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王娟丰
王娟丰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甘肃 天水 741400)
小学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烦琐性与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不免会有一定难度。若要减弱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不断对数学学习形成兴趣,数学老师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与手法实施优化与革新。而思维导图是把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全面展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培养工具,可全面启迪学生对有关知识实施系统地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逻辑清晰、健全的知识框架。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其后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一、通过思维导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图片与数字会更加有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妨把思维导图结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此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兴趣激发下踊跃自主参加到数学活动中。此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整体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故此,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老师需切实应用及发挥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把课本中隐含的重点知识开发出来。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针对该节内容的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隐含的知识点很多,诸如乘法、笔算、口算等。那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事先为学生精心讲述其中的知识点,而后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实施进一步深化剖析,采用该种图文并茂的模式把有关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眼前,以此全面激发与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继而建立高效的课堂。
二、通过思维导图建立数学知识框架
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倘若老师把要学的数学重点与难点知识当作思维导图的中心点,再把本节课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模式直观呈现出来,便可较好地呈现出各个知识点间的密切联系,辅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新知识。尤其是在实施有关数学概念教学时,数学概念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特别抽象的,学生难以对其透彻地理解与记忆,在具体运用时,也会呈现模棱两可的现象,未能在大脑中建立健全的知识框架,找不到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进而对新知识很难掌握。此时,数学老师就可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辅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如此便可较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二)》时,本章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正方形、长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其中包含了对几何图形认知。由于不同图形间存有诸多相似点,每个图形均有其独特的特点,学生在记忆图形时极易弄不清楚,不能较好地掌握。此时,老师需通过这些图形的区别,把这些图形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对图形间的特点加以直观呈现,以此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几何图形的知识网络框架,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与运用,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三、利用思维导图处理数学重难点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鉴于数学知识有一定烦琐性与抽想性的特性,这就力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做到举一反三。故此,把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应用在数学重难点教学中是特别有必要的。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占比较多,在实际考试中应用题得分也很高。学生在对应用题实施分析时,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梳理好已知与未知的对应条件,寻出正确解题思路,同时利用框图或是箭头的模式,弄清各大知识点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另外,鉴于学生思维发展尚未成熟,不免会对部分知识概念及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很难理解,而数学又是逻辑性与系统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极易呈现混乱。倘若老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只会降低教学效率。所以,针对数学教学中重难点知识,老师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如此方可高效处理这一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按照“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存有一定难度。所以,老师可让学生融合生活实际实施细化探讨与剖析,寻出生活中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物品。之后,在教学中老师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特征等。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与理解。
四、采用思维导图革新数学教学办法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并未形成优质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未掌握到适宜自身的学习技巧与模式,假如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尽管可迅速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由此,老师不妨凭借思维导图模式实施创新教学活动。首先要把思维导图当成一种教学载体,然后把课堂所学知识灵活展现到学生眼前,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时,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主要针对本节数学内容涉及的诸多图形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相同与和不同点。然后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边画图边讲解模式进行,之后通过思维导图模式把图形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与掌握图形之间的所有联系,进而提高自身应用效率与学习质量。
五、通过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知识整理能力
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不大,同时他们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感,此种好奇感极易会让他们形成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细化考虑到学生这些因素,由于大部分学生不具备总结归纳能力与知识整理能力,这就力求老师要把思维导图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进而把散乱的数学知识汇聚成可视化的图形,以此进行教学。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针对百分数这节内容,老师需在课上凭借思维导图模式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出来,也就是把它们各个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对其实施归纳与整理。利用此等教学模式辅助学生理解有关联知识点,可做到逐步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基于此,学生便能有效了解与掌握知识点之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在此等氛围下学习,不但能提高自身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为后续学习数学打下坚固基础。
