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加油站

2022-03-17吴俊琳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

【摘 要】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在大部分学校都是孤单一人,缺乏专业团队支持。名师工作室就像一座教师专业成长加油站,心理健康教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获得专业提升,在同行经验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团队合作中找到归属感和力量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6-0014-03

【作者简介】吴俊琳,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200125)心理健康教研员,高级教师。

2013年,我经历了一次职业转型,从一名高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转型为一名区级心理健康教研员。同年,我加入了吴增强老师带领的学习型团队,告别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孤军奋战的局面。

一、 专业指导

在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期间,我主要研究如何上好心理课,做好个案辅导,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天忙忙碌碌,自我感觉良好。2013年8月,我成了一名心理健康教研员,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制订区域心理教研计划。当时,我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只顾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的状态,很少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吴老师在《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一书中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阐述:做校长的专业参谋、学生的辅导者、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顾问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我非常幸运,能够在迷茫中得到吴老师的帮助。

1.加强理论学习。

在吴老师的工作室中,有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道”的修炼。我在工作室学习的第一年主要研读了吴老师的专著《学校心理辅导实用规划》。该书呈现了我国学校心理学本土化的过程,探讨了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如何做才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这本书对我的职业转型帮助很大,让我从宏观的角度整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从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较为明晰的方向。

我在工作室研读的第二本书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著名教授杰拉德·科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这本书系统论述了心理咨询的各个理论流派,是美国高校心理咨询专业的必读教材。这本书不仅让我全面了解了各类心理咨询技术,也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由于对其中的“女权主义心理疗法”感兴趣,我进行了拓展学习,在自发阅读《第二性》《女权主义简史》《女性贫困》《向前一步》等书的同时,还检索了相关文献。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男女平等”。所谓的“男女平等”不是同工同酬,而是让女性和男性一样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自由和选择。

2.注重学以致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临床实务工作,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吴老师常说,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我参加过吴老师带领的上海市级骨干心理健康教师认知行为治疗成长小组。自动想法、核心信念等是认知行为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我在听专家讲解的时候觉得已经领悟了这些概念,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于是,吴老师带领我们探讨在具体情境下产生的自动想法,自动想法对自身的影响以及自动想法导致的行为。通过练习,我逐渐总结出个体在收集自动想法时会面临哪些困难,掌握了如何示范更容易帮助个体找到核心信念。

二、 经验交流

1.答疑解惑。

我是带着转型困惑进入工作室的。当时,我对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困惑。张珏老师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健康教研员。她在工作室中分享了如何通过课题带领区域心理健康教师迅速成长的经历。于是,我申请了课题“心理活动课的同课异构研究”,并成立了课题小组。我和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备课、录课、观课、评课。大家虽然辛苦,但是每次课题组活动时都能克服困难聚到一起研讨。这样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的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提升。

在工作室中,蔡素文老师与我有着相似的背景。从她的转型经历中,我学习到要善于跟领导打交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想要有所发展,必须要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心理健康教研员有义务向学校领导宣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看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争取更好的工作舞台和发展机会。于是,我主动与校长、德育主任联系,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并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身边还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伙伴”:朱珠老师分享的心理辅导案例促使我思考咨询中的自我突破;陈瑾瑜老师介绍的危机干预让我意识到危机后督导的重要性;杭艺老师尝试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点燃了我组团成长的热情;罗吾民老师提到的心理咨询伦理警醒我审视自己的职业行为;沈闻佳老师总结的个别辅导技能拓宽了我的咨询眼界;马晓燕老师组织的“我的旅行,我的成长”团辅活动让我把养花的愿望付诸实践。

2.资源共享。

工作室就像一个“聚宝盆”,汇聚了伙伴们丰富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具体如下:心理健康特级教师曹凤莲带领研發的“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相关课题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我区也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生涯教育。曹老师经常为我区的生涯试点学校“把脉”,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主选择能力不足等问题,曹老师分享了经验,并根据试点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解决方案。朱仲敏老师是心理学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积极心理学和青少年情绪管理。目前,青少年情绪困扰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我邀请朱老师为我区心理健康教师介绍情绪研究的前沿信息。他详细讲解了斯坦福大学情绪生理研究室教授詹姆斯·格罗斯提出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由此引发了教师们对如何激发积极情绪,培养情绪弹性展开讨论。宋美霞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她的研究方向是教育神经科学。脑科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在探索大脑神经系统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很少有人尝试将这些前沿研究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宋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心理课《考试压力那些事》中运用脑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正视并接纳考试压力,积极思考应对考试压力的方法。这节课为“如何将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结合”打开了新的视角。

三、 合作赋能

工作室是一个有温度、有力量的团体,具有凝聚力,把各个学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连接在一起。

1.合作战胜挑战。

吴老师是一位高产的学者,他用自己的经历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写作,要及时记录日常的点滴感想和思考,要善于总结和梳理自己的工作经验。他告诉我们,写作能够提升人的表达能力,锻炼人的思维,有助于专业成长。在工作室学习期间,吴老师组织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了《江苏教育》(心理健康)专栏“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内容,编写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一书,开发了浦东新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录制了教师网络课程《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发布了微信推文《不幸事件发生后,请为孩子这样做》《居家在线学习,教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等。这些成果让我们看到工作室学员合作的力量,增强了应对挑战的信心。

2.友谊助力成长。

吴老师曾经说过:个人成长是心理健康教师“道”的修炼。工作室学习不仅要让伙伴们的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也要让个人境界得到提升。为此,吴老师带领我们研读了《熙琄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一书,引导我们关注自身的生命议题。另外,他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体验、思考、领悟。如吴老师所愿,工作室就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在活动中,我们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在遭遇困境、情绪低落时,我总能被伙伴们温柔以待。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是孤单的,能在工作室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与伙伴们在一起时会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和力量感。

最后,我想用这段话作为结尾:“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我庆幸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有睿智的导师、优秀的伙伴同行,赋予我动力。

3389501908289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专业成长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