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

2022-03-16陈赐荣

读写算(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陈赐荣

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浅谈

陈赐荣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甘肃甘南州747600)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在此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本文笔者结合以上内容进行研究讨论。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般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降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难度。并且,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后,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可以考虑实践更多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即通过兴趣的激发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形成良性循环,由此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稳步提升。

一、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纵使学好语文可以带给学生的附加价值很高,但是身为语文教师也要时刻谨记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综合听、说、读、写四方面内容完成授课。换而言之,如若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就意味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这便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健全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能力都不完善,需要教师进行悉心地教导。语文教学主要是依附于课本内容进行的,学生应该先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进行文本的阅读。这样看来,中学生有必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完成预习任务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确保学习的质量。

(三)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将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辅助语文阅读,用以保证阅读的质量;另一方面,主动学习的效果更明显,教师应从讲解阅读过渡到让学生主动阅读,使其阅读能力不断攀升,综合水平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缺乏氛围

学习是一件考验学生恒心、耐心的事。中学生精力旺盛,很难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所以,要想使课堂效率更高,教师就应该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现阶段,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并没有意识到学习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依旧我行我素地保持着传统不变的教学风格。首先,从教师的讲课风格来看,尽管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但是课堂的构建依旧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阅读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气氛也较压抑。其次,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教师更注重知识的直观讲解,即向学生重复讲解阅读技巧,内容针对性强,且没有过渡环节的设计,学生只能够机械地理解、记忆,对很多知识点都一知半解,这便会形成枯燥的学习氛围,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便会受到限制。

(二)阅读教学趋于形式化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但是在具体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教师对于师生关系的处理存在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课堂上,由教师掌握主动权,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心理被动,学习态度敷衍。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秉承着尊重学生的原则退回了辅导位置,可是却缺乏“度”的掌握。过分地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第二,教师的教学流于表面。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模式往往比较固定,即让学生概括全文内容;分析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含义;总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教学过程无功无过,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阅读体验感,以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阅读教学趋于功利性

事实上,素质教育的施行并不能完全解决应试教育留下来的弊端。虽然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教师也应该分散一部分注意力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但是,如若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最终目标便是本末倒置了。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试卷中经常会出现的考点方向进行课内文章的讲解,并为学生总结了答案模板,学生进行理解背诵即可。不过,一旦考试的题型发生变化,学生就会生出无措之感。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也达不到教学要求。除此之外,缺乏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是阅读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全凭其自身喜好,阅读内容并不一定符合其身心发展的需求;二是对学生的课外读物内容进行干预,但具体落实不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教学方法在趋于多样化。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并不难。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构建一个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的目光重新聚焦到课堂上,且思路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完成阅读任务。再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完成剧情表演,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又如,多媒体是教学课堂上最常用到的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演示能够对学生造成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以具体事例来看,《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通过这则故事的阅读可以让学生懂得分辨美、丑、善、恶,并学会独立思考。在预习时,教师可以先依据故事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带入情景,加快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挖掘阅读时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后进行表演,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

(二)推行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

中学生的阅历浅薄、看待问题不全面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分析。作为教师,需要意识到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升学生的人生经历的。那么,便需要另辟蹊径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尝试利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为学生授课。简单来说,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选取之前学过的课文作为比较阅读的内容,如将具有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文章进行对比、将具有相同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对比等,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采用改写原文、变换词句、增减原文的方式与文中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有何不同,进行改写的可行性。举例来说,《白杨礼赞》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句描写白杨,请学生思考可否将文中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阅读时便能够进行深入思考,明确反问句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语气,表达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而改写成陈述句表达出来的情感较寡淡,也不能够使人感同身受。

