参差不齐。此外,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比率较低,实用性不高。当前的科技中介服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其整体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组织服务的辐射规模较小,缺少骨干型组织机构引领整体行业发展,其机构运作和信息反馈不及时、灵活性低,难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专业化程度、综合服务能力都急需提升。
(2)金融资本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产业与金融资本服务的密切协作势在必行。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的税收优惠手段单一、政策落实不到位,不能有效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单一,目前中小企业主要为申请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两种形式;融资风险高,银行信贷担忧企业经营风险高,普遍给予短期融资,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借贷时往往会遭到主流金融机构的歧视——忽略他们的借贷需求。为通过发债或上市获得资金支持,或通过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获取的资金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为扩大经营规模,上市公司采取增发股票的融资方式,但其审批环节及相关报批手续繁琐,耗时长,易致所需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群的政策-建议
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发展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对外面临欧美国家技术封锁、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等冲击。当下应着力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当前,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持续深度融合,助力于其实现跨越性发展。根据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受访企业在集聚配套设施、分工协作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的需求较为强烈,为此总结出了以下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世界级物流中心
据调查,70.19%的受访企业表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有助于推动湾区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形成更合理的产业布局。因此,为建设世界级国际物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应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构建“一中心三网”,形成呈辐射状的服务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关注空港群和港口群建设,发展多方式联运;二是关注打造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系统,提高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在物流领域利用好大数据、云计算,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推动仓储体系智能化升级,提高物流仓储转运效率及自动化水平。
3.2推动电子信息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3.2.1掌握核心技术,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
重点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布局“广东强芯”计划,建设自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研究掌握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支撑产品优化升级,建立智能制造的产业生态,实现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同时,协同粤东西北发展,推动核心区优化创新发展,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培育世界级信息制造业集群。
3.2.2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电子信息行业质量提升
各级部门应推进研发标准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优化供给质量。引领社会各组织机构制定和出台符合国际标准,具有权威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组织准则;引导企业品牌建立以质取胜,提高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认证水平及检验检测水平,建设一批专注末端需求市场,独具特色优势的骨干型企业。
3.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合作模式,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合作
3.3.1深化区域内产业合作,形成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合力
据调查,过半的受访企业表示湾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在分工协作方面存在问题。因此,须形成全省相互衔接和配套的产业链,避免重复建设与过度竞争。核心企业应联合开展合作,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向高端化、智能化产品生产转移。加强港澳经济合作,借助港澳的金融优势,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变为先进制造业。
3.3.2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发挥合作示范作用
深入开展“粤贸全球”计划,利用区域经济伙伴大力开拓亚太地区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贸易往来。深化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改革通关模式,便利跨境贸易,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应以大湾区为跳板,增加与国际交流的途径,将本地的技术和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立更精细的产业链条分工体系。
3.4完善政策體系,加强公共平台建设
3.4.1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发挥各载体和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
科技机构联合有资质的电子信息企业建立质量品质和技术等级分类标准,提供各项服务。加快推进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各专业科研机构、应用型研究院、创新孵化平台、各电子信息企业的研发总部及高校等平台,积极主动展开院市合作,聚集创新资源。
3.4.2完善政策规划体系,提高供应链保障能力
据调查,63.46%的企业表示,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未来,政府仍需进一步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一是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政府须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利用意识,联合技术导向企业建设服务平台,提供相关知识产权服务。三是预防化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风险,坚定反垄断监管和防止资本的恶意吞并。四是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健全规则制度,护航优秀电子信息企业上市融资。
3.5完善现行教育体系,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
企业须提高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意识,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和落实,设立电子信息技术典型岗位的人才标准,与高校合作,把岗位工作与具体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衔接教学体系与岗位的人才需求,协调高校和产业间的发展需要。最后,将职业道德规范纳入教学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叶梓伟.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7.
[2]黄海鹰.国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1:59-62.
[3]李彤彤.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对策[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
[4]王洪海.世界ICT产业及集群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5]牛旭东.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5.
[6]周伟.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Jorgenson,DaleW.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U.S.Eeonom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1).
[8]Edwards,Sebastian. InformationTee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Challenge,2002:5-6.
[9]林佳.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9.
[10]徐纪花.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基金项目: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11819092)。
作者简介:刘川,硕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尹炜琪,刘婉仪,付弘哲,姜雨葶,陈丽冰,杨泱泱,黄敏怡,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与经济与金融。
345050190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