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数控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2022-03-16刘光定薄青红
刘光定,薄青红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1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是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2020年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数控技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更是支撑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秉承学院厚德、精技、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树立学生强技报国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深入挖掘提炼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实训和课堂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让学生在培养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同时,以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思政融入教学内容,培养具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责任担当、严于律己”等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工匠”,让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2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设计
根据数控装备制造及维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技能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调查及数控装备制造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机械制造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相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融入行业资格标准和1+X证书的相关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按照数控装备制造工作流程为线索来进行设计。
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充分寻找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中,只有被学生消化吸收理解,才能达成课程思政目标。采用讲授法时,在课堂上从导入、讲授、实施、小结、作业、复习等各个环节找准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力求入耳入心。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分别采用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模式将课程思政由课堂拓展到课外。
(1)项目教学法:综合性课程设计是学生对所学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基础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升,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程设计分解为多个隐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实际项目,按相应教学进度逐步启动,同时成立课程小组,在组长带动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法:部分项目知识点内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布置课前网络学习任务单中,适时补充一些课外延展内容,如专业相关的“大国重器”“大国工匠”和科学家事迹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角,与老师共同探讨知识点及疑惑,老师在主导启发学生的过程中,站在关键历史环境和场景下,让学生体验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艰难的同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包括头脑风暴、问卷、投票等。针对头脑风暴,结合理论知识点精心构思题目,例如怎样坚持自主创新设计应对西方的技术壁垒。在课堂的案例中宣传优秀民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史,适时发起对那些备受西方欺凌的科技企业的投票支持。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专业知识、技能获得进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细致耐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注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基础上,也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起着促进作用。此外,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统计学生学习情况,不断优化资源、修正教学教法,增强文化育人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
3 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
数控课程作为高职高专理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具有授课范围广、听课学生人数多的特点。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要求,在院系指导下,老师们可以成立机电系“课程思政”建设小组,使专业核心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协同,将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实现了“以文育人”的隐形教育。
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由多种角色的成员相互协作组建。既有对专业知识、中国科技制造文明史、数控技术发展史、科学家事迹有丰厚知识储备的专业教师,也有能够将德育教育融入数控加工知识教学中的德育教师,还有与学生联络紧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的辅导员。
团队成员相互协作,立足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提炼专业核心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3.1 打造结构化课程思政教师团队
机电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作为课程思政导师参与教研教改混编,成员专业能力和思政能力融合,以“四有”标准铸魂,做到“四个相统一”,成为“四个引路人”。
3.2 构建“一书一课一空间”课程思政教学数字化资源平台
思政元素融入教材、教案、课件、微课、试题,案例、图片、动画等数字化线上教学资源,构建多端互动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
3.3 创新“党建带课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以“强技报国”为价值引领,以培养德技兼备的“新时代工匠”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带课建,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课程建设模式。
3.4 开篇凝神聚气,爱国情怀内化于心
课程导学是一门课的开篇,概略介绍本门课的主体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否成功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的机械制造史、近现代“中国制造”的快速赶超史和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史,特别重点介绍大连机床发展史,展示大国重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荣誉感。用生动的案例吸引人,用激情的讲授感染人,在师生间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共鸣,为学生学好这门课、接受教师的价值引导奠定了基础。
3.5 依托分组教学,渗透工匠精神,挖掘创新能力
以服务地方产业、夯实专业基础为目标、以各类数控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和程序编制为主线,把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基础的基本理论、方法进行分解整合,将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注入其中,以具体的数控加工零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教学法,以点(组长)带线(小组),以线(小组)带面(全班),进行工艺设计和程序编制,完成工艺编制、程序编制、仿真加工、实际加工以及检测评价。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和爱岗敬业素养,同时增强了“爱拼就会赢”的自信,深度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6 专业数控核心课也能上出民族自豪感
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老师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内容,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设计,深度拓展专业核心数控课程原有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专业核心数控课程自身特色和近现代发展特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开展课程设计。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专业数控核心课并不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如何把这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讲得生动,并且把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进去,让学生愿意听而且听得懂,这对于所有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专业核心数控课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生产的课程,而一旦与生活贴近了,就会很有意思。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举例子,在教学中穿插我国的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实例,如大国重器:辽宁号航空母舰、C919大飞机、歼15等,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从数控核心课知识入手,立足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同时,收集教学反馈。布置结合制造发展史的学期调研报告和教学专业课,并且开展了问卷调查,获取专业数控核心课课程进行数控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4 结论
总之,专业数控核心课程进行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掌握逻辑缜密的思维方式及科学严谨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法,同时还潜移默化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做新时代的大学生,既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又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