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2022-03-16杨永晶张得钧刘海瑞
杨永晶* 张得钧 刘海瑞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青海·西宁 810016)
1 “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键时期,世界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培养有着坚定理想信念、高尚品德修养,丰富知识见识、良好综合素质的新时代青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明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1]。早在2004年国家就提出课程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更加明确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学理念[2];2017年“课程思政”的概念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被正式提出,这是一种综合型教育理念,即以其他课程教学为载体,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协同共进的“三全”育人格局,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3]。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高校通过“课程思政”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
2 《药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药物是特殊的商品,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医药产业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药学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感和使命感。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药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专业教育更重视品德教育是培养合格药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
《药学概论》是药学的重要先导与启蒙课程,涵盖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中药学、生物药学、药事管理等药学各分支学科的相关内容。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药学概论》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形成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使学生在了解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况、学科范畴、学科发展等的基础上更加明确药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自然、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严谨细致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药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药学素养。教学相长,通过《药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教学水平等方面都会得到明显提升,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最终对药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药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
3.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条件。要打破“严厉固执”“不容置疑”“高高在上”“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等学生对教师的刻板印象,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减少与教师的距离感,获得更多的尊重,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能与教师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充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发挥出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国家需要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3.2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项输出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程思政自然也无法顺利开展。只有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了,教师才能顺利地用融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和影响学生。因此,高校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壁垒,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转变,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共享,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教材,这对高校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挑战是很多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学生能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甚至觉得网络资源比教师讲授的更有趣更易于接受。但反过来看也是机遇。教师可以反向利用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兴趣,将优秀的网络资源如动画、动漫、电影、科普公众号、短视频等学生喜爱的元素引入课程,充分拓展和延伸课程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工作细胞BLACK》是一部以身体、细胞、疾病和药物为题材的日本动漫,以轻松有趣的剧情展示了疾病状态下药物在身体中如何发生作用。在课程中“药物作用靶点”“药物量效关系”等相关知识点中可以融入该动漫的相应片段,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同时引导他们重视身体健康,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再例如在“药事管理法”中引入《我不是药神》的电影片段来说明药物进出口注册和医药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类矛盾,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应用网络教学手段极大的丰富教学活动,如“课堂派”“雨课堂”“云班课”等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拥有“在线考勤”“课堂互动”“资料分享”“提问与私信”“话题讨论”“随堂测试”“作业查重”“成绩管理与学情分析”等诸多智能模块,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管理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学生的学习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转变教学模式也必然要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在践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可以通过增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来转变原本的单一模式。合作性学习即以增加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为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探索性学习则是让学生将查阅的相关资料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解决或探讨某一学科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 柔性融入思政元素
在调整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柔性融入思政元素。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强调思政元素的多样性与多重性,即相同的知识点可以同时融入多种不同的思政元素,给学生带来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制观念、自我认同等多方位的影响。柔性融入与强行插入存在本质区别。柔性融入更加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的合理性与自然性,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3.1 将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融入点
2020年初,公共卫生事件突发。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人生重要一课。可充分利用该社会热点的高关注度和高体会性将其柔性融入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在较短时间内就有效控制蔓延,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群体免疫”“要人权、要自由”的消极抗议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个学生对都有着切身感受,可以让学生谈谈防控期间身边的人和事以及自身的感受来加强学生对“四个坚定”的认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其次,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全国科研工作者在防治药物研发方面夜以继日地开展科研攻关,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疫苗已成功上市。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是珍贵的课程学习和思政教育资料,它涵盖了“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药物检验与质量控制”“药物剂型设计”“生物制药”等众多课程内容。讲述新冠疫苗的研发历程和“人民英雄”陈薇院士的光荣事迹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能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该疫苗研发历程中科研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谨求实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心系人民健康的责任与担当。
3.3.2 将我国历史名人名事作为融入点
我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在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医药书籍中的错误,以毕生精力实地调查,亲寻药材,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历史30余载完成了享誉世界的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提出了科学的药物分类法,系统叙述了药物的形态、性味、功能、用法、药方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医药的进步,也为世界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屠呦呦一生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关键时刻以身试药,最终铸就青蒿素抗疟的传奇,对世界抗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本土科学家。2019年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将这些杰出药学家的奋斗史以讲故事的方式与课程中的“药物发展史”“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生药的鉴定”等内容融合起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药学的兴趣,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成为这些杰出科学家们的“追星族”,用偶像的事迹激励自己,培养自己迎难而上、求实严谨、注重实践、潜心投入的可贵品质。
3.3.3 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融入点
药物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用药体验。通过系统解析生活中的用药实例一方面学生能结合自身感受更加容易地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政引领的同时使他们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的目标。例如在知识点“药品的时限性”中融入过期药品的潜在危害、过期药品的处理等内容有利于减少学生及其家人、朋友使用过期药品带来的风险。在讲到“药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药物检验工作”时融入由假药、劣药引发的药害事件,引发学生的反思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药品不仅仅要追求有效性,更应该重视药品的安全性,认识到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在教学内容“药物的两重性”中让学生回忆并分析生活中自己所体会过的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极端、偏激、片面的思维模式。在“药物量效关系”“药物半衰期”“药物生物利用度”等知识点中融入合理用药的理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用药常识。
3.3.4 以药学学科前沿作为融入点
前沿是学科发展的关键,研究和解决前沿领域的相关问题既可以解决学科内的问题,又可以推动学科取得更大的发展。医药是“朝阳产业”,药物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结合课程内容将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可以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增加趣味性。“高、精、尖”的课程内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和人生方向的规划。
3.4 转变课程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考试试卷为主体的单一成绩评价模式,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新型教学手段多维度地记录学生的课程表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话题讨论、作业质量、随堂测试、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对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促进《药学概论》课程思政改革的迭代更新。
4 总结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通过坚持正确的教学路径,加大道德意识培养与专业能力提升的融合力度,运用多种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5]。《药学概论》的课程思政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柔性融入思政元素和转变课程评价模式四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改善。作为高校教师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育德能力。不断提高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找到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思政元素,并不断优化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入方式,同时继续加强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使专业课课堂真正成为春风化雨的育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