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挑战
2022-03-16任婧王飞*
任 婧 王 飞*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0)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出,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其具有突然发生、难以预测、复杂关联、普遍关注、危害严重、影响持续等特性,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新时期突发事件又增加了传播速度快、影响覆盖广、常伴随谣言、信息难管控等时代新特性,在这些特性的共同影响下,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各方管理部门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1 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研究发现,近些年在高校普遍讨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加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可分为五大类:政治类,尤以复杂敏感的国际关系事件,大学生怀揣强烈爱国情感,容易引起学生群体关注;管理类,尤其是当高校在处理管理上出现处理不当或与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尤会引发学生讨论;治安类,尤其是身边的治安事件会引发学生惊恐情绪;灾难类,高校火灾、自然灾害、全球疫情等都是学生关注的;心理类,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自残、自杀、伤人等事件[1]。
在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知情欲,事件发生后,如果信息不通畅不公开,那么将极大激发人群对于信息的探究意图,对无法正当或从官方获取的消息,群体会另外寻求咨询通道,这就给流言和传言小道消息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把握第一时间信息的掌控,哪怕后期官方发声想对不实信息进行更正,也会被群体认为是为掩盖而粉饰的说辞,不良信息更是会在居心叵测的引导下制造更大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本能,如果事件发生在周边或者事关自身代表群体,大学生会很自然的在事件发生后积极关注事件对于自身利益的短期和长期硬性,此时,官方及时有效的消息公布和有效指导,会有助于稳定人心,稳定事态,促进凝聚力,否则,会造成恐慌加剧,甚至使已然发生的突发事件变得更加复杂,难于处理。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的理论依据
逆转突发事件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改变失控的思想和行为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而可行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介入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作为支撑的,具体体现在:
2.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根本,是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从人的本质学说[2]看,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诸多客观因素反复作用头脑的结果,而这就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的可行性;从质量互变规律[3]看,突发事件产生变到质变的进程,诸多危机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完成由量变转为质变,可以说突发事件的发生是阶段性发展的,可以分阶段地进行干预,而这就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的阶段性;从政治经济学理论看,一部分突发事件是需要结合其各方利益关系统筹把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突发事件与经济关系存在的深刻联系,能够助力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4]。
2.2 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突发事件发生过后,人们经常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美国心理学家Gilliland和R.K.James在《危机干预策略》提出了三种心理危机的干预模式:一是“平衡模式”,危机中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的人们,需要帮助重获平衡[5];二是“危机干预的认知模式”,改变认知中的非理性部分,强化理性思维,改变失控状态[5];三是“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帮助求助者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融合,改变现有失控的行为和态度[5]。突发事件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心理引导和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3 管理学理论依据
危机管理学认为,危机从发生到消亡,一般要经历潜伏期、暴发期、持续期和解决期四个时期,而应对危机,最有效、最关键的节点在于预防性干预之上,针对潜伏期采取措施使得突发事件能够实现防患于未然。危机管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但其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展,包括全局性原则、科学合法原则、预防第一原则、主动面对原则等,一般而言涵盖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预案)、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这几个步骤,危机管理学理论通过预防、准备解决、恢复四阶段,为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2.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撑
社会实践中,因为有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出发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政治优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是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作为这种作用的外在集中显露,具体细化为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导向、动员、保证、育人、协调和激励等各个方面[4]。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突发事件的挑战
目前在校的学生群体,是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原住民”的“00后”,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逐步呈现出矛盾性、多元性、功利性、自主性等特性,面对大学生群体,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可谓是肩负重担、挑战重重。环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带来了诸多变化和挑战,同时其本身也存在着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层面的不足,教育的时效性与实效性有待增强[6]。而突发事件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事件性契机和丰富的教育素材,突发事件的发生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提供了改进与探索的空间[7]。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介入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突发事件对于高校的危害可谓是巨大的,并且造成的影响的持续时间也是长期的,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快速应对,而危机动员可通过动员人员和资源,争取短时间内化解危机,因此高效的危机动员是突发事件得到有效应急处理的强大保障。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高效危机动员的有力途径。
在公共突发事件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事件,以全面、科学的视角分析事件本身,传播正确价值观,保护大学生能经受住突发事件的恶性影响,同时确保大学生在事件中不信谣、不传谣,促进事件顺利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社会动员来整合各方力量,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教学素材,在对抗事件的过程中,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事件性素材,有效利用事件的教育转化,将坏事转化为好事,进而实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的捕捉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异动的信号,及时的从源头上进行疏导,将具有倾向性、破坏性、苗头性的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预案和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完善化,并不断走向成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