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要点例说

2022-03-16邹金平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6期

邹金平

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考题特点

1.设题紧扣文本情境。这就要求考生对文本有从细部到整体的准确理解,并依据自己的理解来作答阐述。不能游离在文本之外,仅凭固化的知识记忆或答题模式随意作答,而必须细致、具体地找寻、梳理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2.设题角度多样。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善于把握文本的个性特点,从多样化的角度设题,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有对人物关系的独到分析,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对关键情节的透视,以及对作品语句的品析,对表现手法的剖析等。考生答题,也应依从题意,从不同视角去解读文本。

3.设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题要求考生多元思维,适度开放,对一些具有思辨性质的考题,允许考生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对素质较高的学生来说,这是展示才华、展现创新能力的极佳平台;但答案的不确定性,对一部分考生也是不小的挑战。

二、常见误区

考生答题,常常会陷入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是文体意识不强。阅读应注意文本特点,把握好小说、散文等文体的基本特征,迅速进行文体定位,而后依题答问。

二是整体意识不足。答题时要有把握文本思路的意识,把握句、段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要特别留意文章的标题和文中可能存在的关键句。

三是审题不清。审题时要准确把握问题的指向,从题干中求启示,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题干的关键词句,或暗示答题重点,或提示答题思路,都要小心体会。

四是答题不规范。答题要善于提炼,依问作答;要分条作答,纲目分明,语言简洁。

三、答题要领

一是要紧扣原文,进行优化整合。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隐藏在原文信息中,即使是需要概括的题目,也可以在原文中找到据以答题的关键词语、句子。所以,答题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筛选相关信息,并对相关的信息实施重组,有时还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如2021 年新高考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石门阵》第9 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可组织为:一是指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即“木头门”;木头门挡不住日本侵略者,所以老百姓用砖头堵门。二是在王木匠的故事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变成了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石门阵”。三是王木匠和乡亲们懂得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守住了国门,也就守住了家门,能实现对“处处夜不闭户”的和平生活的期望。答案紧扣原文文本,由浅入深进行整理、整合,总结出了“门”的三个层面的含义。

二是要分析梳理,而后分条作答。文学类阅读文本都包含一定的感性材料,答题前要通晓叙述内容,弄明白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内在因果联系,再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分条作答,可使要点清晰,一目了然。如2020 年全国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记忆里的光》第8 题:“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本题答案最后组织为: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本题的答题要点,就体现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各要素的内在因果联系。

三是要紧扣题意,选用合理句式。如2021年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秦琼卖马》第9题:“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本题答案可组织为: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悉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喜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答案紧扣杨成岳的心理变化来作答,三个要点的句式结构一致,并能够引述原文信息做具体分析。

四是要提炼答题内容,学会简洁作答。简洁,就是要求考生在组织答卷语言时尽量精练,使用较少的词句清楚表达考题发问的内容。简洁,是深入、精准理解的表现,也是显示答题能力、获取得分的需要。如2020 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少男》第14题:“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画线语句为:河生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答案组织为:①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②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③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围绕着作者的情感态度,答案以“同情”“赞许”和“认同”为核心词,加上恰当的定语,进行了简洁、准确的表达,毫不拖沓累赘。

四、例题精练

归来

[葡萄牙]洛扎

灰色的门开了。老大娘那张衰老而忧愁的面孔出现在他眼前。

“你来了,我的孩子。”

她的拥抱是忧郁的。

熟悉的走廊半明半暗,有个笨重的挂衣架,是既熟悉,又陌生。对于久别重逢的事物,这种情况是常有的。

“倒是进来呀,我的孩子!”

老大娘的声调听起来,如同她的面色和拥抱一样的悲伤。

他看到油漆布上熟悉的图案,心一下子抽紧了。房子里的气味依然如故:一股类似水果的香味儿。过去,他多次回味过这种气味,可如今,闻到了,甚至并不感到愉快。

通向他从前住过的那个房间的门微微地开着,自打那时候起,好像已经有几个世纪过去了。

他站在门口,端详着自己昔日的住处。在这里,有过他童年的幻想;在这里,他曾为青年们的反抗思潮所笼罩;在这里,曾经历过多少不眠之夜。这个住处曾是他眼泪和秘密的见证人。一切如故。干净的地板、绣着野兽的地毯、咖啡色的木床、床头桌上的小灯,还有烟灰缸和书架。

他突然想起他从书架上拿下自己心爱的书去烧掉的情景。他想起了母亲惊慌失色的脸和抱着书到厨房大炉子边去的父亲。

可是,原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他仍然被一群穿制服的人带走了。

“你不要稍微休息一下吗?”

