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
——以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为例

2022-03-16孙永波彭云艳王骏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经济学案例思政

姜 颖,孙永波,彭云艳,王骏飞

(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就是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充分体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技与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的长效发展。近年来在线上教学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2012年被称为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之年,以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平台为代表,在线教育平台开始崛起,并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的一些院校和公司的在线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如The Minerva project采用4年学制,实现了全部课程的网上授课。特殊时期,经济学专业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遇到巨大的机遇,得到更多完善和提升。

近年来国内的线上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线教育即是挑战,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杨金勇等,2020)。在线教育需要回归教育本质,重视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张钦晨,2020)。2020年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在线授课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因而在线教育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钟秉林等,2020)。线上教学为线下教学形成了有意的补充,线下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学改革,例如课程思政、不同层级学生同平台授课等开展得不够充分。线上教学为这些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泛的实践环境。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课进课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双进”工作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提供了更为高效的通道。

2 经济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备经济类从业人员应具有的道德素养。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实现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相互促进,在两者的良性互动中提升本校经管类研究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量化思维能力和大局观。

(2)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经济学知识挖掘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追求事物本质、真相、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精神,盲从产生的结果是复制、失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就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能够客观中立地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特性,并不人云亦云。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让学生从大量客观数据中找到经济和社会的一般本质性规律,为研究生今后经济现象的客观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同时也对研究生自身思考问题的独立性、系统性、客观性奠定了良好基础。

(3)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具备经济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在《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经济学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包括思政元素与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专业兴趣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模式” “中国经验” “中国智慧”的伟大性,以此完成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式的导入。

3 课程建设举措

课程团队不断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理论教育有时代感、有人情味,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不仅把大道理讲得“有意思”,也能够把小事情讲得有意义、有价值,切实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具体的教学方法运用如下:

3.1 通过线上视频课程进行基础知识的铺垫

采用智慧树平台上认可度最高的国家级精品课资源,对计量经济中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视频课程完成,从而实现对课堂时间的有效节约。

3.2 课堂环节进行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注重通过方法分析和案例引导启发学生对一些经济问题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运用课堂学习的新方法、新技术进行验证与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从而较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授课内容中。

3.3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答疑

通过线上视频课程的自学和线下重点难点的详尽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吸收、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另外,通过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与学生课程之外的零距离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加强对经济学知识的掌握。

3.4 课外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开展科研指导

定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沙龙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指引学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课程团队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创新项目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这项省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就是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题目本身就包含着思政的元素。

而且,在线上金课建设过程中,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结合课程理论知识融入教案设计、讲稿内容、课件展示与课堂讲解之中,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受益的教学效益。

本校经济学专业近年来持续加大并深化SPOC、MOOC、雨课堂等混合式教学平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力度;深化案例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在学校教学大赛中通过案例教学、互联网+等教学模式、教学工具的改革、应用,形成示范效应。

通过上述思政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和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运用经济学理论撰写的学术论文发表在中科院JCR一区的期刊上,而且研究的内容本身就是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经济思想的相关主题(企业碳减排行为—五大发展理念之“绿色”);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撰写的调研报告成功入围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总决赛,并荣获二等奖,成为黑龙江省仅有的四所入围总决赛的高校之一。

4 课程建设成效评价

4.1 学习成绩评价强化过程管理

首先,强化过程管理,增加了小组讨论、经济学小论文、线上成绩等平时成绩的考核环节,改善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的局面。

4.2 考核评价指标设定为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两大维度

短期评价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长期评价包含学术论文和学科竞赛的考核,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通过上述考核机制有效推进了学生创新成果的产生:学生在中科院1区和JCR1区发表了关于企业碳减排主动性的学术论文;2020年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成功入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总决赛,并荣获二等奖。而且,这些研究成果的主题本身就包含着绿色、可持续、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的思政元素。

4.3 针对思政育人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考核

课程团队会定期分别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思政元素的掌握程度、师生交流的默契程度、预期学情的解决效果四个方面测度思政育人的达成效果,及时总结,从而不断改进课程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效果。

5 改进对策

通过在线学习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思政元素与经济学课程知识的融合度,并增加了优秀本科生对本专业深层次知识掌握和学科前沿知识的认知,实现跨专业硕士生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短期高效补充、推进学生们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合作积极性的提升。

5.1 线上课程进一步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团队将搜集与思政元素相关的一手数据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为研究主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进一步通过实证结果分析,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5.2 构建出经济学案例库

经济学课程所选择的案例是为课程相应内容服务的,相对来说,各个案例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对案例所反映的深入问题缺乏系统的深入思考;课程学习中,学生也欠缺思考案例内容本身意义,主要关注依托于案例之上的课程知识点或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方法本身。在今后经济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将对此进行改善,在讲清楚课程知识点以及相关方法前提下,对思政案例的组织和选择按思政教育目标设定主题,然后将所有案例的思政教育作用重新进行梳理,最终形成一个与经济学知识体系有机融合的相对完善的思政案例库。

猜你喜欢

经济学案例思政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经济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