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是镜子,又是报警器
——宗璞短篇小说《胡子的喜剧》荐读

2022-03-16刘金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留胡子胡子

刘金华

【荐读语】

有人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 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 还是阿Q;第七遍,阿Q 向自己身上扑来,要和你“困觉”;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又一一化为你的亲戚朋友;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第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

同样,宗璞的短篇小说《胡子的喜剧》也是一篇能够令人在哈哈大笑中品咂出人生意蕴的佳作,也是一面镜子,也是报警器……

这是一个关于“胡子”的喜剧。小说的主人公吴光出国到澳大利亚工作了三个月,因为个人喜好,回国后留了一圈细密、光亮、浓黑的络腮胡。在北京城没有任何人留胡子的情况下,他“勇而且敢”地留起了胡子!于是,吴光本来平静的生活霎时布满刀光剑影,围绕着吴光的胡子,同事们、处长、老大姐等各色人物粉墨登场,纷纷进行各自的本色表演。同事们初见留胡子的吴光,不怀好意地“齐刷刷地向他行注目礼”,春山的同事见吴光的目光是“如同上弦的箭”,同事们在背后对吴光议论纷纷,称其为“人猿泰山”,在工作中排挤吴光,使吴光沦落为“不祥的祥林嫂”。处长呢,利用一切机会处心积虑地劝说,甚至上纲上线,以政府工作人员要注意形象相恐吓。还有看似菩萨心肠的老大姐,从吴光和春山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这个角度恳切游说……这一切,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罩住了吴光,使吴光挣扎不得、动弹不得。这是一场因“胡子”引发的战争,吴光被围困在铜墙铁壁之中,孤身一人,左冲右突,最终只能举手投降,乖乖就范。小小的胡子,引发如此重大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胡子”的喜剧。吴光本来是个风度翩翩、敢作敢为、棱角分明的青年才俊;但是,就是因为留胡子这样一件小事,吴光沦陷了,变成了“小心地保护着挂在车把上的菜篮子”、关心柴米油盐的油腻男,大千世界的变化在他的心中已经激不起任何涟漪,他的心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痂。还有春山,本来对吴光留胡子的态度是轻描淡写、模棱两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但是惧于时时、处处射出流言蜚语的社会环境,她退却了,远离了吴光。秋水呢,本来是一个新潮、活泼、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正是她,欣赏吴光的胡子,认为“全中国没有别人有胡子”,被吴光引为知己。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秋水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泪眼盈盈地劝说吴光剪掉胡子。要爱情,还是要胡子?吴光又面临着重大抉择。这次,吴光奉行了不抵抗政策,“他只觉得自己被如水的柔情包围着,平安而快乐”,剪掉了胡子,圆满顺利地照了一张“脸上光光”的结婚照。吴光因为胡子“死”了,其中的原因难道不令人深思吗?这并非关于“胡子”的喜剧,而是吴光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这篇小说创作于1994 年,如今时光的列车已经驶到了2022 年。但是,胡子的喜剧、吴光的悲剧是否还在上演?韩非子曾讲过一个卜妻为裤的故事。卜子让妻子为他做新裤子,其妻问做什么样子的。卜子说就要像他原来那样的裤子,卜妻于是把做好的新裤子剪成了旧裤子。我们每个人都应以《胡子的喜剧》为镜子,经常照照自己,以免像卜妻那样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进而贻误自己、贻害他人,乃至危害社会。这,正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社会价值之一。

【原文链接】

胡子的喜剧

宗璞

十五年前有一天,在某部某司宽大的过道里,走过一个年轻人。说他是年轻人,是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标准;若按孔夫子的标准,则已是中年人了。他穿一件浅色薄呢夹克衫,风度翩翩,很轻松,很快活。

忽然一间办公室的门开了,接着半个通道的门都开了。门里探出数目不等的脑袋,像由什么机关固定了似的,齐刷刷地向他行注目礼。他向第一间的脑袋们打招呼,向第二间的脑袋们微笑,走过第三间、第四间时,感觉就不那么好了。他不知道自己是把鞋穿在头上了,抑或是把帽子戴到了脚上,总之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让人家看天外来客似的看他。

“吴光!哪天回来的?”总算有一个脑袋说话了。这个脑袋属于处长。

“前天。今天就来上班了。”

“住了三个月吧?成了澳大利亚土著了。”笑嘻嘻的。

澳大利亚土著?吴光下意识地掠了一下头发,手摸到面颊时,忽然明白了——他留了胡子!

