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3-16宋大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教学方式

宋大力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泰安 271000)

1 背景和意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政治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使高校“课程思政”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国所有高校逐渐掀起了“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的热潮。高校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改革正是基于此背景展开的。

2 《社会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实践回顾

2.1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理念和教学改革思路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渠道,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发挥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心同向,协同育人,达到教书育人效果。

《社会学概论》基于课程思政的理念,践行社会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要求,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模式探索,充分利用社会学知识体系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和内容,使学生形成社会学的整体认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分析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依托课程思政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根据《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总体要求,对《社会学概论》教学优化设计,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与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紧密结合等措施,形成课程的思政全覆盖,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教育协同的教育功能。

2.2 《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分析

《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与思想意识和政治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学概论》在承载课程思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的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优势。二是内容优势。

2.3 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社会学概论》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遵循着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思政元素的思路,确保思政元素能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而言,首先将课程各章节内容细化,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对政治方向、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和德育内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挖掘,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嵌入思政元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生搬硬套,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

2.4 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协同

讲授是传授知识、理解理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由于社会学概论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再融合上课程思政元素,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全面细致地讲授教材所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保证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同时与思政元素密切结合起来进行解读。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建国初期,我国在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下确立了优先发展工业的目标,因此拉大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但我国也没有出现其他国家大规模的城市贫民窟问题,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一直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和优惠缩小城乡差距而努力,尤其是21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等政策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城乡差距,我国的城市化总体而言是稳健而有序推进的,没有出现像西方、拉美以及中南美洲国家的城市贫民窟问题,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城镇化,所取得的城乡建设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和伟大创举,通过深入讲解让学生增加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课堂讨论法是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和互动机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如讲授社会角色和角色冲突后,组织学生围绕着大学生角色要求是什么?如何扮演好大学生的社会角色?现代社会存在哪些性别角色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开课堂展开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自己当前和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思政元素通过恰当的形式和载体呈现出来,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打组合拳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课程思政效果。因此,除了讲解和课堂讨论,在《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和主题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组合,比如围绕贫困和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贫困状况和人口现状,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所在社区贫困人口的数据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个案访谈了解所在社区老龄人的需求以及社区养老的现状、通过文献研读、视频等方式了解我国精准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及重大意义,以小论文形式考查学生对“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体现出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人文关怀的理解等。同时,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把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运用了线上线下的教学平台,把课件、文献和视频资料、作业发布到超星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课下研读观看;把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也纳入了课程思政大课堂之中,在学生每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一个现实关注点,以此为选题,通过观察、个案访谈、口述历史、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收集资料,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利用认识实习参观访问,带领学生去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了解城市的发展变迁,城市化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参观伊金兰牧场,了解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和观光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看到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农村面貌,这些都是深刻生动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教育。

3 总结与反思

回顾《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专业教师首先进行了课程思政理论的系统学习,加深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政治理论素养提升,提高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确保课程思政方向正确,不走偏;二是通过文献、调查研究、现场观摩学习等多种途径,梳理总结他人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进行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尽量避免课程思政的显性化和形式化,避免“让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的说教和灌输,提高思政实效性。三是下大功夫挖掘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让思政元素自然嵌入课堂教学中;四是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把思政元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呈现出来,充分使用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把社会实践、实习纳入课程体系中,尝试采用了课堂讨论、个案访谈、小论文、文献研读、视频、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口述历史等方式方法,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地位的发挥,激发学生对社会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德育的养分,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社会学概论教学方式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青铜器辨伪概论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