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分析

2022-03-16刘志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律院校高职

刘志慧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8)

针对现在社会上专业的法律人才稀缺这一现象,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法律课程,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师教学上,侧重点大部分在理论教学,而忽略了进行法律实践教学,即便有些学校设置了法律实践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只是从单纯的案例讲解或者在教室内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讨论,实践教学并不规范。因此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工作者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不断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法律课程规范化,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1]

1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1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过硬、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后就应该对自己日后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然而现阶段有些学生对于入校后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对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认真,没有主动将法律理论课程进一步在实践过程当中深化的自觉性,在课堂学习当中积极性不高。此外,有些学生并不能真正意识到校内的法律课程学习在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当中发挥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侧重课程所能获得的学分,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扎实掌握。且由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以技术型专业为主,比较倾向理科而不重视文科人们素养的培养,学生认为对于法律类的课程只需要掌握理论即可,对于法律类实践学习动力不足。

1.2 法律课程设置的问题

在法律课程教学当中,实践教学对学生法律理论的掌握、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一些《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诉讼程序》之类的课程中,如果只以理论的形式进行详解,学生无法很好的了解具体的文书书写形式和诉讼程序,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如何在撰写法律文书的过程中将诉求写得更加精确,采取何种写作方式才能更好的维护当事人利益。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安排当中,对于此类的实训课程较为欠缺。此外,学生要想更好的掌握法律理论,配合课程进行的实习必不可少,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由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于学生实习的安排往往流于形式。并且在对于学生法律课程的实习安排中,还存在着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实习所制定的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实习过程中实习教师对学生疏于督导等这些问题,使学生即便参与了实习,对于法律业务也并不熟悉,实习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1.3 教师认识的问题

当今时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拥有高超的实践技能,才能在就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2]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对于实践课程的认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侧重于理论性的法律教学会导致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的认识到法律在实践当中发挥的作用,也无法通过实践学习对法律知识灵活的运用。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法律仅仅是依靠一句句的法条与口头辩论赢得官司的胜利,却忽略了律师除了要拥有扎实的法律条文积累,还要经过大量的法律实践积累经验,因此教师的错误观念,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当中实践教学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2.1 转变法律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改革法律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最基础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教学观念上的转变,从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实践型法律人才这一角度出发,对现有的法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立足社会需求,建立科学的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明确法律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够运用法律解决矛盾冲突、为大众伸张正义、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性人才。因此法律课程实践教学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基本理念来构建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加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

(2)改革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该以法律专业的职业能力为基础,从多方面综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高职院校当前的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实践教学不能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也不能是对中专教育的简单发展,必须要依托现阶段法律人才市场,合理定位,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所要达成的素质结构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划分,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设置专家组必须要深入到司法实务部门当中,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从各单位数据材料了解清楚法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岗位技能,将这些反馈信息作为法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点,在法律课程制定当中包含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对学生知识结构及法律知识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注重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当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 增强法律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做好法律课程专业实习

在高职院校法律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法律课程平时的实务教学之外,学生的专业实习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专业的实习能够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校内法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也要在校外与各种律师事务所、公安局、检察院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正规的实习。[4]

首先针对校内的法律课程实务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虽然现阶段凡是开设法律专业的职业院校,都设立了模拟法庭,但对其的使用效率并不高,并且对于模拟法庭的使用流程并不规范,因此模拟法庭发挥的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强。[3]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利用模拟法庭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开庭前的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等,在角色上也可以划分成法官、律师、陪审团进行正规的庭审,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法律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状态,在切身体会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纠正。

在学生实习上,学校可以联合校外法律机构在校内设置针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可以对外开设法律咨询、律师服务等业务。第二部分是对内可以让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援助中心轮流值班,形成针对学生的法律实务训练基地。法律援助中心可以与法律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训的过程中通过参加援助中心的法律咨询业务更好的在实践当中融会贯通。

2.3 加强法律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认识

在整个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更好的开设法律实践课程,就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法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首先,在校的法律专业教师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大量的法律实践案例,关注司法改革当中的热点话题、关注司法实践当中的技术性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学校应该鼓励现有的教师队伍参与各类法律实践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外坚持一些律师工作,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案例之后,才能为学生开设更专业的法律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当中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将法律条文、法律理论应用到法律实践当中。

此外,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法律课程教师到当地的法院、检察院等法律部门进行交流学习,通过经常与法律实践前沿工作者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法律实务界的最新话题,弥补法律教材与生活当中的最新实际问题脱节的缺陷。最后,对于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还可以邀请一些法律实务部门工作者来担任实践课程教师,例如可以借鉴上海公安高等专科院校,从学校所在地的律师事务所、司法部门挑选一些工作人员给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能使实践课程的教学更加专业,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教师资源使实践课程与学生后期实习更好的衔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从事律师助理、法院书记员、基层法律工作人员等,这些工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实施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所要采取的必然措施。[5]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积极建设校园内部法律实训基地、积极引进法律课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学生法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快速适应法律工作岗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法律院校高职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