他留了胡子,是络腮胡,还不太长,从左耳到右耳,围绕着下巴像戴了一个毛茸茸的半环。这半环很细密,很光亮,又十分黑,衬得他一双眼睛格外有神。“哈!我留了胡子。怎么啦?”他也笑嘻嘻的。

“我留了胡子,怎么啦!”吴光真算得勇而且敢了。在北京城没有任何人留胡子的情况下,一个人向美髯进军!

他进了办公室,同事们总算把盯住他的目光收回去,问了些情况,听他讲了些见闻。一位关心世界地理的人问:去看了艾尔耳石吗?吴光说没有,我又不是去旅游。处长嘉许地点点头,随即提出:“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问题在那时属于新颖可喜之类,不像现在已沦落为老生常谈。

“印象最深?”吴光想了三秒钟,“我想是澳大利亚人的胡子。”说着拿出几张风景人物的照片。照片上果有好几位蓄须者,有的很浓重,整个脸像藏在秋天的草丛中;有的很清淡,不过两笔金黄的颜色而已。

“所以你也留了胡子。”

“怎么样,不好看吗?”

大家又瞪住他。真真的怎么得了!出国三个月,竟敢这样与众不同不说,还没事儿似的!处长轻咳了一声,似乎要发表讲话,停了一下,却又不说,只挥挥手,大家各自工作去了。

午餐时,他正对着饭盒坐着,研究里面的食物,那是一份黄瓜西红柿炒鸡蛋,比澳大利亚的份饭差远了,而且他素来以为黄瓜和西红柿搁在一起简直是荒谬,但是他感到亲切。深深吸了一口菜油味儿,心里说:“哈,我的炒鸡蛋!”

不知什么时候,处长坐到他旁边了:“怎么样?吃不惯了吧?”

“岂有吃不惯之理!这是祖国的饭菜。”

“那就好。我说小吴,”处长伸手在吴光肩上拍了一下,“你留这胡子,影响可不好啊。”

“是污染了环境,还是恶化了天气?”要上纲就上得高高的。

“我说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咱们是中国人,不是澳大利亚人——”

“中国人的胡子才重要呢,留得才长呢。京戏里专有须生的行当,没胡子怎么唱?”

“咱们是政府工作人员,可不是演员!你这样,对本部本司影响都不好。”

“请说具体些。”

又不知什么时候,处里的老大姐坐在他另一边了。奇怪得很,每个单位大都有这么一位老大姐,扮演着检察长、审判官和红娘等角色。“最具体不过就是春山的反应了。看见你人猿似的,还不得吓个半死!你想过春山的意见没有?”

春山是他们部里一位姑娘,和吴光的关系正处于微妙状态。这是大家感兴趣的事。

可是三个月不见,他并没有急于见她的愿望,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

“唔。”他似答非答。

“人总该尊重群众的意见,注意影响。”

“走群众路线,为群众办事。”油嘴滑舌。

“春山到上海办事去了,今天下午回来,你上车站接她去!”老大姐不与他一般见识,慷慨地告诉他车次、车厢号码。

想着有春山接下劝说的任务,老大姐和处长相视一笑,放心地吃黄瓜西红柿炒鸡蛋。

吴光准时到达车站。一路上不少人盯着他看,还有人以为他是外宾,有礼貌地“请先走”。难道只有外宾有留胡子的权利?他愤愤然,却不知该朝谁生气。

车进站了。春山走下车来,向他跑了几步,轻描淡写地说:“你留胡子了,差点儿认不出了。”语气模棱两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春山白白胖胖,是个稳重的姑娘,这种语气对她很合适。他很感谢,忙上前帮着提箱子。“呀!”春山叫了一声,说把什么东西忘在车上了。他连忙奋勇地跳上车,东张西望,把什么东西取到手中,那是一个小蓝皮本子。他把失物献上时,距接受任务时不超过三分钟,可是春山的神态大变了。

