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与高考的衔接策略
2022-03-16朱莉英
朱莉英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完全中学 236800)
1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与高考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输出过多,学生兴趣不足
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给学生输送丰富的理论知识,旨在让他们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由于理论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输出的理论知识过多,导致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死记硬背,这更是降低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热情,而且一旦理论知识大量堆积,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理解,就会出现记忆断层、混淆知识的问题.
1.2 实验探究活动欠缺,学生能力不强
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主要媒介.但是,完整的实验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操作和讲解,部分教师认为这样会耽误教学进度,干脆就将动手探究环节改成了理论讲解和指导活动,而且也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无法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感性认知,也无法通过探究去挖掘知识内涵,更是缺乏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意识,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发展.长此以往,生物教学工作很难与高考合理衔接,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不断降低.
2 新课改下衔接高中生物教学与高考的有效策略
2.1 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考生物比较关注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科与生活的关系,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强化其生活化意识,提升其应对高考生物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生物必修2中的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则生活案例:高考体检中有一项是色觉检查,医生往往会随机翻阅检测册子,要求对应学生辨认颜色,其中有些学生无法分清楚红色和绿色,医生就会在体检表上记录“红绿色盲”.那么,“红绿色盲”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会遗传吗?由此,可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去分析案例中出现的现象,同时联系个人经历提出猜想,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而教师也可以据此引出新课内容,再提出新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探究,以便提升教学效率,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生活化意识,能够真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迁移应用,继而从根本上提升其学习质量.
2.2 关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探究
为了让生物教学活动与高考合理衔接,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即既要注重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观看、观察和分析的机会,也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亲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以便加深其印象,使之把握知识规律,能够逻辑清晰地论述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在此期间不断强化其生物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中的章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就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制作泡菜、果酒以及果醋的全过程,同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这些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微观变化,便于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实验原理、把握实验步骤,并掌握实验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同时可借助实验对我国的美食文化有更深刻地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素材,如白菜、葱、姜、蒜、盐、罐子等,或是各种新鲜的水果、酒精、榨汁机等,要求他们结合所学自主动手,尝试制作泡菜或者果酒、果醋.在此期间,学生们能够体验到亲手制作美食的乐趣,也会主动回顾学过的知识,熟练把握每个操作步骤的原理,同时记起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并且可以将生物学中的“发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切实提高其探索欲,并使之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课程的魅力与知识的实用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后打开自己制作的美食,确认无问题后可以进行分享,以便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
2.3 落实分层理念,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衔接生物课程与高考时,教师也需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渗透分层理念,以便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为学生合理分层,此时可用到大数据技术,输入学生的考试、作业、课堂练习数据,以便更为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的学情,了解其优势和缺陷,然后借助该技术为学生划分层次,将总体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归到相同的体系中,最终形成三个不同的群体.而后,教师可依据分层结果来设计教学方案,确保目标、方法、任务层次清晰,分别对应不同群体的学生,接着利用上课时间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让他们对号入座,根据个人水平探索相应的知识,再进行反馈,而教师需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应其层次进行拓展引导,如可以让学困生挑战中等生的任务,也可以让中等生尝试解决学优生的任务,从而引导他们突破自我.在最后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结合其原本的情况给出合理评语,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及时改进缺陷,在能力范围内取得更多进步,还要依据学生的课上学习成果为他们设计分层作业,作业形式要更加具有多样性,既包含理论探究,也有动手操作、视频引导等模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作业形式和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由此不断强化作业的成效,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助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
2.4 鼓励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展现自身的能力,并在互动中汲取更多经验、不断发散思维,从而更加顺利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助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科学分组,将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均匀分布在每个小组,保证每个组的整体学习水平相近,然后为他们设计对应的任务,使之能够在探索中取得更多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中的第三章第三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设计合作方案,要求各小组共同阅读教材,从中提取重要的概念,然后分析教材中的案例、问题,挖掘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享彼此的真实观点,并针对存在差异的想法进行辨析,经过讨论之后得出正确结果,也要关注每个人提出的疑问,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还要互相帮助,确保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可以跟上学习进度,及时获得相应的信息,然后展开思考,当然,学生们可以对其他人提出的问题、观点进行创造性分析,不断挖掘新知识、新问题,或是在分析过程中获得更多启发,学会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由此,高中学生在合作中会不断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也会掌握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独立思考和推理探究,继而不断强化其核心素养,辅助增强他们应对高考的能力.
2.5 绘制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梳理知识
根据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以及高考的考查要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梳理知识,以便帮助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使学生准确把握所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进行灵活应用.为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每次学完新课之后绘制思维导图总结本节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如梳理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二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以课题名称为核心词汇,然后可以画出一级分支,分别展示主动运输、胞吞与胞吐这两个模块的概念,接着继续画出第二层分支,对两个模块的内容分别进行解释,并列举案例佐证观点,然后依次往下推进,直至将知识完全细化.每次讲完一个完整的章节,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总结和梳理.
2.6 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促使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生物兴趣小组,且要为他们选定各种研习活动主题,再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展开探究.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基因工程的现状及其发展”、“食盐与人体健康”等研究性学习主题,要求各兴趣小组从中选择想要研究的内容,再到课下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确定探究步骤,同时进行合理分工,有人去查阅资料,有人进行实地调研,还有人负责下载、制作、剪辑视频,由此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丰富的学习成果,学生们也可以各司其职,在探究活动中储备更多知识、素材,并开展生物实验、问卷调查等活动,还可以立足现实拟写倡议书,并在各班推广.通过开放性探究,每个学生都会对生活、社会、环境产生更多思考,也能获得更多启发,其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有助于切实增强其学科素养,让他们形成灵活的思维、科学探究的意识.
总而言之,新课改工作的开展为教师指明了育人方向,而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学科教学工作与新高考制度合理衔接起来,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并不断强化其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到生物学科中,教师要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方向,然后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法,确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素材,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生活常识、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同时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且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助力学生从高考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