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方得明,明以促思

2022-03-16江沐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预判女排准确性

江沐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推崇先见之明,往往忽视事后总结反思,有人还把主张总结反思的人混同于“事后诸葛亮”(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内阐述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各位探讨“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的关系。我认为二者首尾相接,呈现的是良性循环的过程:总结反思致人获得“先见之明”,而“先见之明”进一步丰富了总结反思。二者并非割裂,而是一个逻辑综合体。

首先,我们应确认“先见之明”的定义。先见之明,即对事物发展进程、趋势作出正确判断并执行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事件或形势的效果。在这里,“先见之明”的“明”字确认了这一概念的结果:只有当结果明晰时,我们才能评定预判是否准确,而准确性是整个概念的核心。

如上,欲达成大众所推崇的“先见之明”,准确性是核心评定标准。人们之所以推崇此类未雨绸缪,正因预判者将未知确认为已知。乍看仿若诸葛亮借得东风般一蹴而就,但追根溯本,准确性与未知性从何而来?诸葛亮能等来东风,是他对天文地理知识的掌握与熟练运用;安·兰德能穿透反托拉斯法之实质,是她对彼时美国精神内核导向的洞悉;李大钊高呼庶民之胜利,是他从无数历史类案中看见人民的内蕴力量。这一切“预判”,无一不来自对已有知识的总结性学习与先例的反思。只有当对过往的省察积累到一定量级,方能突破上升为规律的参悟,进而将其应用到未知事件上。可以说,是反思促成了先见之明。

然而另一误区也随之出现:总结反思所导向的先见之明永远是在“下一次”,因此将“总结反思”与“事后诸葛亮”强行配对实则是对“结”“思”的理解不透彻。我们可以见到郎平在女排失利后对赛事的分析,也能见到邓小平重整旗鼓后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难道我们能说这一次次的反省是无济于事的,无法弥补前人之失吗?难道我们不能看到经验积累使得女排进一步体系化,而新中国建设又少走了许多弯路吗?这便是“先见之明”背后总结反思的价值。

而从另一角度而言,“先见之明”的结果性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总结反思。“明”所携来的准确度为我们的规律总结指明一条可行的道路,又修正了“先见之明”之外预判的偏差。共享单车敏锐地抓住“共享”概念所潜藏的巨大市场,成为共享行业的“领头羊”,但其对监管善后的预估不足,也造成如今乱象。此即明证,总结反思所能得到的正是事件发展的“明”处与“暗”处。唯此,我们方能更好地把握住那稀貴的“明”。

以上即我对“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关系的浅薄见解。希望对同学们有所裨益;也希望我的想法能抛砖引玉,引出同学们更多的见解。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于智博)

评点:朱华华

议论说理,概念先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作者深谙此理,在分层论证之初,即明确界定概念“先见之明”,并特别聚焦于“明”这一关键元素,为充分论证“先见之明”与“事后总结反思”的关系张本,可以说一个“明”字打通了文章的任督二脉,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敏锐与思想的深刻。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思路非常清晰。另外大量素材的运用,使文章分析说理血肉丰满、具体而充实。

猜你喜欢

预判女排准确性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整体供大于求 苹果行情预判
壮哉,女排精神!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把握现在 预判未来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