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3-16陈俞敏
陈俞敏
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探索
陈俞敏
(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福建龙岩361000)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渐主导,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兴趣喜好。近年来,核心素养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在教学改革中被提及,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以及课堂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外延,以培养学生教学兴趣以及音乐鉴赏能力为重要手段。
音乐核心素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最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建立核心人格及正确“三观”的最重要阶段。但由于高中阶段的教学中,音乐教学不在高考考试范围内,音乐鉴赏教学又不在常规音乐教学的重点范围内,因此,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教学重要的辅助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思维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下的高中教学,音乐教育通常只是作为辅助的非重要学科,因为并不纳入高考考试范围中,因此,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为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也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感受音乐魅力的最重要的手段。音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见,无论是自然界中的和谐音符,还是经过后天人为艺术加工的音乐,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鉴赏教学的指导目的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思维,能够准确掌握音乐的各种类型,并对其蕴含的审美情趣进行欣赏和解读。这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欣赏
音乐的形态是很复杂多样的,后天人为艺术加工过的音乐,有的是通过各种乐器表现出来,有的则是通过演唱者的演唱表现出来的。而与此同时,音乐的历史文化是深远而悠久的,在我国古老的石器时代就已有了音乐的雏形出现,也因此,音乐文化在文化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由于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审美情绪、艺术手段、传播方式等迅速变革,致使音乐形式也发生诸多的变化。因此,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要着重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意识入手,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领会音乐表象下具备的文化内涵,并对音乐中蕴含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音乐鉴赏教学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许多传统的经典的音乐,对于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迈进音乐鉴赏大门、提升艺术鉴赏力的重要桥梁和媒介。而音乐鉴赏课则是这些经典乐曲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传递的通道。通过音乐鉴赏教学,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歌唱、演奏等艺术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断培养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创编活动,用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人文素养以及文化素养,打牢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丰富表演技巧。通过多种渠道的锻炼,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力。
二、当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音乐鉴赏课的形式单一、技巧缺乏
教育改革后,尤其是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之后,教师课堂观念的陈旧落后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同样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技巧等弊端。高中音乐鉴赏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就在于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乃至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水平。但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固有观念的影响,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没有那么快,导致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以教师为主导的现象。许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方面重视不够,无法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更有甚者,许多教师认为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针对没有纳入高考考试范围的艺术类学科,往往都存在着应付式教学。这对于学生高中阶段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
关于这一点,与上文中陈述的教师对于艺术类学科的不重视是有顺承关系的。前文说过,因为艺术类学科并没有纳入高考的考试范围中,因此部分教师主观性地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主要完成主要学科的学习任务,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音乐教学往往应付了事,甚至被主要学科的教师占用,完成其他学科的教学及自习任务。也正因为教师的观点及行为引导,导致学生主观上降低了对艺术类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度,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浪费时间。加之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承受的思想压力巨大,即使部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教学表现出兴趣,因为不能对音乐基础知识及鉴赏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因此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中。
(三)对于音乐鉴赏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备陈旧
对于许多高中来说,音乐课不属于高考科目,因此很多高中学校对于音乐鉴赏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音乐这类课程属于业余课程,投入过多精力会影响到主科的教学,因此,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上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不够重视,必然导致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上投入力度不够,在高中阶段,音乐课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是非常常见的问题。随着当前网络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老旧的音乐教学设备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的需求。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积极性被影响,产生了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效果。同时,在音乐鉴赏课中,教材的选用也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需求,教材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对于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
(四)学科综合存在盲目延伸现象
文学艺术很多时候是彼此相同的,尤其是艺术作品的背景等方面,往往与文学会产生交集,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常常会产生盲目延伸的情况。比如,教师在进行《高山流水》的作品鉴赏教学时,通常会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中就经常发生偏离主题的情况,对于作品的外围信息关注过多,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鉴赏教学。虽然文学和艺术都是让人感受美的艺术,但在教学中,这种喧宾夺主式的教学方式也会产生本末倒置的影响,常常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但对作品相关的文学信息却掌握得很透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科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合理地进行学科综合。
