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研究:记忆叙事与理论视角

2022-03-16江爱华

关键词:花腔曲调剧种

江爱华

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传奇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①孔尚任著《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1页。。此论给戏曲定了基调,他认为戏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黄梅戏自诞生、流布到勃兴才百余年时间,其戏文造诣和表演艺术无法与昆曲争胜,然黄梅戏源自民间,写市井细民之悲欢,演村夫村妇之笑谑,曲调委婉,戏韵悠扬,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戏迷观众口誉之而心乐之,详之于耳,播之于口。黄梅戏研究亦紧步其后,王兆乾编著的《黄梅戏音乐》,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集腋成裘,对黄梅戏唱腔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对其唱腔源自青阳腔、老徽调、凤阳花鼓和民歌部分皆做了集注。凌祖培的《黄梅戏曲调》主要从黄梅戏花腔小调和本戏中抽出固定曲调,对其花腔曲调和平词进行剖析,分析研究花腔小调和黄梅戏平词的音乐类型。陆洪非的《黄梅戏源流》重点论述了黄梅戏剧种从诞生、流布到勃兴的发展过程,对黄梅戏发展清晰梳理出三大脉络:从采茶歌到黄梅戏,从农村“草台”到城市“花台”,从民间小戏到地方大戏。金芝的《编剧丛谈》侧重于戏曲剧本创作实践经验,在舞台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优秀剧作,正面阐述“应该怎么写”?论著中列举了黄梅戏剧本创作实例,为黄梅戏剧目创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时白林的《黄梅戏音乐概论》结合黄梅戏唱例对黄梅戏音乐的历史沿革、黄梅戏音乐的分类和构成、黄梅戏主腔的联用、黄梅戏声腔的运动规律等进行细致的阐述。论著之外,黄梅戏名家纷纷坐而论道,探讨剧种的起源,研究黄梅戏与青阳腔、傩戏的关联,对黄梅戏剧目进行个案研究,等等。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论文有王兆乾的《浅谈青阳腔及其亲缘剧种的影响》《黄梅戏流行区的古老戏曲池州傩戏》,洪非的《黄梅戏的前景思考——以青阳腔的盛衰为鉴》,班友书《黄梅戏本戏探源札记——从明成化词话到〈卖花记〉》,金芝的《剧目建设与戏曲振兴——从黄梅戏剧目创作和演出谈起》。现有黄梅戏论著、论文对该剧种的音乐、文本、源流、创作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对黄梅戏发展前景进行了理论思考。

一代学人灿若星辰,是个中人论个中事,著书立说各领风骚,黄梅戏研究一度辉煌成果丰硕。当下的黄梅戏研究不再如前辈学人之纵横开拓、开山立派,而是趋向内敛,也鲜有专著面世,研究多集中在资料的整理和对黄梅戏剧种做出概论性论述。颇为可喜的是黄梅戏研究的阵营里不断涌现生力军,本期刊发的《黄梅戏“戏改”工作与黄梅戏起源》《安徽黄梅戏场域的历史变迁与审美特质》两篇论文,学者们或立足于田野调查,从实践入手对黄梅戏老艺人进行访谈,或立足于理论新视野,审视黄梅戏发展的现实之困,力图探寻黄梅戏发展的新路径,呈现出黄梅戏研究的新思路。访谈亲历人,述录当年事,为黄梅戏发展保存资料;开拓新视野,探寻黄梅戏发展新思路。黄梅戏作为主流戏曲剧种,以其鲜活的面孔生机无限地活跃在当下舞台上,当下学者们应对其生动的表演实践加强理论研究。“黄梅戏研究”专栏热忱期待专家学者们赐稿,共同推动黄梅戏研究的学术繁荣。

猜你喜欢

花腔曲调剧种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布谷鸟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相逢在海边(花腔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