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卓越标准体系建设思考

2022-03-16杨双进于潇陈强杨晓明曹志成

航天标准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一流航天标准化

杨双进 于潇 陈强 杨晓明 曹志成

(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8;2 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北京,100071)

1 前言

标准是航天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天标准化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标准作为重要载体,固化经验传承了航天知识,提升质量保障了型号任务成功,提高效能促进了产业化发展,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明确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标准与航天产品质量和企业科学治理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世界一流企业和航天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标准引领发展的理念,以“用为导向,提升效能,追求卓越”为主题,加速构建并有效运行航天卓越标准体系,助力航天高质量发展。

2 卓越标准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2.1 历史逻辑

回顾我国航天发展历程,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从“1059”导弹仿制成功,到红旗二号导弹自主研制,再到各型运载火箭、卫星、飞船、导弹的大规模研制,我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航天标准化伴随航天事业发展,起步于支撑型号,发展于支撑领域,每个阶段都是以适应不同时期航天发展特点,满足特定需求,解决特定问题为出发点,不断丰富完善的。

从航天事业起步到上世纪末这段历史时期,航天标准化先后经历了翻译前苏联标准和技术资料、支撑导弹仿制的引进翻译阶段;开展航天产品通用零部件标准化和电子元器件标准化、支撑型号独立自主研制的自力更生阶段;建立型号系统级、分系统级工程技术标准,开展型号综合标准化,支撑型号任务质量升级的快速提升阶段。上述历史时期,航天标准化工作总的特点是支撑型号研制,起步并逐步成长起来。上世纪末以来,航天装备建设进入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时期,各型型号大规模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北斗、高分专项等工程也相继启动,航天标准化由支撑型号向支撑领域拓展,逐步向体系化建设发展,建立了 “宇航和导弹武器标准体系”,创新标准化工作模式,统筹推进制标、用标等各项工作,实现系统提升,有效支撑了领域发展[2]。

进入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更是对航天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标新要求,仍然存在标准化对企业科学发展战略支撑不足的问题,存在就标准而编标准的旧习,存在部分标准横向不一致、执行不到位、管控不闭环的难题,如何推进标准由支撑型号和领域发展向支撑组织成功和市场竞争转型,是加速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以推进标准横向一致和有效供给为主线,科学继承航天标准化实践成果,全力打造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企业特点的卓越标准体系,持续推进标准体系的优化升级,支撑航天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助推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

2.2 现实逻辑

2.2.1 标准是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迫切需要以一流标准为引领打造国际一流航天品牌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增强标准治理效能,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高质量产品必须有高质量标准。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集团公司作为航天强国的主力军、质量强国的引领者、科技强国的排头兵,迫切需要准确把握标准化内在规律,树立一流标准发展理念,统筹发挥标准化在落实航天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和管理支撑作用,建立全球领先的航天标准品牌,打造国际一流和世界认可的国际性品质标准,以“标准先行”在国际上主导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持续扩大中国航天影响力和话语权。

2.2.2 标准是国防建设和一流军队建设的关键载体,迫切需要以一流标准为抓手实现高质量装备研制

“能打仗、打胜仗”对装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航天是新军事革命的重要领域,是战略威慑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赢得未来战争的重要制高点。集团公司作为我军装备主要供应商,一方面是装备的“实战化” “体系化”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标准提质降本增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装备研制任务,要用一流的标准推动信息化和体系化作战互联互通,支撑打造技术先进、好用管用、能用够用的体系化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创新融合深度发展更加需要发挥标准的桥梁作用,既要以标准为抓手管控好供应链,提升合作效力和供应质量,也要通过标准搭建内外合作平台,构建各方深度融合的航天产业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

2.2.3 标准是一流企业建设的战略基础,迫切需要以一流标准为支撑实现企业治理体系效能提升

一流标准是一流企业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3]。对标国际领先的宇航公司,更加需要深刻认识标准对支撑组织成功的重要意义。一是要面向组织、面向流程、面向产品,建立覆盖企业管理全要素、产品全级次、研制全过程以及产业全链条的企业标准体系,支撑组织成功;二是要围绕型号全寿命周期管理,针对预研、研制、批产、售后等不同阶段制定差异化标准,规范型号各阶段工作;三是要建立横向一致的标准来规范型号和产品研制,按照“设计有依据,试验有规范,生产有标准”推进标准对科研生产全过程、全要素的覆盖,实现“按标准办事,凭标准放行,全过程受控”。

3 卓越标准体系内涵

航天卓越标准体系是适应航天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需求,遵循系统工程思维,坚持“始于标准,终于标准”的发展理念,面向 “一个CASC,一套标准”的战略布局,按照“以用带建,以管促用,管建用协同推进”的总体要求打造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在标准先进性、体系完备性、管理科学性和应用时效性上具有显著特征。

a)标准的先进性。航天卓越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是面向技术发展更为超前引领的标准,是面向研制风险更为严格规范的标准,是面向质量保证更为精细量化的标准,是面向产品状态更为一致准确的标准。用先进一流的管理标准支撑现代管理理念、技术和工具的有效落地,用先进一流的技术标准改进工作流程、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通过标准传承组织经验、固化组织知识、提升组织能力、支撑组织成功,保证“工作一流、过程一流、结果一流”的实现。

