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态教学”:落实“双减” 重塑教与学

2022-03-16杨俊林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景交流评价

杨俊林(天津市静海区模范小学)

当前,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学科教学“减负增趣提质”,成为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通过长期对课堂教学现状的研究,笔者提出了“适应态教学”理念,探索重塑“教与学”。

一、“适应态教学”有利于精准落实“双减”

(一)“适应态教学”的基本含义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为他们的内隐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就造成对知识的适应状态的差异,这就形成一种“接受差异”。

学生通过把这种自觉或不自觉获取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唤醒,进一步逻辑化,系统化,融合为一种自然的状态,同时要给学生一个“返授”的机会,在返授过程中,认知会变得更加深刻透彻,最终形成一种应用能力,就是“适应态教学”。

(二)适应态任务分工

1.教师的任务:(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2)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3)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5)对适应性程序进行表现性评价

2.学生的任务:(1)培养适合自身学习方式的思维路径。(2)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对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各种假设、推测。寻找联系、已知与未知。(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审查、补充修改自己的假设,不同意见可争论、讨论。(4)引导学生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共同的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适应态教学”的实施价值

“适应态教学”有利于“双减”工作的落实。“适应态教学”本质就是激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把学生在生存环境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内隐性知识”转变为“外显性知识”的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合理的逻辑形态。

“适应态教学”把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开启新时代的知识观与学习观。有利于在学科课程内做到“减负增趣高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适应态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师生关系融洽原则

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想深度有效。其次,强调教师在交流互动时,要服务班集体全部,力求使教学过程诸组成部门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联动、均衡的状态,进而改进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强化创造意识,推动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均衡、协调、健康的发展。

(二)教法学法协调原则

教师应当把整个课本教材看作一个整体,既要按照单元、课程进度进行知识点分段讲授,还要注意整体大局,建立联系,使其形成完整链条和框架。教法学法协调原则强调老师要服务于学生,教学要服务于学习,努力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课内课外一体原则

具体要做到以下两方面:(1)坚持课内与生活化一体,即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相统一。(2)坚持课内与学生实践活动一体,即课内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用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做到“知—能—行”统一。

三、“适应态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适应态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点

1.学生自主探索初步认知

学生自主去探求,并区分清楚,哪些问题能适应自己,并能唤起自身的“内隐知识”从而得到顺利解决,哪些知识自己不能解决。本阶段的实施策略主要有:(1)教师准备高质量课前自学指导方案。(2)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3)支持、引导学生怀疑、反思。为之后的课堂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小组内交流认知

学生将自己能适应性获取的知识进行交流,并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小组集体讨论解决。这里的“交流”是教师指导下的“交流”,分三个层次:(1)同桌交流,针对特别简单的活动任务而言。(2)小组交流,针对难度高于第一层次的任务而言。(3)全班交流,针对个人、同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全班集体即小组间合作。教师在其间做好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教师讲解提升认知

对学生自行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引领,对小组提交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细致讲授。对学生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逻辑性归纳总结。教师要在适当时间予以精讲点拨。精讲点拨,顾名思义就是把课文的精华、精髓、要害之处讲到位,把学生的疑惑、迷茫、不懂之处讲透彻。通过精讲点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掌握,指导学生深挖内在规律、提升认知。

4.发现性评价巩固认知

发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运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能够测量出纸笔测验所不能测量出的技能,包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科间内容整合的能力,以及决策、交流、合作能力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发现性评价:一是师生一起制定评价标准,最后把评价标准展示。二是提供开放性脚本,限定创作时间,小组练习,教师指导。三是邀请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让“小老师”给每个组打分,并让评价者说明理由。

(二)内外联动开发“实景教学”,深度实践“适应态教学”

如“英语实景教学”,是实现“素养本位”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以课程知识为基础,建立实景延续情境,突出主题驱导,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体会到英语是一种交往技能工具。建立“校园实景实践区”和“校外实景实践区”,使生活中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成为学习的课堂,形成语境“适应态”,从而达到在生活中“脱口而出”的学习目标。

(三)家校合力共创“全时开放课堂”,全面促成“适应态教学”

“全时开放课堂”是指家长自愿报名,班主任根据家长意愿安排并确定听课时间后,家长可以随时走进孩子所在的班级听课,直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经过实践,“全时开放课堂”真正达到了“三促进”的目的:一是促进学生在课堂认真听课和踊跃发言;二是促进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深度理解;三是促进教师高质高效常态课的养成。“全时开放课堂”在促使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正能量作用,使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全面促成学生学习的“适应态”。

集生活真实为一体,开阔了学生视野,实现了学生主体体验。使课堂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达到深度教学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实景交流评价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高职旅游教学中的实景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