她司里的几个同志簇拥着她,目光如同上弦的箭。春山接过本子,悄声埋怨:“干吗留胡子!影响多不好。”就他们的关系来说,这种埋怨透着亲近和关切,他却十分反感。又是影响!影响几个子儿一斤?他随着弓箭手们走了几步,发现春山似乎不愿和他走在一起。稳重的姑娘不喜欢引人注目,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我先走一步。”他大踏步地走开了。

以后老大姐传话,说只要他剃掉胡子,春山还是愿意来往的。他的回答是干笑两声。

他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习惯他的胡子,承认那本是他的一部分。可是恰恰相反,人们愈来愈看不惯他的“光荣孤立”。背地的议论有时浮上桌面,女同胞们更是叽叽喳喳,赠送美名“人猿泰山”。

老大姐几次恳切劝说:“也就是现在改革开放了,容得你们这么标新立异,在早些时候,一人瞪一眼就够你受的!早打成什么路线了!劝你还是做什么都别出格才好。”她还讲了一则故事:某大学某教授蓄有长须,曾在巴黎美髯比赛中得第一名,“文化大革命”中不肯剃去胡子,落得跳楼自杀!“值得吗?咱们可不做那种傻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他仍有话还击。然而留胡子到了影响工作的地步,他也就无法还击了。他本是工作中的骨干,自与胡须为伍,有些场合竟不获准参加。他觉得自己像那不祥的祥林嫂,要干什么都被喝一声:“你放着吧。”

因为什么?因为胡子。

他梳理着茂盛而且美丽的已有两寸长的胡子,忽然想到“天网恢恢”这四个字。胡子编织成一张大网,罩住了他,而且还在收紧。摆脱这一张网,日子会快活起来。斩断万种烦恼丝吧!割破自己做成的网!不可为美髯而丧生!他终于沉痛地做出决定:下班后先去摄影留念,然后举行剃须典礼(自己一人参加),告别胡子,重做自由人。

进了照相馆,他走向柜台交费。营业员向他审视,然后说:“我们不能给你照。”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营业员拿出店堂公约,耐心地指点:“写着的,怪发式、怪服装不予服务。留胡子属于怪相一流,不能照!”

他两眼发黑,几乎站立不住,那张网连照相馆都罩住,还有什么可说的!

“真好看!”忽然听见一声赞叹,声音很柔和,稳住了他的神经。他不由得想看一看赞叹者和被赞叹者。他看见一个黑而干瘦的年轻女子,一张满是赞叹表情的发光的脸和一双发光的眼睛。这是那赞叹者了。

“真好看!”她指指他的胡子,“我是第一次看见活人的胡子。”原来他的胡子是被赞叹者。真使他比刚才还迷惑不解,世上还有这样的眼光!他好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块木板,又像是正要跳楼却给人婆婆妈妈地拦腰抱住。

“你是说我的胡子?”

“当然,全中国没有别人有胡子。”

“你——真是胡子知己,我的知己。”他禁不住说,眼泪大滴大滴落下来。这话和泪对一个陌生人是太亲近了,但是她毫无愠色。

他认识了她。芳名秋水的她,是新分到部里的大学生。他们一路走回去,终于有人听他倾诉胡子惹来的烦恼了。他说中国人不知怎么回事,最喜欢在头发胡子上做文章。一会儿要留发,一会儿要剃发,留不留发是忠于某个政权的标志。真叫人烦得慌!她说,可不是?鲁迅在《头发的故事》里写着,他们的祖母曾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头发的被官兵杀,拖辫子的便被长毛杀!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

“胡子也一样是祸根。真是烦恼丝啊!”

