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微课,提升高中地理教学品质
2022-03-16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
吴 斌(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
微课是教师用来改进地理教学方式的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理清当前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借助微课的教学优势,打造高效的微课教学模式,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非常广泛。高三学生需要付出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识记各种地理知识点。“死记硬背”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依然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不少学生通过机械性记忆获取的地理知识并不牢固,还会产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情绪,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以积极的学习情感态度来展开地理学习。
地理知识大多抽象。学生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容易认知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容易遗忘,不利于学生用已学的地理知识来准确地解决地理问题,也不利于提高地理知识水平及其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高中生经常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大量识记地理知识,希望能够应付考试。这种做法只能暂时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现象背后,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足。
二、将微课引入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举措
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是机械、浅层、被动的。运用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养成新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辅助自己更高效地获取、掌握地理知识。
(一)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结合新课的教学内容制作微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决定微课的内容。比如教师要利用微课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就需要制作一个导学案,插入到微课之中。学生在课前浏览微课内容时,就可以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高效的课前预习,减轻课堂学习压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地理课的知识内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为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效提供良好的条件。
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教师在制作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微课课件时,插入以下几点导学案的内容:(1)学习目标:初步掌握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了解它的具体特点;学会理解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概念,理清这些因素的变化;掌握好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思路和重要方法。(2)学习内容: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角度讨论农业区位影响因素;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图文资料,从直观的图文资料中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同伴讨论“如何选择区位”。(3)学习流程:自主搜索资料→解释新课中主要知识点的概念内涵或原理→整理主要知识点→初步建立知识框架。
这一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基于导学案的微课预习指导,能够发挥很好的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夯实地理基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高地理知识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二)运用微课,开展信息化的高效教学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来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活动,改进传统繁琐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高效识记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并对不易于理解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教师也可适当地放手,利用原本放到黑板板书上的时间,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重要知识点。
在“人口容量”一课中,教师可在微课辅助下,先向学生展示2020年的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信息,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的总人口数据,还可让学生了解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比结果,直观了解近几年来国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基于这些数据,引出新课学习主题,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人口容量”之间的区别,把握好“人口容量”地理概念的内涵。
教师也可在微课的教学视频中,插入不同地理概念的知识点,整合到一个教学模块,让学生在掌握好地理基础概念知识的前提下,更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识。其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将其插入微课之中,并围绕这一概念建立起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关的知识点有“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这些因素涵括“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等。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知识点有:(1)缺乏人口合理容量意识引起的后果;(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科学举措。
展示了这些知识点之后,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独立自主的思考,如“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否会对人口合理容量也产生影响呢?这一影响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人口合理容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深度探究课堂上重要的知识内容,还可及时向教师请教,及时解开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实效。
(三)基于微课,科学设计课后作业
为了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加强课后作业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工作。一方面,教师要避免作业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挫伤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将知识的精华内容融入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微课,开展科学的课后作业设计。
以“常见天气系统”一课为例,教师可在微课视频中,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内容。对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把握好主要天气的概念,并且把握好天气的主要特征,学会画出它们的示意图,了解这种天气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一般会出现在什么位置。
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让学生区分不同天气系统,如冷锋和暖锋,系统对比两者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微课中教师事先给出的表格,将两大天气系统的知识内容填进去,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学会建立起知识结构图。教师可以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微课中呈现出来的生活实例,运用新学的知识解释、分析相关的天气,讲述这种天气的形成原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