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学中”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探析

2022-03-16聂慧芳成绍武邓奕辉何清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西学西医

聂慧芳 成绍武 邓奕辉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8)

中医学是祖国医学,是国之瑰宝。1956年,毛主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整理提高”,而后又提出“西医得加强对中医的学习”。这才有了我们中医发展历史上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的开始[1]。“西学中”教育就是让西医临床医师逐步掌握中医理论思维能力和中医临证能力,利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手段来面对重大疑难疾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整个医学进步,更有利于加快中医学现代化进程[4]。

1959-2000年间,卫生部各级领导重视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西学中”,建立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高级医生。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2],要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攻读中医专业学位,鼓励西医医务工作者离职学习中医。这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地陆续加大了“西学中”培训力度[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下发了关于《关于开展中医医院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培训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工作的通知》,并委托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作为“西学中”培训承办单位。2013年至今,我院共开展了20余个“西学中”培训班,培训对象近3000人。通过系统培训,普及非中医类别医师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医理论思维能力和中医临证能力,培养了一批业务素质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使之达到中医类别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一支能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医师队伍,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储备。现结合我院开展“西学中”培训教育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西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探析“西学中”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1 “西学中”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政府重视不足

从西学中发展脉络看,西学中培训中卫生主管部门起到推动作用。西学中培训大多是自上而下开展,即卫生主管部门发文指导、各级学校遴选教师、承办西学中项目,医院遴选参训人员。由于西学中培训见效慢,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对西学中培训投入和支持存在区别,培训人员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西学中学员的积极性。

1.2 培训和参训单位重视不足

各中医药高等教育学校作为西学中的培训单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西学中培训一般由高等中医药院校组织,作为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安排之外的培训项目,在遴选师资和组织教师授课方面有一定难度,另外西学中培训目标、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沿袭本科生教学方式。虽然部分培训单位有制定“西学中”专门的教材,但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然按照本科教材进行授课。虽然有安排临床培训课时,但临床时间难以保证,缺乏系统完整的临床实践。而作为参训单位,由于医院正常开展医疗业务需要的人手紧张,很难主动让西医停职学习中医,甚至离职学习中医,西医医院对西学中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1.3 西学中学员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参差不齐

少数西医医生由于对中医认识不足,存在对中医学习的抵触情绪。加上中西医理论体系各不相同,西医医生专业分工较细,专科医生对中医整体辨证思维、中医临床体系不想深入了解。因此,西医医生对西学中培训主动性较低,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部分学员虽然通过培训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但是在平时工作中很少运用中医理论对病人辨证论治,培训效果很难达到。

2 “西学中”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2.1 有兴趣、有信心、带着问题学

胡适先生曾提出“兴趣散,信心汤,问题丹”,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如果各位学员对学习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并不断实践,相信一定会学好用好中医。其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同时又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也充分体现了中医的重要作用,所以各位学员要对中医充满信心。另外,要带着问题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参加“西学中”培训班的学员,都是从事过医疗工作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临床经验丰富,可以充分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带着问题学习中医,理论联系实际将事半功倍[5]。

2.2 正确地看待中、西医差异

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理问题、健康问题、疾病问题和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西医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但是中医与西医的DNA不一样。西医的DNA有三个来源:实体解剖、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而中医的DNA,第一是临床经验总结,第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三是天才的发现。西医更加形式多体,中医更加辩证多体,西医的发展更依靠科学技术,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更要有文化,所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医学,它们的理论体系、诊疗优势、思维方法都不同。所以正确的看待中、西之间的差异,是每个从学员必须思考的问题[6]。

2.3 把握中医本质

中医本质在于中医的特性,中医的特性决定了中医的本质,包括哲学性、科学性、精密性、文化性、原创性。要系统地把握中医基本理论体系,首先学习文化理论,拥有中国传统哲学基础。同时要讲究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体系,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7]。

2.4 因材施教

“西学中”的学员是拥有了一定的西医基础来学习中医的,所以开展“西学中”培训教育的授课教师要简化中医理论知识,灌输中医思维方式,特别针对不同科室的不同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重点,突出主体,服务临床,因材施教[8]。

2.5 注重临床实践

跟名师、读经典、搞临床是中医培养人才的一个基本规律。要拜名师,要有系统的培养。通过拜名老中医、拜国医大师、拜一些老专家、拜一些名间的医生为师,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思维方法。其次要读经典,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著作有利于更夯实中医基础理论,有利于培养中医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利于从经典里面找到适合的诊疗体系。

2.6 要有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和“中医+”思维

西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而后进入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最后是“中医+”思维[9]。中医博大精深,作为一个学者,必须相信经典,但绝对不迷信经典;要相信名师,要相信国医大师,但不迷信任何一个国医大师;要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有批判性思维,有发散思维;要有“中医+”思维,将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的传统壁垒,跳出圈子、转换视角来多方位促进中医药学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西学西医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康熙皇帝的西学教师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孤本《性原广嗣》与西学之影响
西学大家系列丛书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