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教育模式 追求高效化学课堂
2022-03-16李东元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高坝中学
李东元(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高坝中学)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班额人数大,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向学生灌输较为理性、抽象的知识,容易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枯燥,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教学中心,摒弃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科学教育模式,进一步强调教书和育人的和谐统一。
一、创设开放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空间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明确化学学习的真实目的,体会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下册“金属材料”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不同梯度、较多层次的探究空间。在创设探究空间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金属材料的学习需求,选择不同的空间进行观察、分析。有的学生想探究铜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教师可以为其提供开放的户外学习空间,带领学生去铜厂或铜制品加工店,观察金属铜的使用情况。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加深学习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室这一封闭空间,为学生提供不同金属的样本和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使用情况,并结合书面实践研究资料进行科学思考,丰富有关金属的化学认知。
二、丰富化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参与意识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针对一个活动进行科学探索,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寻找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意识。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找准个人的角色定位,增强科学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运用的学习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让学生围绕“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这一问题进行酸碱实验,从而掌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内容,探究变色规律。当学生了解了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花瓣和果实的浸出液也可以作为指示剂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制酸碱指示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了解了植物色素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并且将其滴入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中,通过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掌握酸和碱的主要分辨方法。在这样的化学探究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高效掌握有关酸和碱的化学知识内容。
三、设置化学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探索分析能力
为了发展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设置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中启发科学思维,并不断地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所思所想,真正让科学探究活动发挥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时,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化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掌握从天然淡水中获取洁净水的方法,在问题的启发下学会简单地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培养了敢于实践、勤于思考的化学能力。在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自来水厂的净化处理过程中为什么会加入明矾?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交流,让其关注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此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胶体凝聚的化学方法,有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天然水中常含有悬浮物和胶体,加入像明矾这样的絮凝剂,既可以凝聚天然水中的胶体,又可以吸附部分悬浮物。在带领学生学习混凝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明矾、铁盐、亚铁盐为什么能够净化水”作为学生的任务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明矾的净水原理:明矾的主要成分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它溶于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铝胶状物能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起到净水的作用。在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提出问题:为什么亚铁盐的净化效果没有铁盐好?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并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假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试举出几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杀死水中细菌的简单方法”“如何从天然水中获得自来水”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与交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并在与其他学生的讨论、探究中得出问题的答案,深化对本节课的理解。
四、有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信息整合能力
如何科学、合理地归纳总结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果教师只向学生渗透化学原理,而忽略归纳总结的过程,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会较为零散,教师也无法通过归纳总结来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知识漏洞,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相应化学理论知识的细节填充,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学生要了解常见的化石燃料和有机化合物,掌握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天然气、煤和石油的图片,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化学燃料的范畴,再引入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促进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分类及特点。在学生辨别化石燃料和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整理化学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理解。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处理,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深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探究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思考“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这一问题,由此让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一重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人类对能源的使用和开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加高效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创新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探究氛围中,形成科学思考的学习意识,调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秉持科学教育理念,把握适合的教学时机,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大胆开展探究活动,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