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导学模式下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22-03-16俞小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导学师生评价

俞小玲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广东 广州 511340)

所谓“任务型导学模式”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和交际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它是指以任务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1]。教师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 任务设计,目标引领

“任务单”是“任务型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任务单”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案,它由教师制定。教师在制定任务单时,首先要分析学情、研读教材,然后再依据课时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编写。“任务单”应该包括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指导、课中练习与强化、课后巩固与拓展这四项内容。

“任务单”对学生起到了导学的作用,它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内容,并且以任务的形式把复杂的理论和分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重难点知识上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任务单的具体要求包括:(1)主题突出,能够将以往教师口语提问中分散的问题与重点问题进行整合,课堂任务以2至3个为宜;(2)教学情境真实、有趣。设计“任务单”时,需要把具体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任务单的完成质量。同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任务单主要是由一组核心问题构成,包括不同的学习任务组合,这些任务组合可以看作是“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它们被用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在“任务型导学”模式下,任务单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介质和载体,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指针和引擎[3],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必须依据科学理论,突出任务单的导学功能,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任务导学,学教合一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4]因此,一个负责任的课堂应该提前进行预设,教师提前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方法;但是课堂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所以一个精彩的课堂同时应该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任务本身具有较强的程序性和预设性,它属于教师主导角色的静态呈现方式。

为了更好地运用“任务型导学”这一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备课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教学模式的改变。“任务型导学”这一教学模式涵盖了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这三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任务;课中任务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师生评价这几个环节;课后任务顾名思义,是在课堂结束之后完成的,它是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目的是巩固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在这些环节实施过程中,就要学教合一,要以“任务”导学与教师课堂导学相结合,老师就要充当“导演”或者扮演好“参谋”的角色,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有效地完成任务。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学习才会更自主、容量更大、节奏更紧凑、气氛更活跃,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3 合作学习,解决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型导学”课堂模式的主要活动形式,它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异质分组。基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先把学生分层,之后再划分学习小组。划分后的学习小组要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确定小组长。小组长确定好后,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也要有具体分工。(3)教师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评价时应该首先观察整个小组的表现,然后教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奖励。

开展小组合作的步骤有: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学习—班级内部分享交流—成果展示。班级内部分享交流时,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介绍本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小组代表介绍完毕后,教师需要总结并评价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遇到比较重要或者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由于学习时长和学习任务的限制,小组合作时一般以一小组为主讲,其余组为补充。当然,由于任务设置的不同,每个小组汇报的结果也不相同。有时可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到各组进行讨论和汇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4 任务导向,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点和估价的教学语言形式[5]。“任务型导学”模式的课堂是由一个个任务串联起来的,因此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都要有评价反馈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支撑学生学习的信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得到满满的收获。“任务型导学”教学模式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不同的环节可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过去,我们的评价是单向的、单一的,学生是被评价者,教师才是评价者[6]。“任务型导学”模式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满足这一课堂的要求。因此评价时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检查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师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为主。一节课的好坏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7]。“师生互评”这一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改所提倡的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这一理念。

课中任务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一环节主要采取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这两种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8]。课中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自学完成后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由自学到自评的这个过程,是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全面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互评主要指同桌之间、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或者对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习效果,其目的是让同学们互相发现闪光点,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教师评价是课后任务的主要评价方式,不同的学生会收到教师不同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解答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角度的思维要给予及时肯定。师生之间可以就一些难点或易错点展开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5 结语

任务型导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很好地体现了小学教育教学的特色。在任务型导学模式下实施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验生命的幸福,感悟成功的快乐,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9]。

猜你喜欢

导学师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麻辣师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