b)体系的完备性。航天卓越标准体系由项目视角的型号产品研制,向组织视角的企业发展全域延伸和拓展,范围覆盖了企业管理全要素、研制全过程、产品全级次和产业全链条,实现对“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的全面规范,可以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用标准管理、依标准研制、凭标准放行”,全面提升了航天标准化价值链和集团公司标准化综合能力。

c)管理的科学性。航天卓越标准体系的运行管理由院、所(厂)纵向独立运行,向以“集团公司标准化中心+标准专业组”为主体架构的跨院横向协同融合转变,在“型号+产品+岗位”三线协同标准实施模式的基础上,标准化主管部门、技术组织和人才队伍协同发力,形成跨院资源融合、经验共享,实现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标准体系运行分析、动态管控和标准全流程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d)应用的时效性。航天卓越标准体系是面向应用的标准体系,与规章制度体系、精益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化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等有效对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标准创建、传递、交付、使用全寿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体系形态由单一固定框架向多维可变结构转变,面向不同人员、基于特定场景的标准体系视图重构,实现标准体系在各领域的快速影响、灵活适配和深化应用。

4 卓越标准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

4.1 体系建设

4.1.1 构建原则

a)对接需求,全域覆盖。对接和统筹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科研生产、产业发展等各维度和战略、组织、项目、产品、数据等各层面标准化需求,形成覆盖企业管理全要素、研制全过程、产品全级次、产业全链条的全域标准体系。

b)用为导向,聚焦关键。将面向应用、突出实效作为标准体系设计的基本准则。在体系表中规划形成若干布局合理、协调配套、适用管用的标准集群,着力解决标准更新不及时和横向不一致等问题,形成导向明确、重点突出的实用标准体系。

c)优化存量,严控增量。着力推动存量标准的整合精简,将已有标准是否实际应用作为存量纳入的“严判据”,将新增标准是否发挥效能作为增量规划的“硬约束”,杜绝“为标准而编标准”,形成规模适中、存增合理的精干标准体系。

d)统管共建, 开放兼容。 坚持 “一个CASC,一套标准”,充分发挥标准专业组跨单位协同优势,共建统一标准,执行唯一标准;实行标准分类管理,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外部标准和国际标准,建设符合国际规则、具备互认条件的开放兼容标准体系。

4.1.2 总体布局

标准体系框架按照“三纵两横”的布局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三纵”是指经营管理、科研生产和产业发展标准,是框架的核心主体;“两横”是指基础标准和数字化与信息化标准,是框架的共性支撑。 “三纵”涉及的共性标准在“两横”中设置,确保体系主线突出、界面清晰、布局合理,提升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图1 航天卓越标准体系总体布局

a)三纵之“经营管理域”:从支撑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提升的视角,对接各职能和业务部门管理需求,设置“企业运行和组织管理”专题,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b)三纵之“科研生产域”:从支撑型号产品质量提升和科研生产模式转型的视角,按照型号/产品研制流程及技术管理需求,设置 “项目管理” “产品保证” “设计与试验” “生产制造” “产品”等5个专题。

c)三纵之“产业发展域”:从服务航天产业发展的视角,设置“服务保障”和 “产业发展”2个专题。

d)两横:面向数字航天建设需求,设置“数字化与信息化标准”专题,结合管理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和科研生产数字化转型部署进行分解,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支撑技术、智能使能技术、经营管理信息化、科研生产数字化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面向基础共性标准需求,设置“基础标准”专题,主要包括术语符号、技术制图、数系与数据等方面的标准。

4.2 体系运行管理

航天卓越标准体系的运行管理将充分借助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手段,面向不同主体、基于不同场景,实现体系可视、标准可查、状态可见、数据可溯,切实提升标准体系的运行效能,真正让体系 “活起来”。

a)多维检索。基于框架树状展开实现标准体系分支模块的快速定位,运用知识图谱实现标准内容的多维检索和关联查询,大幅降低查询标准的时间成本,提升检索便捷性。

b)按需重构。基于各类用户视角和不同应用场景,可实现面向专业、领域、产品、过程、岗位等的框架按需组合重构和标准智能抽取,实现标准体系 “抽得出来,放得回去”,提升体系应用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c)分类管控。为便于供应链管控,根据标准化对象领域范围和涉及核心技术的程度,对纳入体系的标准实行A、B、C分类管控,其中A类标准(通用管理要求和共性基础标准)由集团公司统筹开展制定;B类标准(面向产品和专业的通用标准)以标准专业组为主体,供应链上下游广泛参与;C类标准(特殊产品和专用技术标准)由院、厂(所)自行策划制定,发布后报集团公司统一备案。

d)运行监测。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建立对标准体系运行管理的全息数据看板,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基于标准制定全过程数据,标准检索和反馈等用户行为数据,以及与数字质量系统等集成获取的选标用标数据,对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标准与质量问题进行关联分析,为研制能力提升提供标准化数据支撑。

e)动态维护。根据对标准体系的运行监测数据,建立标龄分级预警和问题反馈机制,标准化中心协同各标准专业组定期对标准体系进行专题分析评估;推进标准优化升级,在线完成从需求提出到报批发布的全流程,并及时更新标准状态信息和全文数据,确保体系有效。

5 结语

航天卓越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标准化向支撑组织发展和市场竞争转型,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助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作。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以加快建成航天卓越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为目标,以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企业标准化治理结构,深化高水平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实施效能,推动标准化管理、建设、应用高效协同,再造新时期航天标准化工作创新引领的品牌标杆,在续航天梦、铸强军梦、圆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一流航天标准化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标准化简述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逐梦航天日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