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2022-03-16冼志机卢慧仪
冼志机,卢慧仪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了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不同需求,各个类型的教师渐渐活跃在各个学校中,尤其是双师型教师。2019年教育部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从方方面面规范了双师型教师。然而,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少现实问题接踵而至,校外实践与校内理论知识的无效结合致使双师型教师良莠不齐。于是,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一提议应运而生,这一创新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路径,不仅为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实践基地,而且将校内与校外有效地结合到一起,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双师型教师概述
1.1 双师型教师浅析
双师型教师分为“双职称型”和“双素质型”,其同时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这一类型的教师符合时代的需要,自2019年起,国家开始制定计划加强对此类教师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主要集中于对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上。截至2022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蓬勃发展,超过专业课教师比例的一半,建设多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尽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但是这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挠,至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一重大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千千万万师生的不懈努力。
1.2 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古至今,实践方能出真知,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其必要性。首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往往局限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应用,却忽略了校外这一重要场所,而基于学生日后主要活动的场所为校外,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有效延伸双师型教师的活动场所;其次,校内理论知识的教授需要校外实践的应用,然而实践的应用往往受条件的制约,例如实践指导的不恰当和实践场所的不合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则弥补了这一缺点,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特定基地。最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教师对于自身适应社会的要求,更是百年大计的要求。
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意义
2.1 有利于实现校内与校外的统一
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传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定位不清晰,往往不能厘清真正的“校外”含义,尽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有一定重视,却未能真正走出校外,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浅层次应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双师型教师的创新实现了校内与校外的统一,将校内延伸到了校外。例如,有些双师型教师自身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开展实践时却无法将其有效应用,即使成功应用于实践,其实践活动的呈现也不尽如人意,以致实践活动无法有序实施,进一步导致理论知识的浪费。因此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其在校内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实现校内与校外的统一。
2.2 有利于能力本位教育的开展
“能力”一词,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人才对于自身的追求。能力本位教育源于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其作为一种特定的职业教育模式,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传授,这种模式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双师型教师模式加强了对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给予了学生不同职业与行业的选择权,也针对性地提高了职业人才的素质教育。例如,有的学校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在教学基地加强对自身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加强双师型教师自身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其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能力。
2.3 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教学工作一直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然而,教学质量依然跟不上教学速度的步伐,教学质量关乎人才的质量,更关乎百年大计。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一创新瞄准教学质量,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功能定位清晰的场所与完善的教学基地运行机制。传统多为教学地点,却缺乏特定的教学基地,同时,教学基地的设施也极不完善,更不用提及教育机制。而基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双师型教师创举不仅为职业教育设置了特定的教学基地,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教学工具,还设定了一定的教学机制,总之,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利于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与软件设备,进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的策略
3.1 提高基地服务能力
事物的存在往往是普遍性现象,其独特之处在于是否拥有高品质,就如基地的建设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基地的服务能力。传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一般都缺乏一定的场所,即使建设有基地,其基地的质量、服务能力都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有些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正确的指导,在建设前期就没有有效利用场地,导致场地空间安排的不合理与浪费;还有一些实践教学基地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缺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特定设施。这些隐性问题都致使现存的实践教学基地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因此,要想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要保证硬件设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即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资、设备更新与场所规划等。注重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服务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双师型教学场所的建设,还为国家百年教育大计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3.2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而教育学生的主体则是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双师型教师虽然冠之以“双师”,他们手持双证,教授双重课程,但是整体素质并不高,师资队伍建设更是缺乏良好的指导,例如,有些双师型教师同时教授着数学与体育,然而他的数学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体育则缺少实践锻炼,导致他的双师资质遭受质疑,长此以往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通过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必须着眼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利用寒暑假等假期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身体力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积攒经验;发起双师型教师交流会,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而且为国家对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3.3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合作才能共赢,校企合作在当代社会已然成为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校外企业的资金支持与社会资源的帮助,企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人才的对接。因此,传统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建设与政府的支持,而面对庞大的资金需求这远远不够,因此,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是在学校与企业的双重需求下产生的,这不仅满足了学校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资金需求,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对口的人才。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首先要了解学校与企业需要的是哪方面的社会资源与人才,找准双方的利益契合点,进而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同时,双方还应在合作的前提下构建沟通与协调机制,矛盾冲突是交流交往中不可避免的,这一机制用于应对双方的矛盾冲突。由此可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物质支持,实现双方共赢。
4 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得,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新途径,指明了新方向。这一创新有利于校内知识性与校外实践性的统一,有利于能力本为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有利于提高双师型实践教学的质量。然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乏难题,因此,在今后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要将双师型素质培养放在首位,提高双师型教学基地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双师型教师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国家百年教育大计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