老大娘那低沉而悲伤的声音使他战栗了一下。

“不,不要。”

他觉得,她的脸就像一面镜子,他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脸上似乎写道:“你这样消瘦,简直不像你本人了。你年龄虽不大,却已经老态毕露了。你的眼睛里充满了痛苦和仇恨。两手浮肿。衣服又脏又破。可怜的孩子……”

他没有进屋,又顺着走廊往前走。他在父母的卧室门前停下脚步。他已经知道父母不在人世了,是从老大娘凄凉的拥抱和悲切的脸色上猜到的。

“这些事是怎样发生的?”

他觉得自己的话仿佛是从远方传来的另一个人的声音。

“自从你被抓走以后,你妈妈伤心得大病了一场。后来,你爸爸又被抓走了。你妈妈经受不住,去世了……就是在这里,在自己房间里。她直到断气的时候,还一直想念着你。不久我又知道,你爸爸也死了。假如你妈妈能指望着你回来,她可能会活下来的……”

他从母亲去世的那个房间的门旁走过,没有去开门。他无意识地走进餐室。餐室里还是那些椅子。这个是母亲的座位,那个是父亲的,而他自己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从那时起,过去了多少个岁月呀?

“他们把你抓走已经六年了……”老大娘的话音中满含着凄凉和悲伤。

六年了。不,不,这不只是六个年头!它像一个充满苦难和仇恨的深渊,将他一生的现在与过去隔开了。

周围的一切都干干净净,一切都明明亮亮,一切都井井有条,这又有什么用呢?

客厅里朝他袭来一股寒气。但阳光已经照进窗口,他看见了母亲爱之不舍的那株菩提树。沙发、小桌子、安乐椅、彩色帷幔,还有竖式钢琴!这一切终于把他给等到了。甚至那把银制的裁纸刀也摆在写字台上,这一切把他等来了,为的是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

母亲刺绣的时候通常是坐在这张安乐椅上的。那里是父亲的座位。这只烟灰缸上还放过父亲的烟斗,但见灯火发黄,炽热地烧着。

到处都像是一些往日生活的布景,它们保持着死亡的凄凉情景。这里仿佛是一个早就被演员们遗弃的舞台。

他走到竖式钢琴前,揭起带长穗的丝织琴罩,然后掀开了琴盖。

他梦想过这个客厅和这柔和的钢琴声。当他伏在牢房的硬木板上时,他梦想过;当他受刑时,他梦想过;当死神向他伸出双手时,他也梦想过。

现在,已经死去的人都在望着他:死去的父母,死去的同志和全世界一切死去的人。

他的前额已满是冷汗。他坐在钢琴旁,双手垂在膝上,凝神注视着照片。

往昔在哪里了结?今天又从哪里开始?

走廊上传来了老大娘沙沙的脚步声。

他举起一只手,犹豫忐忑的和音随手而起。琴声在往日生活的布景中间颤动着。他的双手沉重地落在琴键上。杂乱的琴声像死亡的呻吟般腾空而起……

他的头伏在双手上。一阵号啕声撕破了四周的宁静。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有直接描写,有侧面烘托。“他”的内心挣扎和言行,反映了思想的变化过程。

B.文中写“他”端详自己昔日住处的一段文字,既交代了“他”六年前的生活情况,又暗示了六年前“他”被捕的原因。

C.小说以次要人物老大娘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她忧愁的面孔、忧郁的行为和悲伤的声音,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D.以小见大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点。小说以“他”的“归来”暗示当时革命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悲悯情怀。

2.小说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切换场景,这样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归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参考答案】

1.C(通观全篇,小说是以作家的全知视角来进行叙述的,而不是以次要人物“老大娘”的叙述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

2.①丰富了情节内容。随着场景变换,先后交代了“他”被捕前后的家庭变化。②浓厚了小说的氛围。依次描写走廊、昔日的住处、餐室、客厅的情景,物是人非,渲染了沉重、压抑的氛围。③使人物情感蓄积。前半部分目睹家中场景时主人公一直处于压抑状态,最后情感在“号啕声”中爆发。④展示了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随着场景变化,主人公经历了紧张、痛苦、迷茫、极度痛苦等心理变化过程。

3.①本文截取了“他”作为革命青年被当局逮捕入狱,六年后回到家里这一典型情节片段。②小说以“归来”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描写了“他”归家时的所见所感;其间插叙了“他”被捕前的家庭情况和被捕后的家庭变故。③小说最后以“他”的“号啕声”戛然而止,结尾留白韵味悠长,引发读者对他“归来”之后命运的深思,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