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鉴于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是学生的思维发展需后天培养与开发。小学阶段是拓展学生思维的绝佳时期,该时期的学生尚未养成定式思维,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老师应把握机会,通过行之高效的方式对学生思维加以培养及开发,让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均获取相对发展。思维导图教学除了可辅助学生较好记忆与理解知识外,同时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工具。故此,老师需通过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维,这对他们数学学习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均可以形成重要推动效用。另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呈现在思维导图的综合绘制流程中。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中,该章设计的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本章教学中,老师可先让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寻出一个概括性的知识点以作核心图,而后结合该核心图发散出二级分支、三级分支等,让本章数学知识脉络逐步完善。在向外发散下级分支时,老师不可直接给出答案,需指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把部分隐身在记忆中的内容全面激活,同时逐步地添至思维导图中。这样,可帮助学生总结所学数学知识,让他们绘出一个完善的知识框构图。在此期间,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获得全面发展。此外,学生参加了思维导图绘制,在学习层面会获取较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七、通过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反思性学习体验
学生在做数学练习题时,通常不会考虑习题之间的重要关系。针对此等状况,老师需把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科学运用在习题教学中,以此辅助学生较快地寻出解题思路。
比如,在学习《测量》一章中,老师在讲解有关测量的习题前,就可通过思维导图列举有关案例,同时把要讲解的知识内容结合到其中,将有关知识点融合起来。此流程是促使学生实施知识梳理的重要流程,同时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反思的流程,他们通过深化剖析后,便会较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还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内容加以学习,继而察觉出自身对知识内容掌握不足的地方。另外,老师需强化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这样可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思维导图制作,同时还能学会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相关剖析,促使学生解题思路与反思能力的提升。
八、运用思维导图把抽象知识生动化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是把相关数学定理、教学概念等引出来,而后实施“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内容加以系统地理解与掌握,同时,学生对有关数学定理以及概念等通过硬性记忆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有关数学知识。但是,思维导图的融入,就能生动地、系统地把数学知识点展现给学生们,他们也能对各个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有初步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一章时,老师可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把本章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观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把因数、倍数的特征、合数、质数等重要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们,让他们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所掌握与认知,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图,以此辅助学生对各知识点有更精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九、凭借思维导图提升复习学习效率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务必要注重融合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以此辅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综合认知,体会数学学习的系统性,该点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活动中有着极深的呈现。在诸多层面,很多不相及的数学内容却有着莫大联系,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展开活动就是数学思想与办法。利用思维导图能辅助学生从机械式学习中转化成深化探索数学知识及其内在意义的学习活动。复习在每个学科中均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流程,利用复习可起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效用,同时能辅助学生们构建出系统的知识网络框架,让学生们将所学内容融合起来。
比如,在六年级总复习学习中,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小升初考试,复习对他们来讲意义非凡。但是,鉴于在复习中通常会面对着庞大的知识体系、时间跨度大等问题,这会造成部分学生复习效果不佳,难以达到一个预期效果,加之机械式的整理与复习,不免会呈现出过于乏味,这样也会制约着复习效果。所以,在实施中复习时,老师需全面通过思维导图的优势,把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知识点以知识网络框构模式加以呈现,让他们可迅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回忆与认识,而后再按照给出的知识框架对他们记忆不清的知识实施全面复习。此外,老师还需指导学生按照自身记忆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不但能对自身学习状况有深化了解,还能辅助学生在绘制期间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这针对提高复习的效率性与针对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十、通过思维导图科学处理数学疑惑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传统想法均是以为思维导图仅是运用在课本知识点归纳整理的一种工具而已,其实不是这样。绘制思维导图的流程就是学生们思考与对自身已知数据实施总结归纳的流程,在该流程中,可辅助学生们实施数据的识别整理,以及对思维的记录,同时还可辅助学生们实施数学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也是对已知数据的应用与学生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占据比例较大,同时应用题的题目均较长,学生针对过长的应用题读一遍后难以寻出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时,倘若把题中已知条件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呈现出来,便可较好地对题目已知条件加以归纳总结,以免呈现数据漏网状况,并且可清楚地知晓题中数学关系,取得数学题中的等量关系,学生处理数学问题便会方便很多。利用思维导图,不但可帮助学生直接寻到处理问题的实质,辅助学生实施语文思维与数学思维的随时转化,还能辅助学生实施题中数学数据的加工处理,理清题中思路,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一、结束语
总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可视性、结构化的辅助教学工具,能有效促使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推动效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妙用取得了诸多数学老师的认可,同时上述的妙用策略可全面革新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希望在今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为老师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