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以纺织工程专业课为例

2022-03-16高伟洪陈卓明辛斌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论课纺织育人

高伟洪 朱 婕 陆 赞 陈卓明 辛斌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上海 201620)

0 引言

说到课程思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笔者认为课程思政跟思政课程一样,就是要在课堂里面讲政治。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个想法,把课程思政跟思政课程混为一谈。其实这里面是有很多的误解的。本文将分别从思政课程的概念、课程思政的理念以及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这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 思政课程的概念

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的思政课主要有这四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最近也被纳入思政类的课程。思政课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二是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简单来说思政课就是要跟学生们讲政治,传递正确价值观。笔者曾在安徽小岗干部学院培训学习,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座谈等形式了解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开放史,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文明、感受到当下社会的自由与法制、坚定了爱国和敬业的思想品质,这些正是思政课程所带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习主席曾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小岗村的培训则充分体现了这个思想,通过开展许许多多富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培训课,让学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次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洗礼,也在不断学习中慢慢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如何把这种效果传递给学生,如何让自己的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 课程思政的理念

课程思政体系将课程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前者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后者包括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他们的功能定位是不同的。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浸润作用,注重在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过程中根植理想信念;后者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所有课程隐性育人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1]。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

首先,是显性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刚才提到小岗村的培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通过在政治理论课中穿插一些与历史见证者的面对面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让枯燥的政治历史内容跃然纸上,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可以用主人翁的态度思考问题,使课堂活起来,让学员们终身受益。

2.2 综合素养课程

其次,是隐性教育的综合素养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和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谁来引导学生思想、引导到何处去,并能够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导给学生。上海有许多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中国系列”品牌课程,例如复旦大学的“治国理政”,交大的“读懂中国”,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东华大学的“锦绣中国”,华政的“法治中国”等等。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出了“交通中国”系列课程[2],通过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为纵线、技术与文化交流为横线的交互呈现,既展现了中国现代交通技术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交通在民族认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的作用,充分突显了我们学校的特色。校党委充分重视该课程的建设,并亲自走上讲台授课。其中,李江书记以《大国战略:走向世界的中国交通》为题,开启了“交通中国”第一课。李书记从介绍“丝绸之路”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2.3 专业教育课程

最后,是隐性教育里的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其中,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该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仅强调解剖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课程既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前面我们讲到,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主要是发挥拓展功能,注重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养育,因此课程思政做得好,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形成了,就必然会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所以说好的课程思政是一定能促进专业教学效果的。当然,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因此,如果课程思政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不是好的课程思政。

3 纺织专业课的实践

笔者长期从事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曾教授过《纺织科学导论》《针织学》《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实务》等纺织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里,与读者分享在这三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的一些初步探索与实践。

3.1 纺织科学导论

《纺织科学导论》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这门课分为八个模块,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不同的模块。笔者讲解的板块为:仿生结构色与纺织品人工构色。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对与纺织专业的具体知识不是很了解,因此重点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例如通过课堂上不断问“为什么”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和质疑精神。再比如通过案例法讲解传统化学染料和颜料的危害以及新型仿生结构色进行纺织品着色的特点和优势,引出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让学生们对科学、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敬畏。

3.2 针织学

《针织学》是本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3个学分,48课时,为大二学生开设[3]。在讲到针织物组织和花型设计的时候,笔者常常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同学们明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服装来讲,款式和颜色日益丰富多彩,这与我们祖国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并告诫同学们要不断努力、勇于创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造出更多的优秀设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穿着的需要,为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3 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实务

《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实务》是为大三同学开设的,这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同学们在上这门之前已经学习了纺织专业的理论知识,对纺织品的设计和开发也具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时事新闻或者播放一些电视节目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将一些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发散,最终“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并在教授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规范。2020年11月,习主席曾在进博会的开幕式上提道: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值得注意的是这门课的开课时间恰逢进博会开幕,在第一节课上就与同学们探讨中国为什么要举办进博会,最后引入到开展纺织服装进出口贸易以及全球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对与整个课程的学习热情和重视程度,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4 结语

课程思政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改变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德”的现象。作为一名纺织专业教师,我们一定要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自己的地,使本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要永远不忘初心,努力践行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教师使命。

猜你喜欢

理论课纺织育人
澳洋纺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