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2-03-16孙晓飞王敬医王珊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民办证书康复

孙晓飞,王敬医,王珊姗

(辽宁何氏医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5)

0 引言

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加重,加之医学的高速发展使得功能障碍的患者数量剧增,而康复治疗的干预可以满足患者和家庭的需要,是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人才的质量问题是第一位的,那么如何提高人才的质量问题呢,“1+X”证书制度给了我们全新的思路,它的根本目的[2]就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1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存在问题[3]与构建策略

1.1 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脱节,应当改革创新

存在问题:根据教学标准,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能在康复治疗相关领域从事工作的“多能”人才,由于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较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尤其对于民办职业院校来说,完全借鉴公立院校康复治疗学本科发展模版,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但是本科培养的是“战略专家”,在职业教育下成长的是“实施专家”,两者存在质的差别,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无一精通,不能直接与岗位要求相对接,大大削弱了学生的竞争能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区域康复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业困难。

构建策略:依托“1+X”证书制度,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应当对接区域产业的发展,进行区域市场调研,明确生产岗位的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设专业群,课程内容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来选择,要学生在工作中真正能够用得上,并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X”证书内容,打造民办院校自己的特色点,使得学生能在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其中一个专业领域突出,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

1.2 教师团队教学能力不足,应创新教师团队教学能力

存在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师资团队的教师较为年轻,在临床上实践的机会较少,康复治疗经验不甚丰富,抑或是由神经内科或骨外科专业教师进行转型,对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能操作相对匮乏,在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不能够进一步的深度挖掘教材,无法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策略: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民办高职院校应当以师德培训为核心的基础上,多途径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团队。在制度上进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师徒结对培养、参加教学评比和竞赛等,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加康复专业前沿知识;在项目上要有明确目标,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要切实与康复治疗技术领域相关,有健全的康复治疗知识体系,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可以参加各种校内、校外、企业等培训,从而获得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因此应当寻求能代表区域内康复治疗水平的机构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聘任该领域康复治疗技能过硬的康复治疗师作为稳定的外聘教师,同时对专任教师进行指导,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

1.3 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相脱节,应开发合适的教材内容

存在问题:由于民办院校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在教材的选择上专业性较强,加之学生自学能力差,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内容较多理解较浅,不能解决临床康复实际遇到的问题,并且教材上并没有完全呈现康复治疗技术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不扎实,技能不过关,不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限制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构建策略: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认真研究职业等级证书的考评标准、康复治疗士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区域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选择出或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符合职业能力和生产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4]。尤其是实践课程,可以采用活页教材和技能手册,内容聚焦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打破书本中过时的、静态的、间接的学科逻辑知识,聚焦于工作中现场的、动态的、直接的行动逻辑知识,按照康复治疗技术工作流程的具体呈现更加有助于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按生产式、时间维度和工作过程的排序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岗位需求。

1.4 教学应用与信息化需求脱节,应改良教学应用

存在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大多较为传统,主要以学科逻辑为主要的组织形式,看中命题网络、空间维度和概念网络,多数使用的是教材开发的配套单一资源,主要以电子课件和教案为主,内容生硬。而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差,分析整合能力欠佳,此种方式教学学生不能认真学习,最终导致教师付出了很多却收益甚微,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更不要说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并且在实践课堂上,甚至出现与理论课堂重复的地步,归根到底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学应用只服务于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信息技术需求相脱节。只有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的,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构建策略: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顺着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的浪潮,我们也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更多“实施专家”适应区域岗位发展需要。民办职业院校应当深刻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初衷是“高质量办学、高质量学习”[1],而达到这一初衷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革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使高职教育的学生摆脱生源差、质量差的标签。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当深化校企合作,但不应流于形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与资源,学校按工作内容为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康复治疗技术为例可以开展现代“学徒制”[5],为企业培养专门的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中医康复师等,学生毕业持证上岗就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当革新,自2020年以来,各种线上教学资源层出不穷,如雨课堂、智慧职教、中国大学慕课MOOC、腾讯会议等,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平台,我们不应该仅把教学局限在书本、局限在知识点的讲授,更要突出康复治疗实践的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上借鉴其他院校优质资源让学生自学,然后线下进行归纳总结、案例分析、实操情景模拟,将知识完整的串联起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并且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学业和思想上的综合素养。

另外,民办职业院校也应加强实训室的建设,目前实训室多为一些基础设施,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应当引进康复前沿技术设备,为实操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基础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

2 结语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里,作为民办院校应当深挖“1+X”证书制度的内涵,重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搭乘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成特色专业,这也顺应了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敢于突破,才能推陈出新,勇于构建探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新的培养模式,相信定能提高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广大功能障碍患者和老年人带来康复的福音,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从而推动区域康复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证书康复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