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2022-03-16徐新瑞
徐新瑞
(重庆文理学院, 402160)
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家层面明确要求部分地方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并推进试点工作,推动该类型本科院校主动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方向发展[1]。
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要求人才培养从学科向产业需求转变、专业跨界交叉深度融合、支撑服务引领[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重点在技术应用层面,即适应一线需求的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高等技术型人才[3]。要尤其重视实践及应用能力,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征[4]。
从2005年起,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该工作指导、监督及促进新工科建设,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强调完备的师资队伍以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达到目标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补充标准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为: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承担80%以上的主干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有学科带头人并形成学术梯队。
2021年,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进行工程专业认证时,专家们指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之处:部分年龄大的教师发展不足,骨干年轻教师培养不够,服务学院工作的资料管理老师能力不足。因此,本研究致力于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研究。
1 问题
1.1 教师晋升及评价机制适应新工科性差
目前,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及评价标准普遍重论文、科研项目,轻一线教学及缺少教师工程实践支持;大部分高校衡量教师的标准是大差不差的,以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视角,从项目的等级,论文的层次,学术专著的出版进行打分评价。评价中,没有或较少体现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价值,导致教师大多缺乏工程实践的热情。
1.2 专职高校教师工程实践少,满足教学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学工程师少
在教师的引进聘任方面,重文凭、重论文;教师培训方面,重教学理论,轻教学实践及工程实践;意识不到工程学科教师需求与其他学科在实践性和创新性方面的显著区别。近几年,因学校进人计划限制及学校地区影响力有限的关系,土木工程学院引进高水平企业工程师有4人,其他招聘的都是刚毕业的博士生。从学校到学校的新进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需求。原有的教师少部分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大部分是形式上的工程企业挂职锻炼,质量不高,实践经验有限。
国际上如澳大利亚等都非常重视兼职教师引进,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工作人员应到学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获得工程一线发展现状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德国,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约1∶1[5]。但是,我国大部分工科专业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难以言说。大概率因为兼职教师流通机制不合理。例如,由于教学管理繁杂企业兼职教师很难适应,学校无法对兼职教师有效管理,兼职教师缺乏钻研教学,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3 已有校内招聘的企业高水平工程师流失严重
就土木工程学院而言,近几年引进4位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目前,流失3位,仅剩余1位,流失率75%。通过对离职工程师谈话,得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及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得不到学生认同,课堂上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大学所处一般市级区域,学校资金有限,因此收入同比原单位不高,而且该区相关较大规模建筑企业数量有限,企业兼职锻炼机会较少;科研能力弱,教学不突出,个人发展遇到瓶颈,也不适应高校环境。
1.4 单兵作战,团队意识淡薄
大部分教师善于单兵作战,个别教师精致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学术价值实现,团队合作少。而专业内各门课程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或交叉,因缺少沟通,造成部分相同或相似内容学生被动的重复接受;同一课程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层次较浅,效果有限。
2 解决途径
2.1 地方权威部门、学校、学院三层面相结合。
地方权威部门要对工程教育教师的任职、晋升资格给出方向性的规定。同时,明确企业工程师职称晋升时高校代课工作任务,促进工程师服务学校及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感,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应鼓励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及改革教师评聘制度。例如鼓励支持教师挂职或顶岗,并建立合适制度考察工作质量;给与合理的报酬等。
学院应从教师聘任、评优评先等多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教师工程实践。优先聘任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或工作学习经历跨专业的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已有教师到企业实践,鼓励企业专家承担参与高校的教学任务。
2.2 院系教师队伍分层分类培养
教师聘用制度灵活高效,分层分类培养,应该探索适合自己院校及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人力资源布局和师资结构。模仿和复制都不可取[6]。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现场工程师为目标,教师队伍应有大部分教师具备丰富企业和现场工作经历;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管理者为主,注重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用能力,以及工程系统的操作、设计、管理等基本能力培养,应有一批兼具企业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能力的教师。
2.3 建设兼职师资资源库及推进校企合作培训班
地方性本科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名家、高级工程技术专家较困难,但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外聘教师、退休返聘等形式,实现专兼结合的教师结构,形成稳定开放的兼职师资资源库。
可以校内建设大型企业冠名的班级,该班级学生可有更多的机会到冠名企业实习。同时,企业可从大一开始考察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选择适合企业的学生,从而促进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落地企业工程师真正进课堂。当然,工科院校要主动出击,动员教师走向生产第一线,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与区域内企业联合攻关,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既可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把工程实践紧密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又可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校企联盟,共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双赢。
2.4 提高团队意识
教师所教授课程内容之间难免有交叉重合,如果每位教师仅负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终对学生学习效果而言,即1+1<2.目前,学科间交叉融和日益加深,专业+信息技术,本学科+相邻学科或远邻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等,都需要团队合作意识。比如校际相同专业教师合作,院级相关教师合作,课程体系专业教师间合作,同一课程教师团队合作。通过合作,形成1+1>2的效果。
3 结束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新工科建设能否取得最终成功,合理的教师结构及人力资源教师队伍是关键。工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有教育教学高素质,又要有在企业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既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重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权威部门要对工程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及工程师职称晋升给出方向性的规定,推动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建设。实现“大学教师+‘准工程师’=工程教育教师”[7],工程师+准大学教师=工程教育教师的模式,建设一支工程经历丰富、工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科专兼职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