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时孙摩”原则对高中古诗文“1+X”阅读教学模式的启示研究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周 玥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立德树人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为“1+X”阅读教学模式的诞生孕育了胚芽。与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相反,“1+X”阅读教师对“X”文本进行整合梳理,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所有的“X”文本,引导学生把握了解文本的内涵及写作特色等,让学生从“懂一篇”到“懂一类”。但当前的实际应用并不能做到“教学合一”,“1+X”阅读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设计僵化、内涵不清、主旨混乱等问题,所以“1+X”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有许多可供探索的地方。

《学记》全篇千余字,虽短小精悍但内容鞭辟入里,其中“豫时孙摩”的教育原则的时代价值经久不衰,对新时期语文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推进古诗文“1+X”教育模式创新落实的重要任务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课程实践开展,既是遵循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规律,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智慧精髓的必要路径。

1 新时代古诗文“1+X”阅读教学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1+X”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2018年,温儒敏教授在《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文中,针对如何更好地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这一问题,提出采用“1+X”的办法。这是“1+X”阅读首次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被正式提出,此后对“1+X”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蓬勃发展。

站在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横向发展角度看,随着政策导向的更新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1+X”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理论失去了平衡,诸多挑战随之而来。如教师教学前准备不充分,过度依赖网络资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1+X”阅读了解不够;学生阅读迁移能力不足;学生缺乏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难以达成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这些现象使得提升“1+X”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

2 “豫时孙摩”在“1+X”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导向

《学记》指出:“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时、孙、摩”分别对应着“预防性”“及时性”“渐进性”“交互性”的教育理念,既是“大学之法”,也对高中古诗文“1+X”教学理论落入实地具有启迪作用。

2.1 禁于未发之谓豫——防患未然

“豫”,意指教学要有前瞻性,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判,以防范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高中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程,对学生的学会独立品诵诗文以及审美意趣、音韵情思、三观的养成等意义重大。而学生在自主学习领域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比如脱离诗文本身,依赖注释;忽视自我阅读感悟,易受他人观点影响等。因此在阅读引导过程中就必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行为动向,要有预见性,以小见大,懂得未雨绸缪,因时而进。若“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古诗文“1+X”阅读引导在发挥切实成效上就会处于被动状态。

2.2 当其可之谓——及时施教

“时”的教学原则强调及时,意指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则将事半功倍。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学最佳期”也是如此道理:教学最佳期具有短暂性、易逝性和不可逆转性,在教学过程把握关键期,往往能使效益最大化。

2.3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

“孙”同“逊”,指的是顺序、按照次序,意指任何事情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高中要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1+X”阅读教学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这便要求教师在设计“1+X”阅读材料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与学习能力,讲究逐步推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进度。若无主无次、无轻无重为“杂乱而不孙”,章法混乱则“坏乱而不修”,教学效果必然堪忧。

2.4 相观而善之谓摩——见贤思齐

“摩”,“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指相互观摩、切磋以学习对方的长处。“1+X”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倡导文本资源之间的群体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群体性,这两者之间的群体性协同运作,才能切实发挥古诗文“1+X”阅读的教学实效。

3 “豫时孙摩”原则在“1+X”阅读实践中的应用探析

3.1 “以豫排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抑制依赖倾向

古诗文教学存在一个顽固的死角: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怠于用脑,为了应试竟不求甚解。欲根除,须预防。一方面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对学生翻阅工具书的情况加以监督,将坏习惯扼杀在摇篮里,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成为“1+X”阅读模式中学习“1”与延伸“X”的双主体,那么依赖工具书的行为自然从学生自身“禁于未发”了。后者结合现代“1+X”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豫”原则中的主体看似变为了学生,但细究,教师的作用仍不可忽略。教师需要在提高警惕性、敏锐性、观察力、分析力上下功夫,把握如何以“豫”之法驾驭“1+X”教学实践,阻断无穷潜在的隐患。

3.2 “以时固本”:把握诵读关键期,塑造韵律感基础

高中古诗文“1+X”阅读教学步骤较为复杂,诵读常成为备受忽略的一环。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所在,音韵可以说是它的筋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诗文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古诗文“1+X”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立足“1”文本的韵律、节奏,挖掘与之有参考价值的诗文,从而深化诵读感悟。若错过了古诗文诵读的最佳教学期,必然是“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最终的结果自然不甚理想。因此,把握高中阶段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关键时期,可谓机不可失。

3.3 “以孙稳进”:立足学生需要,避免“满堂问”式课堂

李镇西老师曾言:“如今不少课堂是打着尊重、引导的旗号满堂问,教师抛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常常会成为学生的思维圈套。”可谓一针见血。不少公开课为了展示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行提出超出学生水平的问题,学生看似积极思考,但他们想的是如何去满足老师。这种教学方式是“凌节而施”的表现,超越了受教育者的才能与年龄特征,让对诗情的理解、诗艺的感悟流于老师设想的答案之中。

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1+X”是基于教材内容的补充,是基于教学难点的思考,是基于学生兴趣的需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在X的选择上首要考虑的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主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视“弄清源流,始终有序”,在选文形式的展现、篇幅的长度、内容的深度上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而塑造健康的阅读认知,有效提升学生古诗文阅读水平。

3.4 “以摩益技”:重视集体构建,促发学生互补共进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的界定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之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1+X”模式不仅要实现诗文素材的融合,还需要达到学生思维的交互性。在课堂中集体构建知识小组不是教学形式的简单转变,而是“由思想封闭走向思想解放,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的跨越。以常用的课堂座位模式为例:改变传统的“两人并坐”,以6~8人各成立小组,围圈式排列在教室内,能够有效缩减学生的距离,其促生的思想火花,团队协作都是不容小觑的。因此,“1+X”模式的教学课堂都有必要结合“摩”的原则,借鉴圆圈式组座,既弥补了个体思考的局限,又开拓了各自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人格发展之“善”。

4 结语

《学记》是镌刻在中国教学史上的思想瑰宝,其穿梭千年,与新型教育模式交融,对高中古诗文“1+X”阅读教学模式展现出不朽的指南作用。新课标下加强与改进高中古诗文“1+X”阅读教学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因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同时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先进力量,发挥传统文化精髓对当下古诗文“1+X”阅读教学模式的借鉴作用,以使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