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渗透的小学德育教育探究

2022-03-16郑兆忠辽宁省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情感

郑兆忠(辽宁省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有效的德育教学策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以德育为中心开展情感渗透的主题活动,注重将德育实践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一条可行之策。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指引着班级制度和班级文化的建设。同时,德育教育也是一种微观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式教育,具有周期长、影响大的特征,其效果无法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耐心,才能有效推动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发生系统性变革。

基于此,文章详细梳理了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感渗透的小学德育工作的路径构想,以期为教师今后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品德素养有待提升

小学是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家国情怀、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都还很淡薄且有所欠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自我评价并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开展有效的情感渗透式教学活动。目前,虽然学生的品德素养总体上呈现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外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为此,教师可以将弘扬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和普及法律常识的标志性活动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深度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家国情怀,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最终助力家庭、校园、社会一体化德育教育的早日实现。

2.教师对德育教育认识不足

当前,大部分教师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单一,而且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研读了大量有关小学德育教育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普遍缺乏对德育教育的正确认识,怀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和教学考核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落差,导致在教学中学生缺少代入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引导浮于表面,德育教学实效性不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文化知识说教式的灌输,过分注重自身教学的主体地位,甚至占用德育教育时间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就目前德育教育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教师的综合素养,还是其理论水平都还存在不足。很多教师都缺乏德育教育的工作经验,无法彻底掌握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实质。二是很多教师始终愿意依靠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之间鲜有必要且有效的沟通、交流,对学生没有耐心,没有真正有效的情感渗透与人文关怀,这样无疑阻碍了小学德育教育的科学实施。教师是学生人格形成和理论学习的引路人,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不达标的教师队伍,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基于情感渗透的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基于情感渗透的小学德育教育的内核是要感悟、提炼、获取情感元素,并加工整理为个体可以接受的情感信息,以诱发情感共鸣,从而指导个体行为。针对上述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情感渗透与小学德育教育相融合,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1.创新教育方式,培养自我意识

当前,随着国家与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空洞的道德说教事倍功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校应当建立更为健全的德育教育机制,重视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定期举行道德素养测评考试。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满足学生的情感诉求。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掌握学生的情感活动,最终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等内在素养创造条件。

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决定了德育教育策略制定的走向。实践活动对改善学生德育意识淡薄的现状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节日或者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氛围。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在母亲节,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恩;在课堂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并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其进行情感体悟,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契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经由情感的指导与渗透建立起学生的情感脉络,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怎样通过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2.转变传统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在德育工作被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的今天,广大教师应当对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认知,以科学的情感渗透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再以实践践行理论,形成双向的良性循环。德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自身道德情感的表率作用,借助学校打造的学习与培训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在强化自身作为榜样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还应当革新教学方法,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使之与学生的情感相互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关心学生,推动学生知识与情感的内化,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方面也要借助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为小学德育教育有效进行情感渗透增添新的活力。另外,学校还应当定期对在职教师的岗位技能和道德素养进行整体测评,鼓励教师继续创新与提升。

三、结束语

情感渗透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小学教育体系的内部变革,正逐步成为小学教育体系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将德育教育辅以情感渗透,既迎合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又践行了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情感渗透对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我们必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德育、人文德育之路。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