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2-03-16吕朱红
吕朱红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吕朱红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小学,浙江诸暨311800)
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教育追求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形成数学自学能力,将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处理,提高生活品质。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关键点在于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合理设计策略。面对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如今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这为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例,分析小学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并探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高效课堂;构建思路;教学策略
不同教育阶段教育目标、教育追求不同。小学阶段是数学教育基础阶段、基础时期。小学数学教育必须注重创新,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爱上数学知识学习。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建立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数学教育中,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的关键。在新课改持续推进中,教师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思路和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问题,将开放性课堂、“以生为本”原则作为切入点,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记忆和模仿。数学知识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高效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有效数学学习之上。数学教育核心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扮演好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知识,放手让学生思考、研究,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展现学生个性素养。有了这样的前提,学生才能获得发展与成长,打造高效真实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数学课堂走进生活,也可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总之作用是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与单调,赋予数学课堂生动与活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自我探索,享受学习乐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定位和意义。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格尺,随后让几名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绘制模型的形状。画完图形以后,将学生手中的图形放到一起,此时学生就会出现困惑:为什么明明画的是一个图形,这几个图的样子却大不相同。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展现高德地图的3D街景功能,学生被画面吸引,纷纷说道“我去过这个商店”“我在这家饭店吃过饭。”真实的情景引入以后,学生此时表现出浓厚学习热情。操作软件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些特定的物体,如信号灯、广告牌绕圈走,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之前的困惑得到了解答,学生也形成了学习意识,明白了问题的解决原理和方法。学生通过简单的情境学习过程,不仅意识到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一个角度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站在更多角度分析,学生渐渐形成了逆向思维。
二、科学导学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学习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了解问题,学习需要有预习的过程。需说明的是,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相对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养成自学能力。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养成自学意识。新时期背景下,教师需要贯彻“变教为导”原则。教师应当结合数学知识本身的连贯性特征,用导学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打好基础以后,学生面对问题时,自然能够从容处理。
首先站在教师层面来看,教师需要以学生角度出发制定导学案。这里所说的导学案就是让学生提前掌握所学知识,熟悉课堂知识点,明白学习难重点。导学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过往表现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示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情况设置教学问题,贴合学生需要才能提高数学教育质量。
其次学生预习环节,教师需要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实现思维连接。导学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应当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明白新课所学知识与内容,并结合学习要求,设置预习目标,表明学习难重点。学生预习环节需关注侧重点,提升知识点理解能力。学生在学过的知识中一步步深入思考,探究新的知识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世界。比如学习《圆柱与圆锥》一课的时候,这一课作为小学阶段难度比较大的空间几何知识点,学生如果没有预习环节的支持,就会陷入理解障碍问题。对此教师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导学案,将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微课资料学习,了解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圆柱、圆锥概念,并且在立体直观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明白了圆柱展开以后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圆锥展开以后是一个扇形。
三、科学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虽然新课标中并没有规定每堂课教师应该提问多少次学生,但教师仍旧要表现出对课堂提问的重视度,在合适的时机提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困惑。为了提出合适的问题,在合适的时间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备课与设计。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用问题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此时积极思考、主动思考,获得良好学习成绩和效果。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知识点的时候,小数乘法难度其实不大,但是有些学生总是会陷入小数点位置观察不认真的学习问题。教师对此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小数相乘以后,得出的答案中小数点位置应该放到哪里?小数乘法中,如果算错了小数点的位置会出现什么问题?小明的妈妈买2.4斤猪肉,每斤猪肉31.75块钱,请问小明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教师用贴合实际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思考和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分组讨论,学生在思考中渐渐明白了小数点如果放在了错误的位置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绝不能算错。在真实案例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趣味的提问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巩固与理解,活跃学生思维意识。
