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的实现路径
2022-03-16陈凡
陈 凡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艺术传媒与计算机学院 江西·南昌 330100)
1 职业院校塑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的重要意义
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树立正确价值观是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重要前提,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仅是表面层次的告知是不够的,必须寻找深入内心的途径。红色文化亦是如此。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所了解,但深解其内涵的却寥寥无几。塑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可以让红色文化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对学生形成熏染,让学生逐步认知红色文化,尤其是能在潜移默化中立足于红色文化思忖自身行为处事以及思考所遇到的诸多问题[1]。这与红色文化强调“实践出真知”是契合的,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某种价值观念,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
1.2 激发学生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也正是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中华儿女百折不挠,遇山开山、遇水架桥,一步步建立了新中国,并推动其走上强国之路,成为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的国度。红色文化彰显了我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神气魄,即使深处逆境依然雄姿勃发,勇往直前,今天的学生担负着延续强国之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也要在红色文化的熏染下激发内在强大精神动力,继往开来、永不退缩。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既能让学生汲取精神营养,也犹如“悬顶之剑”时刻警醒学生不要忘记使命,保持活力与动力,为获得更好的自身发展和国家建设效果助力。
1.3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国家发展、民族腾飞需要建设者持续奋斗与付出心血,红色文化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激励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这样的国度才能更得人心,才能“得道多助”。在国家内部,各个阶层秉持良好道德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环境,进而使社会秩序一片井然,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2 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2.1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匮乏
在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中,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挥重要作用,只有资源充分到位才能让学生深入认识与理解红色文化内涵。从实际情况看,职业院校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很多学校只是一味模仿或者直接将红色文化资源全盘照搬,这就造成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关注,而且全盘照搬方式会弱化资源针对性,使得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效率大打折扣[2]。综合而言,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在于“不作为”,不能积极开发挖掘,造成红色文化在学生眼中留下千篇一律印象,对其教育效果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2.2 红色文化影响力有限
在很多职业院校中,红色文化往往只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得到系统呈现,其它课程很少提及,而在课堂之外也难觅红色文化踪影,久而久之红色文化便成了一只锁在鸟笼中的“金丝雀”,虽然美丽多姿、内涵丰富,可是影响力却十分有限。这必然会对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形成阻碍。品牌形象塑造的关键在于扩大影响力,众人知之才能信之,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其熏染与引导。职业院校只有打破目前桎梏,将红色文化广而告之,让其切实融入各项课程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才能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才能为品牌形象塑造创造条件。
2.3 重形式轻实效现象普遍存在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这样的理论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理论意义与价值想要充分彰显与发挥,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进行支撑。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职业院校主要通过理论阐述来解析红色文化,即使开展实践活动,往往只是走个形式,如喊红色口号、参观红色遗址等,等到活动结束,这些内容便束之高阁,很难得到进一步深化应用。如此一来,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等产生了敷衍态度,难以从中获得深入体会与心得。
2.4 脱离实际压缩红色文化发展空间
红色文化纵然是宝贵的、需要大力弘扬与传承的,但是也要建立在与实际情况密切贴合的基础上,如果脱离实际,其价值与功能便会受到局限,进而对其发展空间造成压缩。基于实际调查,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忽视学生特征。当代学生注重个性追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如果对此忽视,不仅难以取得理想教育效果,还会激起学生逆反心理,对后续教育更加不利;二是忽视办学特征[3]。不同高校在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各具特征,如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便有诸多差异,如果红色文化教育不能与之契合,必然会对教育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3 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实现对策
3.1 发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
职业院校要将发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为重要工作来对待,首先要成立专业团队,全盘负责发掘工作,其次要加大投入,确保发掘工作可以有效开展。发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并且随着时代发展、形势更迭,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也要得到革新与调整,这样才能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职业人才提供支撑。课堂是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也是检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质量的重要平台。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既要做到基于学生需求筛选教育资源,也要对课堂效果实时监测,及时对教育资源做出调整。打造红色文化教育课堂工程应提上日程,红色文化教育模式、主题实践、辅修课程等均要依托发掘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进而为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打下坚实基础。
3.2 开展形式多样红色文化活动,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红色文化活动则能为此提供契机,比如职业院校可以在特殊节日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举办红歌合唱、红色文化答题竞赛、红色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师生参与其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4]。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要将红色文化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如在校园招贴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宣传标语、修建彰显红色精神的人文建筑等,使得红色文化处处可见、处处可感,进而让广大师生随时随地接受熏染。
3.3 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机制,切实彰显红色文化价值
从目前情况看,很多职业院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虽有些许实践但作用甚微。针对这一现象,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机制势在必行,目的是保障实践活动能够切实开展以及应有作用。首先要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学习档案,通过入档方式将学生实践表现保留下来,这既能作为评价依据了解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接受程度,也能发挥激励效果,让学生慎重对待,改变以往的敷衍态度。其次要构筑切实可行的实践渠道。仅仅认识与了解红色文化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具体实践过程进一步夯实,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该与企业、社区等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得到磨炼。
3.4 革新红色文化教育评估机制,促进红色文化与办学特色相得益彰
职业院校塑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学校,如此才能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为本校培养出优秀人才、彰显本校办学特色做出贡献。革新评估机制主要是为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一是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做出评估,确保引入内容贴合本校实际以及满足学生需求。动态评估是革新重点,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挖掘工作动态开展,避免陷入机械照搬的误区[5]。二是对学校管理机制做出评估,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得到高效开展。比如教师培训机制是提升师资水平的重要保障,教师对红色文化理解程度、教育方式等均会影响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形象塑造,因此对此评估是极为必要的。三是对师生表现做出评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结合使用,目的是充分了解师生对于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进而为红色文化教育做出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