“我觉得留胡子好看,真的。”她认真地说。不知哪里的光线照在她脸上,在黑眼睛上照出个发亮的点,如同小小的白帆。

两人走到机关大门口时,像已经认识了一个世纪。

“真的。”分手时她说,“留了胡子才是须眉男子,不然,不是和女人差不多了吗?”

他很自豪,很得意,很想纵声大笑。但他及时收敛,摸了摸柔软的胡子,心想以后让她也摸一摸。他目送她向女宿舍跑去,发现她的身材很婀娜。

以后的事顺理成章,他们很快准备结婚。不过她对胡子的看法和初见时大不一样了。不受环境影响的大概不成其为人,不管怎样怀疑“影响几个子儿一斤”。只是她的变化比三分钟长得多,足见她的坚贞。

她好几次泪眼盈盈地望着他,心事重重的样子,“你这胡子,全中国没有人留胡子。”

“这话你说过。”他说,不明白这话字句虽一样,意思却变过了。

他当然很快就明白了。他早已不想和胡子共存亡,何况有了共存亡的秋水。

去照结婚相片之前,她又泪眼盈盈地望着他,递过一把剃刀。他只觉得自己被如水的柔情包围着,平安而快乐。

这张结婚照很漂亮。两人都穿得干净、整齐,脸上都是光光的。

十五年后的某一天黄昏,他在熙攘的街道上骑自行车,一面小心地保护着挂在车把上的菜篮子。街灯开了,和着夕阳的光辉,照着五颜六色忙忙碌碌的人群,好像给他们涂上一层油彩。很多人奇装异服,有的人长裙曳地,有的人短裙包臀;有的男士留长发,烫得卷曲;有的男士留辫子,似乎要重温晚清遗梦。留胡子的人不很多。谁也不去注意别人的打扮,只顾匆忙地奔自己的路。

红灯亮了。他停下来,一脚踩着马路牙子,心里是空荡荡一片。一个人停在他身边。他侧过脸看,见这人风华正茂,留了络腮胡子,如同戴着一个毛茸茸的半环,细密而光亮。

关于胡子的悲与喜,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没有来得及停留,转瞬间就退下去了。过去的事太遥远了。他平静地扫清自己的心,礼貌地收回目光,心里说:“喂!上巴黎参加美髯比赛去了!”

谁也没注意这胡子。绿灯亮了,他一脚蹬开马路牙子,骑车向前。

一九九四年五月

(选自《宗璞精选集》,略有删改)

【思考题】

1.对自己留胡子这件事,吴光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概括。

2.这篇小说亦庄亦谐,“庄”主要体现在主题方面,“谐”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方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坚持己见。面对处长等人的劝说、反对,吴光坚持留胡子,不以为意。②动摇彷徨。面对处处受打击的现实,吴光决心剃掉胡子,斩断万种烦恼丝,又因为秋水的赞美而没有剃掉。③妥协退让。结婚之前,秋水劝说吴光剃掉胡子,吴光彻底向现实妥协,剪掉了胡子。

2.①小说体现了保守、传统势力对人们的束缚、打击,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这个主题是深刻的,体现了“庄”。②小说通过吴光留胡子这么一件小事来体现重大的主题,以小见大,夸张讽刺意味明显,体现了“谐”。③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构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体现了“谐”,如:借代,“他向第一间的脑袋们打招呼,向第二间的脑袋们微笑”;大词小用,如“然后举行隆重的剃须典礼”等。

猜你喜欢

留胡子胡子
胡子
留胡子
韩飞行员赢得蓄须权
留不留胡子,这是政治问题
留不留胡子,这是政治问题
赞美胡子(共4则)
飞起来的翘胡子
鲃鱼阿胡子
胡子不见了
留胡子,不留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