四、重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新课改的推进强调,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培养,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改的推进需要改变过去的机械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搜集能力。作为一种高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知识点加以综合运用、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够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使用分组教学办法。教师可以用全班分组或是同桌分组等形式为学生分组,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研究、知识讨论过程。教师需要做好数学活动的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成长与发展,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学习方法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前,提前为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些正方形与长方形纸片,之后要求学生使用手中的直尺或是三角板测量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边角数据,分析特点。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与记录,汇报交流,并靠着教师的点拨完成板书归纳,认真记录学习过程。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学生迸发了自主创造性、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建立了深刻印象与理解,享受到了问题解决乐趣。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公。只有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完美结合,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数学课堂。
五、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不论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是打造高效课堂、开放课堂,教师都要保障课堂教学完整性。数学教育中,评价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评价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显著帮助。教师需要利用评价过程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状况,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与表达方式。评价能够帮助与引导学生,使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成长,构建全面知识体系。评价有着很好的激励性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后,自然能够高效率学习知识。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时候,绝不能忽视评价过程。课堂上,不论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都要公正、公平评价学生。即便是简单的鼓励、关切的眼神、亲切的微笑都能带给学生积极影响。比如班级中转来新同学的时候,一开始因为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性格腼腆,没有牢固的基础,学生的成绩很难提高。此时教师需要认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寻求同学帮助,要么主动咨询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进而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成绩。当然教师不能只考虑评价激励性作用,同时也要重视评价的引导作用和诊断作用。为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因人而异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六、提前备课保障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候,备课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学前,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备课当中,需要教师走进文本,认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与阅读,分析教师用书、教学大纲,从而了然于胸教材的编写特征和教育三维目标。教师需要以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有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特点。如果教师设定的目标过低或是过高,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失去学习主动性。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学,让学生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获得成绩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时候,设计环节十分重要,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和情况合理设计,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对上好课而言,备课特别重要。所谓的备好课说的就是教师不应该考虑“如何教”,而是要重视“学生学”,让学生能够深度学习,充分启发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了解哪些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有很大难度,应当如何处理与解决问题,让容易出现分歧和意见的部分,更容易得到处理,有效应对学生的学习问题。
自从我国实施了新课标,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教材的合理使用对于提高教育有效性十分重要。所以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做好教材内容的钻研工作,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学情,合理补充与改进教材内容。教师应大胆再创造和再加工,将教材编撰的更符合学生情况,提高教育针对性与合理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七、合作学习一起解决问题
教学的时候,以生为本,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重要。不同学生能力不同,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对此,有必要配合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知识学习,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与学习水平。学生在组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比如“多边形面积”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先组织学生深入了解本节课知识的任务与要求,随后按照学生学习状况与水平,提前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学生学习的时候,以组为单位,一起交流和研究多边形面积计算方式。不同学生思维差异不同,所以讨论中各抒己见,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说服他人。比如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切割之后挪动多边形,将多边形变成熟悉的图形。有的学生说,可以补偿多边形,将多边形变成熟悉的图形,之后减掉增加的部分。还有的学生说,拆分多边形变成多个熟悉的图形,只需要挨个计算这些图形,就能得出多边形答案。每一名学生,都在交流和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部加入学习当中。学生介绍讨论以后,让学生总结结论。因为学生的结果有的对,有的错,所以需要总结和检验过程,让学生亲自检验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利用实践的步骤,加深了知识印象和理解,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
教学实践期间,教师以组为单位,用小组合作方法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背后,完成知识的有效学习。学生能够没有顾虑地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组内辩论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思维得以拓展。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八、给予充足时间与条件思考展现学生潜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此时知识虽然不难,但对没有足够阅历的学生来说,理解存在困难。小学时期,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学习知识能力有着比较大的潜力。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体现学生学习能动性和思考能动性。小学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地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有足够的条件思考,让学生有时间探索知识,达到有效教学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做好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灵活思维解决各种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把握数学课标要求,提高目标意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理念,提高数学教育有效性。
[1] 欧保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94.
[2] 林小丽.微课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40.
[3] 杨健,李磊,傅海伦.中国当代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发展演变的特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05):36-40.
[4] 卢绪祝.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0):46-47.
G622
A
1002-7661(2022)01-0159-03