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究

2022-03-16周进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周进美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非常多元化,民办高校便是其中一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我国民办高校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现如今,民办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独特性,其学前专业和公立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有所区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此,民办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要具有过硬的综合实力,可以对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保证学前教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帮助人才可以顺利进行就业。

1 民办高校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必要性

1.1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需要具备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想品质等几方面的素养,在专业知识方面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学前专业的教学来说,兼具理论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1]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层是指自然科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在具体的生活、生产当中实践而来的。第二层含义是指教学实践,即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并且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到言传身教。由此可知,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1.2 专业化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学校都在不断进行扩招,尤其是民办高校,为了能够取得经济利益,大量扩招学生,使得学生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都是从事幼儿教育,这将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因为职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学生如果不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素养,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并且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这就体现出了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重要性。

2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民办高校大多都属于新学校,办学时间比较短,没有经历过长期的积淀,所以在教师队伍方面呈现出了不合理的情况,不论是教师的年龄、学历还是职称都相对较低。而且从我国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在毕业之后便进入民办高校进行教学,严重缺乏实践经验。而且在民办高校当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本科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较少,所以在学历结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最后,在民办高校当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大多都是将要退休的教师,而且数量也较少。如果这些状况无法及时得到改善,必然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状况。[3]

2.2 缺乏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

现如今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民办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大多都职称较低、学历较低,所以更需要进行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很多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无法支持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再加上很多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并不重视,所以导致学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另外,虽然有一些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培训比较重视,但是培训内容大多局限在学历提升方面,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硬实力,所以教师培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3 忽视了对教师的心理激励

不得不承认,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也都接受过专业的、良好的教育,所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定的关怀,进而从精神层面对教师进行帮助和激励。[4]从民办高校办学现状来看,很多学校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严重忽略了教师的心理特征和教师的个性。而且在民办高校当中教学,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比较高,教师的空闲时间比较少,因此教师很难在工作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一情况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忽视心理激励,无法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就无法让教师对这一岗位产生归属感,教师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2.4 缺乏健全的教师评价机制

通过对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停留在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考察的阶段,极大地忽视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其他能力。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工作方面主要是对教师的上课课时数量以及授课的门数进行考核。[5]长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教师被迫完成教学任务和教研任务,将其当成一项任务,这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这样的评价方式并不利于教师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忽略了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身心健康等。

3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3.1 完善教师结构和教师培训体系

要促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培训体系。从教师结构方面来讲,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小、职称较低的教师,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时候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学校应当提升教师聘用标准,招收高学历、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还需要优化职称评定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还需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实践、思想品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培训。最重要的是,民办高校要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并且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全面提升。

3.2 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当中的教师大多都是毕业之后就任职的,存在着缺乏实践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际存在的问题由于教师缺乏经验,也无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因此,为了解决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可以与社会上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达成合作,为这些教师参与培训和进行实践提供场所,[6]积极鼓励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走出学校,到真正的学前教育课堂进行实践,即从大学教师转变为幼儿园教师,到真正的幼儿园一线进行实践,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进行研究,防止自己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契合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

3.3 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的时候,高校可能比较注重工资激励,虽然这种单一的激励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但是这样的措施并不能作为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因此,高校应当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增加精神激励。[7]充分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从精神层面对教师进行激励,可以让教师拥有更加强烈的归属感,从而防止人才流失,稳定教师队伍。由此可见,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4 健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评价机制

健全的学前教育教师评价机制是保证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结果评价模式,实现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保证教师评价的公平合理。评价标准也要从工作评价和教学评价转变为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指标。对教师的评价还要将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和集体评议进行结合,将最终呈现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评价的呈现。

4 结语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民办高校要想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就一定要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教师质量。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