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开展自主实验教学探究
2022-03-16毕立志
毕立志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蓝城小学 辽宁·大连 116000)
0 引言
新课程发展目标要求新时代教育教学需要重视创新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元教学内容,提升学习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中,创新研究不仅仅要求以上效果,还需要协助学生在趣味性综合性均比较强的学习中掌握更加丰富而全面的科学原理,使学生能够产生自主的探索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以观察和操作为主,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现有问题分析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在教材的教学安排中几乎每个课时都有实验操作,涉及科学实验时常常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在科学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尽管有较详细的操作步骤,通俗易懂,使学生易操作,但实验思路和方法单一,损时耗材,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未经历探究过程,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
其次在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学条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实验材料和装置老旧,灵敏度差,学生很难及时完成实验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总结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实验内容对实验教具进行创新改进,以便增强对比性,提高实验效率。但是改善教学条件这样的情况同时增加了教师准备教学方案的难度,也有可能影响其他教师教学的使用。
2 创新实验内容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内容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实验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方法研究下,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喜爱度[1],需要教师充分的研究科学且有趣的实验项目,利用多维度的研究阈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学方案的创新,每一课针对当下课程教案的分析中发现,教案的指导是普遍适应于教学,但每一个学校条件和学生基础都是相对独立的,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每一课的实验内容以及本校学生的学习背景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实验,使科学实验达到更加有效的结果[2]。当然,科学实验的根本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分层次的设计实验阶段,使学生能够领悟科学实验的魅力。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主导,通常在已知的科学结果下进行导向型教学实验,在这样的操作中,容易导致学生单一的思维方法,而不能发挥探究科学问题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因此学生往往对科学实验的结果和效果兴趣不高,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允许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创新的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允许学生犯错,通过总结错误提取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教材目标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实验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个内容也同样是最基础的环节,教师如果仅针对内容要求而教学,难免流于形式主义,学生通过书本的讲解,同样能够对该知识点具备基础的了解,但是教学内容的扩展应用应该是当下教学的重要考察因素。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3 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实验是非常有特点的,学生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但是科学实验的过程也许很漫长才能得到结果,因此有些学生容易产生好奇的心思,自发的进行其他延伸的验证,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的这种表现,因为科学研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优秀的历史变革性的科学研究恰恰存在于便于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可以从学生的表达中协助学生完成实验验证,既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也能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求证的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索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找到探索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寻找探索的乐趣,进而得到科学的答案[3]。
4 小学科学自主实验教学的有效应对策略
4.1 尊重学生本体教学地位
学习的本体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教。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代替学生的感受。我们可以试想以教师为本体的情况下,学生如何能够有效的收获知识、提升素养与能力呢?又何谈获得长远性的进步与成长呢?为此,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之中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认真分析与探索,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切实提高与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进而获得可持续性的长远进步。作为小学科学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自然也应当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进行具体科学实验的操作。这将是提升我们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推进小学生以实验为载体更好进步与成长的有力切入点。笔者在自身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就很好地践行了上述观点,学生的反响较好。例如,在教学“冷和热”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笔者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去分析冷水和热水的情况。在认真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水受冷和受热的不同表现,通过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把握水的温度,并且自我感受不同温度的水的表现。对此,学生的学习认知会更深刻,且要远远优于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科学实验所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
4.2 发挥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不同的科学实验具备不同的性质,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为学生更好地进行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服务。为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不能只是就那些易观察、易操作的实验具体开展,而应当注重那些同样起到良好科学教学效果的实验内容。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充分的科学实验探究内容,让小学生爱上科学实验课,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有收获。笔者在自身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就会积极发挥多媒体实验的作用,合理面向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学“地球、月球与太阳”这一章的内容时,不少科学教师习惯于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却会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为学生直观、生动而形象地展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整个动态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对太空、星球以及天体运动这些知识的认知也更为深刻。发挥媒体实验作用,推动学生更好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性很明显。
4.3 结合生活的科学实验元素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积极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丰富科学资源,以此为契机创设学生所熟悉的、倍感亲切的学习情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科学学习与自身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迸发出持续科学学习与探索热情的同时,全身心地融入高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之中。笔者在自身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也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与资源进行科学实验操作,这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4]。例如,在教学“昆虫”这一章的内容时,《庞大的“家族”》《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等生活化的场景教学中,特别是《养昆虫》这一节的知识时,笔者便引导学生在家里尝试利用易得的容器进行蚕的养殖。学生在家庭中待的时间也非常长,在充分的时间内从最开始入手,一点点认真观察,观察蚕这一动物短暂一生各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科学实验热情明显增强,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观察积极性大涨,更为重要的是在该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蚕”的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这便是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们进行充足的科学实验,带给我们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意义与价值所在。
5 总结
本研究主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实验材料进行教学的创新,通过自主设计并反复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成果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实验创新是指在初步了解了课本中基础实验的科学原理后,萌发的符合科学原理的一些创新思想,且根据所思所想以及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