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思维有“数学的味道”
2022-03-16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张 博(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品质,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能面对客观现实,用数学方法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所以人们经常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来形容数学对人的思维发展的巨大作用。
深挖教材资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螺旋上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有一主题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分糖,以此让学生学习“平均分”。
如何把学生带入“分一分”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对例题作出适当调整:把6块糖分到3个盘子里,每盘有几个?调整为:把6个桔子分到2个盘子里,每盘有几个?将“原来的分3盘”改成“分2盘”。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比较特殊?为什么?把6个橘子还可以分几份,每份同样多?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在自主区分“每份同样多”与“每份不同样多”中感悟“平均分”“不平均分”的概念,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平均分”概念的教学划分为三层:(1)创设过新年分奖品的情境,引出每份“同样多”和“不同样多”。(2)按“每份分得同样多”分一分,建立“平均分”概念。(3)巩固。通过深挖教材资源,创设“三层教学环节,穿插四项活动”,便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从独立思考到发现不同问题,有了不同才能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再运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出“平均分”概念。
引导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转化
“操作学具学数学”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50-24=□”的内容时。可带领学生们边摆小棒边述说计算的过程。当遇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也就是“整捆”的小棒里面没有办法拿出4个单根的小棒时,必须将“整捆”中的一捆小棒拆开变成10根“单根”的小棒再减。这个过程一定要有,不能嫌麻烦。
当学生进行完一系列操作后,立即观察操作结果,及时归纳出“计算过程结构图”,和摆放的小棒相对应地指一指、看一看。最后提升:“个位不够减,可以向十位借1当十再减”。
在这个实际操作小棒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眼、手、脑协调一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参与了学习全部过程,不但理清了“退位减”每一步的算理,更明确了“退位减”的算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这节课的真正意义是:数学依靠推理获得正确推论。学生面对比较遥远的“大数据”,他们很难有感受。可通过测量和推算,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数感。一般来说,数量大很难测量的时候,就从小的数量开始研究。这也是化繁为简的一种方式。100张打印纸有1厘米,1000张有多厚?10厘米……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往下推进,启发引导想象1亿张这样的打印纸叠起来有多厚?1亿张就厚一万米。
学生们借助逻辑推理能力,把结果推导出来。选定什么样的“参照物”来进一步理解“1亿的大小”是本节课学生们学习障碍。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思维训练的预见性。选定的“参照物”的熟悉程度越高,他们对1亿的大小就越“有感觉”。可将“1亿张打印纸叠起来有1万米厚,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这样的描述来作为思维的支撑和最初的标准,帮助学生感知“1亿的大小”。
数学不是简单地让背读数学的概念,默写计算法则,套用数学公式,而是创设有数学内涵的教学活动,通过讨论、操作、演示、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代数》的含义,明确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更具有数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