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社区工作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16朱晴晴孙兆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思政社区

朱晴晴 孙兆尹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如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当下思政教育的方法引领。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社区工作课程是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区工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价值伦理,也有助于基层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基层社区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而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组织及社区基层输入了人力资本,是加强社区管理,进行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社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塑造具有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的治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1 社区工作课程思政育人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存在的一些声音也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展开,薛桂琴[1]对此总结了两种阻碍因素,一是围绕知识探索和传递,认为思政教育干扰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二是围绕人类精神培育和完善,认为思政教育消解了教师的课程权力以及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从课程思政的主体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三个维度充分论证了课程思政的意义和价值。

张和清在《以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2]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社区面临不同程度的衰败状况。社区工作应该转换思路,从以问题/需求为本转向以资产为本,从外部视角转向内生动力的挖掘。我们在进入社区之初,眼光不应局限于去指出这个社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社区居民存在哪些需求,而是应该去挖掘社区存在的人文、地理、产业、景观、历史等的资源要素,通过一个切入点去滚雪球式的产生良性的连锁反应。

1.1 助力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区工作课程有机融合,既能够增强大学生关于社区认知和社区调查的能力,增强对社区的关照意识,又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曾经比较多的是以思政课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形式有其益处,即思政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都比较强,但也有其弊端,立足学生层面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即学生主观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分开,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关度不大。将思政课融入社区工作的专业教学过程之中,能够促使学生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从价值层面和伦理层面提升专业知识的深度,也有效助力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1.2 有助于学生形成专业价值素养

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判断是明确的。思政元素融入社区工作课程,具备极强的立德树人教育意义。思政元素的融入,更加有助于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加自觉主动地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打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1.3 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情怀的职业素养

高校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各行各业未来的从业者的过程中,行业职业伦理的培养极其重要,那是学生步入社会任职从业的基本要求,挖掘社区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品质,通过案例、视频、实践、讨论、比赛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工作课程,能够培养社会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怀,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树立学生个人的人生目标和道德素养有积极作用。

2 社区工作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视角,有助于扭转传统社区发展的视角盲点,也有助于社区内生动力的激活和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的转换,对于社区工作而言意义重大。社区工作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三部分,第一是社区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历史过程,这一部分包含了国内外社区工作的缘起和理论基础。需要承认的是,之前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实则不然。首先在社区工作的思想方面,传统文化中关于社区的发展、社区组织、社区照顾、社区行动等工作模式,都存在丰富的思想理论基础。例如《礼记》中的大同思想,涵盖了老人照顾、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就业服务和社会救济等思想。墨子提倡的爱人如己的“兼爱”思想,以及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实干精神,对当今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这些思想成为社区思政元素的重要来源,也有助于打造学生丰富的多层次的精神体系。

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首要是遵守职业道德伦理。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坚守承诺,保护好服务对象等。其次是本土化和创新精神。社区工作需要立足社区的实地调研,社区工作者需要与社区人员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并从社区的资源出发,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达成伙伴关系,并发展出适应中国社会、能够解释城乡社区,具有本土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概念和理论。最后是精细化服务的精神。社区工作者需要丰富自身的发展、策划与行动能力,能够提供精准化的、精细化的社区服务。

第二是社区工作的模式。不论是社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还是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工作的各种模式都体现社会工作者帮助那些有需求的人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其提供专业服务,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服务意识、有专业技能,能够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社区工作的这些模式,要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必须从实际出发,从社区民众最关心和最迫切的问题出发,从立足社区建设成为一个有情怀的社区目标出发,以社区居民为本,着力挖掘社区内部的有效资源。针对社区的不同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并从中培养具有情怀的、灵活的、富有创意的人才。情怀是社会科学的魅力所在,它表现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生命价值的维护,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它包括人本身的亲近感,人类对生命、健康、尊严的自然关爱。作为以社区为本的整合的社会工作者,情怀尤为重要,而且要更稳定、成熟和丰富。因此在社区工作的教学和实地调研活动中,要不断融入情怀的因素,挖掘现实案例中的情怀表现,通过具体的人物事迹出发,在学生中宣传正能量和情怀的价值,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情怀提升对于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性。这种人物榜样不仅可以从专业视角出发,也可以结合感动中国的案例,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寻找榜样的力量,增强思政融入的落地性、丰富性和亲切感。

第三是能够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在未来能够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问题、服务社区居民、促进社区整合,创新新时代社区治理模式。方法的掌握是基础,如何在方法中融入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内容与社区工作课程的方法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作用。方法讲求严谨扎实,这其中的联结点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宣扬。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包括服务的意识,有助人自助的精神,能够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踏实奋进。客观而言,社会工作者较之普通公众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可能具有更强的敏感度,社会也对其寄予厚望。因此在社区工作的方法论教学和研讨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从专业方法的精神出发,将方法与实际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根据相关知识点灵活引入一些社会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近两年的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也出现了典型人物和典型社区案例,通过案例的分解和讲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提升学生走入社区、常驻社区的意识和本领,从社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到社会责任感。以“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德育体系。

3 思政教育融入社区工作课程的路径

3.1 提高任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增强教师的引领意识

在社区工作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起到引领者和专家的角色。教师对所授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程度和深度,决定了该课程思政融入的适宜度和紧密度,也决定其所授课程是否能够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3]。当然,这一点也受到教师对此态度的影响。从实际出发,社会工作专业是带有价值判断的专业,社区工作课程本身带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关照社会现实,因此专业授课过程中的思政融入同时也是专业价值判断的体现和发挥。就地方高校而言,社区工作课程可结合的维度可以更具体,更体现社区工作的地方特色,也更加需要提高任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和引领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任课教师增强思政育人的自觉性,坚定思政育人的信念,坚持智育与德育同样重要。二是,任课教师需要提升思政育人能力。社区工作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在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内容布置、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尽可能地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所丰富和强化。三是,任课教师在此过程中处理好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比例,既不喧宾夺主,也有效体现价值塑造。

3.2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思政力求以大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专业知识、现实生活、精神价值三者间的有机整合,进而形成完整的个人体验,培养整体的综合的人格与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社区工作课程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通过案例、讲授以及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的融入到社区工作课程的专业知识点中,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和价值培养的整合。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参与思政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这样学生也有能力参与教学过程,他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愿及配合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社区工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把握社区的具体运行模式及面临的真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和接触社区工作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步骤。如何将思政教育与社区工作实践课程相结合,需要灵活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将新时代的思政内涵融入实践课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服务居民,培育居民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国家的思想方针融入到社区治理中。

3.3 完善社区工作课程思政的考核体系

社区工作的课程考核体系也要有效体现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具体而言,主要是如何加强和体现过程考核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和结合程度。第一是社区地图的绘制,要有效绘制出详细真实的社区地图,一定要走访社区,了解社区,实地调查。第二是社区策划。需要加强调查,清楚把握社区内的资产资源,从实际出发。第三是社区发展道路的选择报告的写作,要体现服务精神、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总之,结合社区工作课程本身的特点,融合思政元素,将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的课程质量,也有利于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思政社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思政课“需求侧”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