三、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
在高中音乐教学阶段,尤其是音乐鉴赏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知识及音乐技巧,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为主要目的。一堂成功的音乐鉴赏课,是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智力的目的,同时又能够在教授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他们以丰富的艺术情感体验和艺术观感的美好享受。更高级的阶段,则是通过音乐鉴赏达到让学生产生与音乐的共鸣,并以此达到影响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态度,甚至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工作态度与处事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信
作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素材,可以做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而这其中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也不乏古典音乐的瑰宝。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漫漫长河的历史岁月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加强对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和学习,不但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及地域文化有一定的掌握,同时还能在作品的鉴赏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这些音乐的学习和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作品蕴含的或广大或细腻或豪放或婉约的情感以及思想内涵,并以此激发学生上进心和乐观态度,使其能够健康、正能量地成长。
(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培养学生音乐的核心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才能由内而外地接受和理解音乐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依托。而达成了这一目标,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积极向上的乐观正面情绪,能够引导人们调整良好的状态,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状态。因为跟自己喜欢的事物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是可以激发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与寄托的。
四、音乐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
(一)结合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完成音乐作品的鉴赏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前提是学生要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之上的所有教学都相当于空中楼阁,根基并不稳。因此,一堂好的音乐鉴赏教学要融入多元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简要介绍要鉴赏的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人文风情、地域文化等,通过差异对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主观意愿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教授《拉丁美洲音乐》时,教师可以辅助以拉丁美洲的人文风情、地理风貌、艺术表现形式等介绍,可以以图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了解拉丁美洲的人文景观、文化特点等,进而对拉丁美洲音乐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巧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在情境再现中完成音乐作品的学习
高中音乐课程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是以丰富的内容作为根基的,这些作品除了与深刻的时代背景相关联外,往往还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师在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特点展开情境教学法,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产生兴趣,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鉴赏歌剧《白毛女》片段时,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介绍《白毛女》出现的时代背景,并且可以节选《白毛女》相关影视剧片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一出《白毛女》的情景剧,选取几位感兴趣的学生分别饰演杨白劳、黄世仁、喜儿等主要角色,让学生在演绎和观看的过程中完成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
(三)尊重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开放式教学法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内容的选择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歌剧、交响乐、古典音乐等课本内的、教学目标内的、高雅的作品的鉴赏学习,若要真正使学生产生兴趣,尊重学生的喜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大可以持开放性的态度,既推崇“阳春白雪”,又兼容“下里巴人”,适当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取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从学生的角度让他们展开自学式的鉴赏学习,或许会有惊人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堂音乐鉴赏课,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作品,可以是高雅音乐,也可以是时下流行的音乐,让学生结合创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歌曲蕴含的思想内容展开鉴赏,以主观的方式,让学生自行学会音乐鉴赏的技巧。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获得情感体验
当前,社会正处于网络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艺术,而其中也不乏一些相对低水准的音乐作品,给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作出了不好的示范。因此,学校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从聆听音乐到喜欢音乐,再到理解和有能力鉴赏音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能够使学生对音乐鉴赏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逐步提升学生的鉴赏层次。
比如,对于古曲《十面埋伏》的赏析,为了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音乐作品情境内,教师可以利用与古曲《十面埋伏》有关联的多种形式的音乐引导鉴赏教学。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演绎、演唱等形式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体验。
(五)引入流行歌曲,尝试新的教法
学生在高中阶段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他们喜欢一切流行艺术,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帮助他们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得到短暂的平静与释放。教师可以顺应学生这种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将一些内容相对健康的流行音乐作品融入教学环节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产生兴趣的同时获得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还普遍处于价值观念未形成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因此,在流行歌曲选择中,教师要提升作品的鉴别力,选择积极向上、奋斗励志的作品,鼓励和带动学生学好音乐鉴赏课。
五、结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手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能够得到释放和缓解。并且,在此基础上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思维及审美能力的目的。
[1] 袁丁.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黄河之声,2020(12):141.
[2] 解飞.浅谈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中国文艺家,2020(03):250.
[3] 蒋琴琴.音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0(03):72.
G632
A
1002-7661(2022)22-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