(三)推行质疑阅读的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时要兼顾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以引导为主,采取预习——授课——复习的模式。利用这一方式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首先,学生应该熟知课文讲述的内容。然后,提出自己产生疑惑的问题。最后,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由此便能够顺利推行质疑阅读的教学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观沧海》这篇诗歌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如下疑问:教材内容的选取一定都是积极正向的,但是,《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在历史上并不算是一个正面形象,这篇诗歌要表达的正是曹操的理想抱负,这首诗的存在是否属于政治正确呢?这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质疑,再带领学生回顾如下内容:曹操负面形象的来源是什么?是否属于史实?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曹操为自己的宏图霸业作出过哪些举措?让学生明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曹操属于“枭雄”,在分析历史人物时应该遵从正史记载,而非小说、野史一类杂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推行拓展阅读的教学方式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常年累月地积累,课内阅读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格外关注学生的拓展阅读。然而,拓展阅读也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如就算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可控,但是其阅读进度、阅读质量是不可控的,得到的阅读结果自然处于不可控的范畴。所以,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家校联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完成阅读的书目发送给家长。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家长在家中制定亲子阅读时间,与学生共同完成书籍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若家长工作较忙,没有时间与学生共同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将学生需要阅读书籍的梗概内容发送给家长,让家长采取监督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拓展阅读。除此之外,为了增添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选取阅读文章中片段进行“造梗”,为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点。如,《背影》中父亲买橘时的话语可谓尽人皆知,教师可以类比这一内容让其他文章也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要保证教师创造的“梗”被家长熟知,并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而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五)推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们一天当中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其实相对比较短暂,因此语文教师如果想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平日的授课是完全不够的,只有更好地将学生们在生活当中的这段时间利用起来,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当中品味阅读带来的魅力,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进行提高。在对学生们进行指导的时候,教师们需要注意要的是不能仅仅通过语言强调生活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应该从实践当中出发,让学生们通过更多的实践真实看到或者身临其境的方式,使学生们更好地从生活当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能够有一个更好地提高。

比如在学习《黄河颂》的时候,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每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知道或者听说过,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亲眼看到这条伟大的河流。教师们在课前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寻找到关于黄河的照片、视频、电影以及新闻,在授课的时候将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可以亲眼见到“母亲河”的真容,更好地领略黄河的雄伟壮丽,在观看之后让学生们说说观看的感受,之后让学生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进行课文的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靠近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候的心情,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当中表达的意境,从而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更好地提升。

(六)推行阅读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更好的阅读能力,那么其知识储备和文学素材就会积累得比较多,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学生能够将自己积累的这些素材更好地运用到创作当中,使创作出来的文章更具内涵和观赏性。同样的道理,学生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写作能力,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脑海当中储备的知识和素材,使得自己的文学知识能有更好地展现,因此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加随堂写作的部分,让学生根据本堂课所读文章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之后的感受进行写作,能够第一时间将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感受表达出来,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使这两种能力能够同时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在学习《春》的时候,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先将课文内比较重点和优美的词汇及语句挑选出来,同时对这些词汇和语句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重点的内容有更好地了解。之后让学生进行文章的整篇阅读,并根据之前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描写的景色以及文章当中蕴含的意境,能够对“春”这个季节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将学生心目当中的“春”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由于学生们是刚刚阅读完文章,对于文章的记忆和感触都比较深刻,因此这个时候让学生们进行写作,可以更好地展现他们所掌握的素材,帮助学生们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写作过程也是对文章整体的一个回顾,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们的记忆,促进学生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七)推行合作阅读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一个人进行阅读,通过个人的能力对所读文章进行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者文章中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晦涩难懂,依靠学生们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将这些内容全部理解。因此根据这个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多人合作阅读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授课模式,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学生们之间的想法未必会统一,因此教师们要鼓励学生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让学生们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们阅读的热情,使学生们对阅读产生更多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可以帮助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运用这些能力促进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则可以健全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所以,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笔者在文中主要阐述了阅读教学缺乏氛围、趋于形式化、功利性三方面问题,同时提及了营造氛围、比较阅读、质疑阅读、拓展阅读四方面策略,希望可以实现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1] 王思盟.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7):186-187.

G632

A

1002-7661(2022)01-0171-03

猜你喜欢

中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