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2-03-16袁鑫洋
袁鑫洋,侯 俊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法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法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开设法语专业的各类高校目前达到140余所,法语专业的发展日渐完善,法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日趋成熟。但是对于一些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的高校,如何培养法语人才、如何更好地发展法语专业教育以适应当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等,都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合肥市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目前,在合肥市开设法语专业的院校有3所,分别是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大学法语专业始建于1974年,为安徽省首个法语专业,目前在校学生60余人。专任教师8人,其中讲师6人,外教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安徽农业大学法语系成立于2006年,并于2007年首次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20余人。专任教师7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安徽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成立于2013年。目前在校学生160余人。专任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人,法国籍教师1人。以上三所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不同,可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用人需求。
2 安徽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安徽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自成立以来,为各高校、外经贸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虽然法语专业在教科研项目建设、学生在法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参与国内外法语专业赛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展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1)生源质量。我校是一所成立于2002年的民办本科院校,生源以安徽省省内学生为主。近五年的高考录取的成绩仅略高于当年省控线10分,这直接导致生源综合指数不高。部分学生在外语学习条件方面欠佳,对于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均缺乏必要的认知,导致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天不足”。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对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专业的课程结构等缺乏足够了解,导致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
(2)办学资源。我校属于地方性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上缴的学费和省教育厅的部分拨款,因此学校和专业建设的经费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我校地处合肥市肥西县,交通较为不便,缺少“江浙沪”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3)办学经验。我校法语专业成立于2013年,在专业开办初期,借鉴了同类高校和重点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业办学模式。随着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同质化”现象,不能较好地结合学生和学校自身实际的实际情况创立自己的办学模式,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4)师资队伍。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我校在引进法语人才上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师资队伍已经较为稳定,且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但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目前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或阻碍法语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3 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结合当前外语专业发展形势,以及外语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首先要在人才培养中应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等,全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法语专业人才。
3.1 明确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全面落实学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项目成员和指导教师通过问卷、走访调研等方式,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进一步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于法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修订《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和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人才培养改革,目标定位于“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法语基本功和专业能力,熟练的法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与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技巧,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好、实践能力佳、环境适应快、社会责任感强,掌握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外贸、文化等领域从事翻译、外事、商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有一定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法语专业人才。”
3.2 确定“法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避免同类院校间法语专业人才培养出现“同质化”现象,我们提出“法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法语+英语”和“法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自法语专业第五学期开始,依托学校多学科的优势资源,在法语专业课程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开三个拓展方向。“法语+英语”,即法英双语方向,开设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语报刊阅读、法英互译等课程。“法语+专业”分为商务法语方向和旅游法语方向:商务法语方向开设商务法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商品归类等课程;旅游法语方向开设旅游法语、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另外,拓展方向课程的开展,兼顾了部分有意向赴非洲中资企业工作的学生,专门开设工程技术法语课程,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既懂工程技术知识,又能够使用法语和工程方进行有效沟通。
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优化法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了基本保证。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三个不同的方向课程。“法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使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对法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3.3 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并与之共同培养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复合型应用型法语人才,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法语专业学生在第八学期可到相应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为了更好地便于学生管理,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我们提出“双导师制”办法,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均安排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毕业论文设计和企业实习任务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另外,复合型应用型法语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法语语言知识外,还应具备使用法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法语专业专任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重点外国语大学的法语语言文学、语言科学或对外法语教学等专业,对于法语专业知识以外的内容知之甚少。为创新人才培养,教师必须为自身“充电”,更新储备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除了聘请相关行业专家为在校师生授课,学校会定期派驻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师因长期教授语言类课程所导致的行业知识不足;另一方面,教师返回学校工作岗位后,将获取到的最新行业信息和发展前景反馈给学生,为学生选择法语专业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引入法国线上教育平台课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走出去”,并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我们引入法国大型MOOC平台FranceUniversitéNumérique(FUN),该平台的目标对象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其课程涉及经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39个学科。目前由法国95所高校的教师讲授,基本满足了我校法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在平台上选修的课程,我们采取学分置换认定的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
4 结语
法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是我们在新时代来临之际,顺应外语专业转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对传统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明确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模块、拓展个性化培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