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2022-03-16朱伟峰
朱伟峰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
朱伟峰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60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阶段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正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甚至教育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并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
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基础知识逐渐成为人们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无形中提升了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应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外,更应重视学生计算思维、社会信息责任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内涵,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是围绕现如今学生学习以及发展应具备的品格以及需要掌握的能力,结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第一,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浏览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应具备的信息敏感度以及对信息的辨别、判断和筛选能力;第二,计算思维,主要是指能够帮助学生思考和解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问题解决方案的科学思维;第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利用现如今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以及相关设备工具,对学习资源以及学习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创造性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四,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学生在现如今信息化时代中应具备的文化修养、道德思想以及良好行为等品质。
想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理念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素质能力培养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更加适宜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特点的契合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并不断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以及获得技能锻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比如,让学生对众多的信息以及资源进行分析、筛选,然后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身的意愿对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选择以及运用,并通过作品对各自的观点进行阐述。这样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段差异、学习情况差异以及后续学习和发展需要,制定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同时,核心素养也囊括了诸多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品格、素质和能力。而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开展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效的提升,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三)有助于推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求教师综合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成长实际需要等各方面因素,对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引导方案进行合理规划,还需要教师重视以及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并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跃性。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理论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并非现阶段初中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再加上现如今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和学校教职人员普遍更加重视文化课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导致信息技术学科的受重视程度较差。一方面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较少,实践教学课时更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相关资源的投入较匮乏。不仅会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带来较大影响,还会干扰到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重视程度。
(二)教材更新较缓慢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关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而教材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其合理性以及系统性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很多地区初中学校存在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更新缓慢的现象,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学校仍然在延用多年之前的信息技术教材,虽然教材内容方面没有错误之处,但其中很多内容对生长于信息时代的初中生而言有些过于简单,而且实用性也较差,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二,很多初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材并没有紧跟现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更没有将前沿知识合理融入教材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一方面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效果造成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融合较差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学新方法和新理念也得以研究与实践应用。但是,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也没有站在核心素养培养角度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虽然也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对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效果较有限。
(四)教学方式较单一、固化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式较单一、固化,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较滞后,对信息技术教学新方法、新理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教师讲解以及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等教学方法。这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更难以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学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建设不完善,对很多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新方法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从而导致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加强课堂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技术手段,也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有着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教学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信息,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促进学生信息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时,这一课主要包括信息的特征以及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等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一些社会时事或学生们感兴趣的新闻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适当的时机将教学素材展示给学生们,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新闻素材进行挖掘和解析。比如,指导学生挖掘新闻素材中的核心元素,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些新闻在生活当中发挥的实际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网络犯罪方面的新闻作为课堂教学反面素材,不仅可以渗透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借助反面素材为学生们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网络技术使用不当引发的严重后果,从而促进学生信息责任意识以及绿色网络环境维护意识的培养。
(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适当添加竞技元素
实践教学活动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适当添加竞技元素,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效果。这需要教师综合考量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实践活动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小组划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热情,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图片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心里有阳光,眼中有美景——寻找家乡之美”这一题目,让各小组使用电脑中的素材或利用摄像头等工具自主收集素材,并通过自主构思、协同合作等方式进行图画作品的创作,而教师则可以为各小组提供一定的指点和技术指导。比如,为学生们简单讲解如何合理划分小组成员职责、如何提升小组合作效率,以及实践操作软件部分关键技术的使用等。在实践教学活动末尾环节,教师除了需要根据各小组的作品完成情况选出优胜小组以外,还需要针对学生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解,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提升。
(三)借助课堂疑问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问题导学”方法代替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并调动学生的实践操作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还可以使学生由原本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问题导学”方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提前设计好课堂探究疑问,然后在课堂教学环节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一册《体验动画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课堂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设计课堂疑问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应合理把控探究疑问的难度,确保课堂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避免学生因探究疑问解决时间过长而影响到后续的实践操作;其二,探究疑问应紧贴课堂教学内容,且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操作引导效果。就《体验动画制作》一课而言,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必要知识点后,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探究疑问:“如何在其他图片素材中提取出想要的素材?”然后让学生对这一课堂探究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并利用提取出的素材制作简单的动画作品。在学生思考和解决课堂探究疑问过程中,教师除了应做好课堂巡视工作以外,还应采取适当、合理的指导方法,避免直接为学生们提供问题解决的答案,而是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进行引导和提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兴趣和锻炼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除了包括知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内容以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做好基础知识传授以及实践能力提升等工作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加强学生良好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一册《制作Flash动画》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制作国旗升起的动画”为题目,让学生们通过自主绘制国旗元素以及在网络中下载国歌作为背景音乐等方式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素材,然后在课堂实践操作环节使用各自搜集的素材,按照各自的构思利用课堂所学内容以及已学相关知识进行“国旗升起动画”的制作,最后在互动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并由教师对学生作品中的优秀之处进行赞扬以及对其中的不足进行讲解。除此之外,教师在互动交流环节还可以穿插讲解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且存在于网络中的不良行为,并对其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阐述。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信息技术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
(五)引导学生借助数字资源优化学习形式
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如今学生应当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相关设备工具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查找和筛选;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相关设备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管理和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数字化学习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最后通过辅助性质的课后练习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运用数字化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总结
总而言之,重视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关系到学生后续学习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需要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除了应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基础设备的配置,更应重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及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效的提升。
[1] 王海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3(036):98.
[2] 秦志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邱宏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2):238-238.
[4] 吴少敏.例谈核心素养培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落实[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0078-0078.
G633.67
A
1002-7661(2022)16-0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